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梦想诗书一生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珍珠如土,黄金如铁,一句话足以形容薛家的富贵 。
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不仅是金陵首富,富甲一方,也是书香世家,诗书传家 。
薛宝钗出生的时候,正是薛家鼎盛的时期 。
相比于不爱读书的哥哥,薛父更加疼爱聪慧的宝钗 。
教她读书写字,十分注重培养她的学识涵养 。
宝钗也十分喜欢读书写诗,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
薛家的生意遍布全国,薛父又十分开明 。
闲暇时,还会带着宝钗走南闯北,拓宽眼界,见识民情 。
除了闺中女子的知书达理外,宝钗身上还有着闺中女子少有的才智远见 。
可以说,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宝钗都是被富养的 。
也像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幼时的宝钗也是个淘气顽皮的主儿 。
家里姐妹弟兄聚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
弟兄们不知道从哪得了些“杂书”,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
大家背着大家,各自偷看 。
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这才作罢 。
她会瞒着大人看些杂书,也会闯一些不大不小的祸 。
事后,母亲会不轻不重地责备她,父亲则有意无意地偏袒她 。
她也不放在心里,仍是乖一阵闹一阵,闹一阵乖一阵 。
日子无忧无虑,她在天真烂漫中慢慢长大 。
哥哥是母亲的心头肉,她是父亲的掌上珠,嬉笑逗趣,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
不出意外,她会像李清照的一样,在豆蔻年华找一个心意相投的人,结百年之好 。
两人赌书泼茶,弄诗怡情,过着诗情画意的日子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夜长大
可惜天不遂人愿,厄运很快降临到薛家 。
宝钗8岁那年,薛父突然身亡 。
对于薛家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
薛母和宝钗沉浸在丧夫丧父的伤痛中无法自拔,两人日日抱头痛哭 。
薛父死的这一年,漫长得像一生 。
她的笑容不再明媚,她的悲伤早已干涸 。
父亲一死,薛家更是日薄西山 。
作为皇商,薛家的钱依皇权而生,父亲走后,却没有人可以接父亲的班,左右逢源,走动宫门 。
薛蟠有心接管家庭生意,可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
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渐都倒闭了 。
昔年点头哈腰的人,这会落井下石 。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宝钗这算是领教了 。
薛蟠自此熄了做生意的心,终日混迹欢乐场,专与一群浪荡少年寻欢作乐 。
宝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薛家今日的荣耀是父亲和祖上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怎么能至此衰败?
哥哥不学无术,母亲没个主意,宝钗不得不扛起大梁,做薛府的定心骨 。
父亲如山一样守护着薛家,庇护着妻子儿女 。
父亲不在了,就让她代替父亲,守护母亲,尽力守住薛氏一族的荣耀吧 。
她脱去一身稚嫩,一夜长大 。
她放下诗书,一心侍母,时时帮衬母亲当家主事 。
她也不以权压他们,言语上恭敬有礼,帐上又是火眼金睛 。
说话做事,她都要细细思虑,尽力做到周全公道,免被人寻了错处 。
慢慢下来,倒有些人真心服她,赞她颇有薛父的风范 。
她也只微微一笑,不骄傲、不大意 。
素日打扮本不留心,又眼见着坐吃山空,宝钗未雨绸缪,行事越加简约 。
她就像薛府的“家长”一样,对外管理家族企业,对内让母亲心有所依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客居贾府
很多事,薛宝钗可以帮忙 。
但唯有自己的亲事,她不好出头 。
她希望嫁的好,能帮衬着薛府,又不想远嫁,照拂不到母亲 。
按她自己的意思,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男子 。
可婚姻大事,自有父母作主,她不便开口,任由母亲安排 。
因着商人出身,宝钗入宫选秀,也只是走了个过场 。
失利后,薛母和舅舅商量后,决定带着她,来京城觅一桩良缘 。
一行人先在贾府暂住了下来 。
薛母和王夫人是亲姐妹,暮年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体己话 。
宝钗见母亲欢喜,也十分安慰 。
贾府姐妹众多,宝钗行事大方,稳重豁达,与众人相处和睦 。
大家每日说说笑笑,倒也惬意 。
大事未定,在贾府的暂住也变成了长居 。
偏哥哥是个不省心的主,宝钗生怕他惹出点麻烦来,叫大家都难堪 。
到底是客居,宝钗处处警醒自己,不可占人便宜,不可失了礼数 。
她玲珑心思,一边尽力帮助姐妹,一边不给别人带来麻烦 。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宝钗有意避嫌;
又因为哥哥薛蟠娶妻在即,宝钗要帮母亲料理家事,便从大观园搬了出来 。
谁知,哥哥娶进门的嫂子夏家千金,竟是个不折不扣的“泼妇”、“搅事精” 。
不尊母亲,不重丈夫,随意打骂下人 。
薛家内宅被搅得鸡犬不宁,薛母经常被气得只能暗中落泪 。
宝钗也受不少气,可还是故作镇定,耐心安慰母亲 。
原想着,有嫂子帮着当家,母亲能省下心,如今却是比以前更要多操几倍的心 。
哥哥不中用,躲了出去,可因打死人命,一直被关在狱中 。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宝钗心苦,只有更加尽心抚慰母亲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冲喜
日子久了,宝钗也看出来,母亲是看中宝玉做女婿的 。
只因元妃一事,贾府水涨船高,宝玉身价倍增 。
贾府不甚乐意,薛母不愿放弃,这事便一直拖着 。
直到后来,宁国府出事,贾府也被抄了家,一大家子人都被下了狱 。
遭了这一番罪,再出来时,贾府家计萧条,日渐败落 。
贾母得病,一日重似一日,宝玉疯疯傻傻 。
为救宝玉的命,想借宝钗的金锁压压邪气,贾母做主安排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
没有明媒正娶,没有八抬大轿,不请亲友,不摆筵席 。
薛母都应下了,回来告诉宝钗 。
宝钗知道了,也不说话,只狠狠地哭了一场 。
为了薛母、为了薛府,到底是与宝玉拜了堂 。
宝玉疯言疯语,竟将她认作了黛玉 。
宝钗心里委屈,更不愿多言 。
嫁过来后,宝钗也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
死的死,散的散 。
疯的疯,傻的傻 。
偌大的荣国府,再不复往日繁华 。
好在宝玉似是懂事了,决定和贾兰一起参加科举 。
不料科举完,宝玉人却不见了 。
宝钗慌了,忙派人四处寻找 。
到放榜那天,捷报传来,宝玉和贾兰两人都中了举,可还是不见宝玉回来 。
宝玉父亲贾政回家途中,船头偶见宝玉,算是决别 。
贾政告知家人,认为是天上星宿下凡,不必一味悲伤 。
宝钗明白宝玉了断尘缘,当下也不再执着 。
好在宝钗有了喜,日子虽孤清,也有个寄托 。
宝玉的事传到天子耳中,也引为奇谈,特下旨降恩贾府 。
贾府一扫多日阴霾,迎来了新的曙光 。
薛家这边,薛蟠被释放 。
吃足苦头的他,决定改过自新,将秋菱扶了正,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
薛母总算是苦尽甘来 。
宝钗放下心来,她知道秋菱一定会善待母亲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幸得知音
宝钗通达而圆融,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 。
可是,她的感受又有谁知呢?
薛母不懂她,知道她孝顺体贴,可也说她性子古怪 。
哥哥不懂她,她一片忠心为这个家,哥哥却说她看上宝玉,为着私情护宝玉 。
唯一能懂宝钗的,大概只有黛玉了 。
两人都是幼年失亲,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
黛玉回到了贾母身边,贾母对最心爱的小女儿留下的唯一子嗣倾注了足够多的关爱;
这让黛玉找到了亲情温暖,找到了依靠 。
除了初入贾府的各种不安谨慎,慢慢地,黛玉又做回天真的小孩子 。
而宝钗却不得不做懂事的“大人”,在各色人之间不动声色地周旋 。
但对于黛玉,宝钗是不同的 。
同受亲人离世的挖心之痛,宝钗像心疼年幼的自己一样心疼黛玉 。
她尽力安慰黛玉,真心希望她早日走出悲伤 。
初时,黛玉以为宝钗心中藏奸,不愿亲近 。
日久相处下来,黛玉才真正懂得宝钗的苦心 。
黛玉一番剖白,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与宝钗修好,两人尽释前嫌 。
黛玉和宝钗的修好,无疑是红楼最让人热泪盈眶之处 。
第一次,两个孤女敞开怀抱,拥抱另一个孤独的“自己” 。
对着宝钗,黛玉不用处处小心;对着黛玉,宝钗不用故作端庄 。
她们情感上相互慰藉,才情上相互欣赏,以亲姐妹互称,成为彼此为数不多的内心温暖 。
两人顽皮打闹,没有小心,不用忐忑,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温柔,一如多年前的无忧模样 。
两个人一体两面,在人生的分叉口上,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 。
林黛玉选择了爱情,活出了真性情 。
薛宝钗选择了亲情,活出了最努力的模样 。
两人求仁得仁,黛玉全了爱情;宝钗全了孝心 。
诗人顾城这样评价宝钗:
“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 。”
确实,她明白生活,所以从不抱怨,尽力活好当下 。
她生活简朴,内心丰盈 。
她明理又包容,自强而不刚强 。
她是《红楼梦》里最不像少女的少女 。
同时,她也是最体贴的女儿、最省心的妹妹 。
她的懂事,让人心疼 。
【你越坚强越没人心疼(越懂事越没人心疼图片)】年少不懂薛宝钗,看懂已是中年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