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概念】: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
(一)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精神运功性兴奋)的“三高”症状 。同时有较多的患者表现出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 。
1.情感高涨或易激惹
患者的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扬扬,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 。有的患者尽管情感高涨,但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激惹,常常为琐碎小事勃然大怒,显得蛮不讲理,好争吵、好斗,严重时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冲动毁物,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患者早期表现多为愉悦,后期表现容易激惹 。部分患者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出现破坏攻击行为,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 。
2.思维奔逸
此为特征性症状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明显加快,自觉脑袋就像上了油的机器,非常好用,大脑反应格外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 。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意念飘忽 。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
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内心体验、行为方式与外界环境相协调 。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兴趣范围广,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有的表现为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自控能力差 。患者无疲惫感,声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 。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
4.精神病性症状
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于心境高涨一致 。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常出现夸大观念(常涉及健康、容貌、能力、地位和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言语内容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自命不凡,盛气凌人 。严重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 。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持续时间也较短 。
5. 躯体症状
睡眠需求减少,睡眠明显减少,患者常诉“我的睡眠质量非常高,不愿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睡眠上”,终日奔波但无困倦感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食欲增加,性欲增强,很少有躯体不适主诉 。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
【病程和预后】
双相障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好发于春末夏初 。多数患者具有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只有10%~20%的患者仅出现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自然病程是数周到数月,平均3个月左右 。有的发作只持续数天,个别可达10年以上 。部分患者的病程可呈自限性,轻度发作即便不加治疗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自发缓解 。
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 。
【双向情感障碍不敢见人(双向情感障碍_2)】【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治疗,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及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家属护理注意事项】
1. 急性期患者有暴力行为和对周围环境应对不良的危险,与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控制能力下降、好管闲事有关 。家属加强看护,24小时跟随,限制患者活动范围,避免与其他患者发生争执 。
2. 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按时复诊,不可擅自增药减药,更不可停药 。无特殊情况,不可间断服药 。
3. 家属学会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如由原来的配合服药转变为拒服药,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需要服药;患者话多、情绪不稳定、睡眠明显减少,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防意外,及时就诊 。
4. 指导患者学习和训练社交技巧,保持稳定的情绪,遇事不急不躁,学会理解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二)抑郁发作【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三低”症状,即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要特征 。抑郁症状必须持续存在两周以上才考虑为抑郁发作 。
1. 情感低落是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 。患者感到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且此种低落的情绪不为喜乐的环境而改变,患者即使碰到令人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 。
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悲观失望,具体表现为:
①对过去感到自责自罪:患者往往为了一些小事而过分自责②对现在感到无用和无助:自感一切不如别人,自己无能和无用,连累了家庭和社会 。③对未来感到无望,感到生命已到尽头,活着毫无意义 。调查发现,抑郁者的自杀率是正常人的20倍 。
2. 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 。临床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回答问题拖延很久,难以出口,患者感到脑子不能用,不能胜任以往的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
3. 意志活动减退
①兴趣减少或缺失:表现为不参加原来喜爱的日常工作和业余爱好,自己感到对任何事情都“不再热心”②精力缺乏:患者感到全身乏力,做任何事情都很吃力 。不参加外界活动,甚至个人卫生也懒于料理 。③抑郁性木僵:病情严重时,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其表情、姿势和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患者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
患者也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4. 精神运动性改变
①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 。可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 。
②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迟滞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激越患者则与之相反,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无条理,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思维效率下降,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
5. 生物学症状
①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入睡,并发愁一天怎么熬过去,想许多不愉快的事;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辗转反侧,即使睡着了也感到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
②食欲下降、性欲减退:抑郁障碍对食欲的影响尤为明显 。许多抑郁障碍患者进食很少,自己过去爱吃的饭菜也不吃或只吃几口,食之无味 。也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食欲异常增加等情况 。
③精力缺失:患者常诉说“太累了”或“完不成任务”“缺乏动力”,人也显得十分疲劳,常感到精力不足,体力耗竭,能力下降 。
6. 精神病性症状
患者可以在抑郁发作时期出现幻觉和妄想 。内容可与抑郁心境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关系、贫穷、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 。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
【病程和预后】
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 。平均病程为6~8个月,病程的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作次数有关 。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越长,缓解期也相应缩短 。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患者,50%会复发;二次发作的患者,70%可能再发;三次发作的患者,几乎100%会复发 。
【治疗】
一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家属护理注意事项】
1.急性期患者有外伤(自杀)的危险,患者个人应对无效,与抑郁、悲观绝望、无助感、精力不足、疑病有关 。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心理状况及消极行为发生的规律,家属加强看护,24小时陪护,有事离开告知护士照看,防自杀 。
2.教育患者及家属能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如出现睡眠不好、不易入睡、早醒;情绪低落、焦虑;由原来的按时服药变为不愿服药,说自己病已经好了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意外的发生 。
3.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 。告知家属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平时多关注患者,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充分 。
【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