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 。泰始三年(267年),朝廷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自报家世,表明必须缓任的原由 。
文章插图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说明仕途,既表明了衷心又讲明了现状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结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动之以情,消其疑虑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喻情于理,提出缓任后的解决办法 。
对报请性公文的启示
《陈情表》除开其循序渐进、委婉铺排的陈情艺术及出色的文采外,对报请性公文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拟写和呈送请示的目的是使请示的事项能够得到上级的帮助、批准或指示 。如何恰当地阐明写作缘由,使上级领导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首肯的答复 。这就要求请示的写作者一定要明确写作目的,了解请求难度,注重写作受体的心理,恰当运用写作技法,突破请求难度 。
重要性与紧迫性
《陈情表》的成功在于此次上表非常重要且紧迫,成则缓任,败则断头,在如此的环境下,不得不绞尽脑汁思考行文的内容 。在报请性公文的描写中,也应当以如此写作环境要求自己,心中要有紧迫感,认真对待行文,严谨措辞,以势在必行、无路可退的状态要求自己行文 。
理由充分,方式得当
【古代的公文处理(陈情表理解性默写)】既然是请示,理由必须充分才能让人信服 。《陈情表》中,李密由己及国,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结合晋武帝以孝治国的政治策略,从大从小都有了充分的依据 。又说明自己只想服侍祖母终老,之后便会立即上任,为国分忧,这无疑给了晋武帝一个台阶下 。故而,请示的理由必须充分,感情应当真挚,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
客观性与真实性
公文写作必须注重严谨客观,李密在文中字字表明他与祖母相依为命,情深义重,但绝无夸大 。在报请性公文中,必须如实上报个人及单位的疑问或困难,不可夸大其词,不可无中生有 。
尊重领导
《陈情表》中虽一字不提尊重,但字里行间皆充满了对晋武帝的衷心和真诚,这无疑是让晋武帝感到愉悦的 。在公文写作中虽然不至于阿谀奉承,但尊重是基本的礼貌,也是让领导对请示点头的第一步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