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再别康桥体现的三美)

打我们第一次读到《再别康桥》时,便注定了一辈子都不能摆脱这首诗,被徐志摩告别的剑桥实在太美了 。但究竟美在何处?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诗美的根源,才能更好的去感受这份美 。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志摩偶然间出差英国,乘着一个悠闲的午后重游剑桥 。当时的诗人一方面是新月派诗人代表,祖国河山陷入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和林徽因的热恋依旧过去,这两种身份属性大概就是诗美的所在 。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再别康桥体现的三美)

文章插图

热恋孕育了诗的情绪,负责了诗的意味美 。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时,男的已婚,女的却是个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 。志摩写给林徽因的第一封求爱信,被林徽因交给了父亲,因此遭到了拒绝 。但,私下他们两人仍有交集,一个风雨夜里,林徽因告诉志摩,只有志摩离婚才能讨论他们的感情 。可,志摩离婚后,林徽因却和梁思成订了婚 。包括之后遇见了的陆小曼,使这个女人为志摩离了婚,婚礼上却遭到了老师梁启超的批评,坦言志摩是个用情不专一的男子,让志摩的情绪低沉到了极致 。这年代许久的经历就是《再别康桥》哀怨愁绪的来源,所以说这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诗,却是诗人整个情感脉络 。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再别康桥体现的三美)

文章插图

新月派的诗人属性,负责了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美 。
音乐美:押尾韵表现在全是两三个固定的韵脚,首段和尾段使人觉得回环往复,诸如“轻轻的”、“悄悄地”、“油油的”,就是一些平常的叠化词,还有独属新月派的“音尺”之美 。
音尺,指每一句在朗读时停顿的字节,全诗围绕在三个音尺左右 。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再别康桥体现的三美)

文章插图

闻一多先生提出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也被诗人很好的运用了 。我想愿意读这篇文章的人,对这两个美已然知晓,不必浪费光阴 。
这些理论上的句子,远远不能够消化掉这首诗,我们要仔细的体味诗人的一生 。字字句句绝不是信口开河的话,他们都是有对照的 。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再别康桥体现的三美)】本文为邮差慢原创,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