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父母的爱评课稿(著名中医治疗脱发的国医大师)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检验道德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情境是熏陶人、培育人的具体环境,为个体的道德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础 。那么,如何做到让爱国主义教育“知行合一”呢?我们可以借助“情境”,将爱国主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
情境中求“知”,获得爱国主义认知 。爱国主义价值观能否形成,取决于个体对国家的理性认知 。爱祖国包括祖国的江河湖海等自然实体,也包括祖国的文化、礼仪、习俗、历史等人文实体 。然而,如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只是拿着书本干巴巴地宣读,往往成效不大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图画、表演、实物等手段创设情境,让知识不再遥不可及,也让学习不再被动消极 。学生借助“情境”可以自主探索,获得的爱国主义认知自然更有深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整体性,从顶层设计的内核上“全程贯穿”“相互呼应”,构建“大思政”格局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爱国主义知识;二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群,开发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作品,深入挖掘校训、校歌等资源,同时开发爱国主义教育云课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还要思考讲什么、讲到哪种程度,从而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确保教育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
情境中生“情”,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大量“知而不行”的实践困境,多是由于“情”与“意”的缺乏 。如果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就会缺乏转化为爱国行为的动力 。情感是情境教育理论的生长点,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是结合晨会课、少先队活动等日常德育工作开展情境教育,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内化爱国主义价值观;二是结合重大国家事件开展情境教育,比如结合载人飞船上天、奥运会等事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结合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关切,结合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的倾情奉献培养学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感激;三是围绕主题开展情境教育,比如围绕“祖国的桥梁”“鲁迅”“40年乡村的发展变化”等主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四是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比如走访各大红色博物馆、身边的革命先辈,开展红色记忆之旅、当历史博物馆小导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将红色基因以“行走的方式”植入学生心灵深处 。
情境中履“行”,滋养爱国主义行动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践履自觉、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行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学校应该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供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同时打破课堂围墙,将课堂搬至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亲身实践;其次,学校可以创设真实情境的场所,将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搬到课堂,为学生提供模拟践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践行爱国主义行动 。
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让爱国主义在学生心中“安营扎寨”,还需要拥有一支知行合一、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师队伍 。唯有如此,爱国主义才能被学生认同、内化,进而“知行合一” 。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虹口区第一外国语小学)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评课稿(著名中医治疗脱发的国医大师)】《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0日第7版
作者:王玉娟
- 孩子|每晚睡前,父母带孩子坚持做以下事,时间长了有大惊喜
- 妈妈|“妈妈给你生个伴儿,你要让着他”,女儿一句话回怼,父母很内疚
- 家长|下架网络游戏受到家长力挺,孩子发出“灵魂拷问”,父母语塞了
- 行为|父母的有些行为,往往会把孩子越变越笨,大部分家长中招
- 父母|勤俭节约虽是好事,但若父母出现这两种行为,只会影响孩子价值观
- 男孩女孩|为啥初中多半是“男女同桌”?班主任的用心良苦,父母知道吗?
- 毕加索|父母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整洁和杂乱的差距,长大后一目了然
- 约法三章|''你不走,妈妈走啦''这样的话太伤孩子,父母不妨试试3种方法
- 父母|孩子有3种表现,说明父母做的太多,家长们该学会放手了
- 弟弟|“女儿,2岁弟弟交给你了”,女儿的回答让年过半百的父母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