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1958年 , 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出版了一部爱情小说《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在女主人公宝珥17岁的时候 , 有人这么问她:“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然而小说其余的内容 , 似乎与勃拉姆斯失去了联系 。
人们热衷于谈论勃拉姆斯和舒曼·克拉拉的感情 , 但除此之外 , 勃拉姆斯是谁?如何理解他的音乐?近日 , 上海音乐学院汉四重奏联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提琴演奏家蓝汉成 , 在上海音乐厅开了一场“弦‘舞’勃拉姆斯”音乐会 。 演出前 , 蓝汉成和汉四重奏第二小提琴吴淑婷、乐评人顾超一起聊了聊他们眼中的勃拉姆斯 。
文章图片
演出现场
在上音附中读书时 , 吴淑婷的一位朋友就直言“勃拉姆斯听不下去” , 因为他的音乐层次很多 , “你很难说清楚 , 这个乐章是忧郁、悲伤还是不高兴 。 ”
蓝汉成少年时 , 也觉得勃拉姆斯晦涩难懂 。 14岁那年 , 一位英国钢琴家给他上课时告诉他 , 勃拉姆斯大约两百斤 , 胡子很长 。 脑海里出现这个形象 , 蓝汉成觉得似乎离勃拉姆斯近了一点 。
顾超发现 , 晚年的勃拉姆斯虽是个“大胖子”“大胡子” , 但作品却比年轻时更轻盈、更温柔 。 音乐会上演绎的《G大调第二弦乐五重奏》就是勃拉姆斯晚年的重要作品 。 虽然作曲家当时已觉“时日无多” , 但音乐里听不见颓废 , 《维也纳圆舞曲》的韵律贯穿始终 , 优雅热情 。 勃拉姆斯的传记作者卡尔贝克认为 , 这部作品是在描绘维也纳普拉特公园 , 晚年的勃拉姆斯时常在这里漫步 。
文章图片
联名票夹
音乐会上 , 汉四重奏还首演了委约作曲家于瓦尔·哥蒂尔波维奇根据勃拉姆斯的《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改编的弦乐五重奏版 。 这部作品中 , 勃拉姆斯将自己的歌曲《雨点之歌》融入第三乐章 , 原诗由格罗特创作 , 歌词大意为:“雨声淅沥 , 忆起我旧时歌曲 。 每当屋外细雨 , 我们在门前同唱此曲 , 能否再听到这歌声 , 伴随一样的雨声 。 在我纯洁的童年 , 它曾润湿过我的心灵 。 ”
汉四重奏成立于2009年 , 是继上音女子四重奏、上海四重奏之后 , 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传统的继承者 , 著名的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创始人哈托·贝尔勒评价他们“将是中国弦乐四重奏的引领者” 。
室内乐艺术的真谛是什么?是合作 。 音乐会现场 , 五位音乐家好像“五行”一般相互关联 , 组成牢不可破的阵型 , 小到节奏音准 , 大至音乐表达 , 都能“在一起” 。
文章图片
演出现场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有个鲜明的特点——每一件乐器都是主角 。 吴淑婷指出 , 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 , 歌唱家一直是主角 , 器乐演奏则是配角 , 而当时的弦乐四重奏 , 也将第一提琴作为主角 , 其余为陪衬 。 后来 , “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打破这一规则 , 提出“对话原则” , 贝多芬将其发展到巅峰 , 而勃拉姆斯也继承了这一点 。 在吴淑婷看来 , 勃拉姆斯所处的时代 , 是室内乐氛围最好的时代 , 而勃拉姆斯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 他的作品追求心灵的交流 。
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 , 这座城市也是上海的姐妹城市 。 音乐会以“汉堡的骄傲”为主题 , 联合汉堡推出了联名纪念票夹 , 用以铭记这场演出对中德文化交流的推动 , 展望2022年中德建交五十周年和易北爱乐大厅开幕五周年 。
栏目主编:李君娜文字编辑:李君娜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被访者提供【你喜欢勃拉姆斯吗?】来源:作者:吴桐
稿源:(上观新闻)
【】网址:/a/2021/1219/12191221LR021.html
标题:你喜欢勃拉姆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