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怎么解释(当你足够优秀后就会遇到)

●访谈嘉宾
李镇西中学正高级教师 , 教育哲学博士 。曾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 出版有《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教育的100种可能》等80余部著作 。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
郭文红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 , 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南京市首届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 , 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 著有《发现班主任智慧》 。
————————————————
中国教师报:自从教育叙事研究被介绍到国内以来 , 受到了很多肯定 。作为一线教师 , 两位老师认为教育叙事这种写作方式在教师成长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很好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李镇西:我印象中 , 从理论上比较早谈教育叙事研究的是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 , 他有一本书《生活体验研究》 。与通常的量化研究相比 , 他提倡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来研究教育 。在叙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 , 叙述者既是故事的记录(描写)人 , 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 , 还是对这个故事进行反思的研究者 。
教育叙事研究当然不只是记录故事 , 但写故事无疑是一个重要步骤或内容 。其实 , 马克斯·范梅南只是从理论上给了教育叙事研究一个“合法地位” , 但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他首创的 。实际上 , 许多教育专家的著作都有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素 , 而且此前许多一线教师就在这样做 , 只是不知道这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罢了 。但马克斯·范梅南的贡献还是令人赞赏的 , 因为他给了这种方式一个非常贴切的命名“教育叙事研究”——叙事与研究同为一体 , 叙事是研究的手段 , 研究是叙事的目的;在这种研究中 , 不需要所谓“科学研究”强调的“客观”“理性”“精确” , 而是主张在研究中代入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情感、切身体验、模糊感受 。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 故事可能是一个平凡的事件 , 也可能是一个非凡的传奇 , 研究者与亲历者融为一体 , 甚至就是一个人 。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有的人文性 , 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 , 这首先是人学” 。所以我认为 , 教育叙事研究不但是一线教师最容易掌握的研究方式 , 而且这种平易亲切的研究方式更能使一线教师快速成长 , 因为教育叙事研究把实践、反思、阅读、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只有做得精彩 , 才能写得精彩 , 而在写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反思与阅读 。最后 , 精彩地写 , 又能促使更加精彩地去做 。
郭文红:教育叙事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过程 , 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
这首先是一个真实的情境 , 而后有教育者对现象的观察、思考、研究 , 最后有教育者的应对 , 以及最终的效果反馈 。
我个人觉得教育叙事写作在教师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 , 因为写的过程就是对情境事件的回顾、反思和梳理 , 这个过程可以使教育者在一种比较理性冷静的基础上认真总结 , 而这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又会倒逼教育者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 不断用身边的实际案例验证自己的所学并逐步加深印象 , 我认为是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 。
回顾我的成长 , 从参加工作开始就算是很敬业的老师 , 也爱读书学习 , 但一直长进不大 。真正有比较大的进步还是最近几年开始有意识坚持教育写作 , 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 , 我参加了新网师的课程学习 , 每天读书、打卡 , 后来又开了公众号“朴素小屋” 。因为要写作 , 就格外留心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 这就促进了我的教育观察 。在写的过程中 , 自然要思考 , 包括反思 , 这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成熟和科学 。
什么是好的教育故事
中国教师报:典型的教育叙事是教育故事、教育传记和教育自传 。这种以讲故事为主的写作形式普遍为一线教师所接受 , 甚至不少教师出版了自己的教育自传体专著 。但也有许多教师尽管勤于写作 , 仍讲不好故事 。在两位老师看来 , 什么样的故事能称为好的教育故事?
李镇西:在我看来 , 好的教育故事应该有这样四个要素:真实、细节、情感、思考 。所谓“真实” , 就是忠实于生活的质朴自然 , 不要写成虚构的小说 , 或过分进行文学渲染与夸张 。所谓“细节” , 就是要保留故事本身的情境、过程以及来龙去脉 , 不要过滤掉故事的原汁原味 。所谓“情感” , 就是叙事者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爱完全可以也应该自然而然(而非故意煽情)地倾注于故事之中 , 有时候情感本身就是教育的要素 , 也是教育研究的要素 。所谓“思考” , 就是对故事的反思、提炼、升华 , 就看似“个案”的故事推导出带有普遍性的价值 。
郭文红:我觉得能够引人深思、给人启迪的故事就是好故事 。说具体一些 , 就是这个故事首先要感动自己 , 如果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 , 就无法打动别人 。
比如 , 我们一年级班里有个小孩身体长得很小 。入学不久的一天 , 他和班里个头最高的孩子玩耍 , 两个孩子手拉手玩转圈游戏 , 正在快速转动时 , 高个的孩子不知为什么突然松开了手 , 由于身高体重的巨大差异 , 这个长得小的孩子就像炮弹一样飞了出去 , 直接砸在墙上 , 顿时脸就肿了起来 。而那个高个孩子则是一脸懵地站在一旁 。
小孩子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已 , 大孩子的茫然也让人没法过多指责 。就在我们忙着处理事情时 , 小孩子的母亲来到学校 , 那副怒气冲冲的表情既让我觉得能够理解 , 又怕她伤害了大孩子 。谁也没想到这时 , 小孩子轻轻拉着母亲的手 , 一脸纯真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妈妈 , 请不要责备我的朋友 , 他不是故意的……”
说实话 , 就算是今天回想起此事 , 我的眼眶依旧会湿润 , 不止一次为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而庆幸 , 因为我永远都生活在这么纯真美好的世界里 。
因为感动 , 我觉得有必要写下来与更多人分享 , 所以才有写的冲动 。但在写的过程中又不能就事论事 , 你要考虑:这个故事与别人有什么关系?如果是自说自话的故事就没有意义 。而这个“意义”应该是让读者通过你的故事想到他的教育实践 , 觉得可以借鉴 , 或有所启发 。这就是我说的“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
中国教师报:在许多一线教师读写共同体中 , 教师读书、写作的热情很高 , 写作的数量很多 , 但高质量的文章不多 。两位老师认为 , 当下教师的教育写作存在哪些问题?
李镇西:就我看到的情况 , 目前有的教师的教育写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 故事不典型 。所谓“典型性” , 就是要有一般的意义 , 别人读了会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 其中蕴含的教育道理会给更多教师以启发 。如果这个故事太特殊、太个别 , 甚至太离奇 , 它就失去了让其他教师借鉴的意义 。第二 , 叙事不生动 。本来很精彩的故事到了一些教师的笔下则索然无味 。这与写作者的文字表达有关 。要学会用“描写”把故事展开 , 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不是“编造” , 而是忠于生活本身的丰富性 , 这就与教师的观察力有关了 。所以 , 细腻感受、敏锐观察、形象再现是写好教育故事的条件 。
郭文红:其实我自己的写作质量也不高 , 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说说自己存在的问题吧 。我觉得自己文章写不好主要是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 同样的事情在写作大师眼里一下就能看出其中的教育契机或者是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 , 而在我的眼里有时就是一件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小事而已 。
为什么对于同样的事情二者之间的认知差异会这么大呢?说到底我觉得还是背景知识的差异 , 这个背景知识就是教育者自身的阅历、实践、阅读、思考、训练等 , 正是这些文章之外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
写作技巧的“最高境界”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都经常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讲述身边的教育故事 , 这些故事讲述生动 , 让读者受益良多 。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教育故事 , 是怎么成为两位老师的写作素材的?
李镇西:我从小就喜欢写作 ,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带入教育 , 便有了写教育日记的习惯 。凡是让我“怦然心动”的故事 , 都能让我情不自禁地记录下来 , 这也算是选择故事的一个标准吧!至于技巧 , 真的没有刻意想过 , 写的时候更多是追求真实自然 , 而没有在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我特别推崇巴金的一句话 , 大意是 , 写作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技巧 。
郭文红:非常感谢对我的褒奖 , 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都非常有限 , 经常也会为写什么而烦恼 , 有时候很想写一件事情 , 却又陷入不知怎么写的境地 。
就目前我所写的这些内容来说 , 应该都是能够让我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事情 , 有时是因为愤怒 , 有时是因为感动 , 有时是因为无奈 , 有时是因为惋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烈的情感在里面 , 写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 。
比如 , 我们一年级班上有个爸爸 , 总爱指责班级或学校有“霸凌”现象 , 弄得家长、孩子之间互相不信任 。而真正的原因是这个爸爸自己胆子较小 , 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不安全因素 , 每天回家总是询问孩子“今天有没有被欺负”之类的话题 , 最后弄得孩子也疑神疑鬼……
许多问题其实源自家长的臆想 , 在引导帮助这个爸爸之后 , 我就顺势写了一篇《他为何感到校园处处有“霸凌”》的文章 , 一气呵成 , 感觉很轻松 。这篇文章写完之后 , 至少目前班级里再也没有什么人说“霸凌”了 , 这个故事还在一次江苏电视台做的公益讲座中播出 , 又被做成一个短视频 , 得到许多教师的点赞 。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 我真的说不出什么“写作技巧” , 但我有一个体会 , 只有真正感动了自己 , 或让自己深入思考的教育现象或事例 , 才可能写得好 , 写出来才可能受读者欢迎 。其实 , 说起来不过就是“真情实感”四个字 , 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写作技巧”吧!
中国教师报:同样的故事 , 为什么有的人写得平淡无奇 , 有的人却能写得波澜起伏?两位老师在写作教育故事时 , 有什么经验?教师的写作有捷径吗?
李镇西:这个话题太大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的 , 许多教师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 可写在纸上却干巴巴的 , 这就是文字功底不足 。简单说 , 教师要学会把故事“展开” 。所谓“展开”就是要学会描写 , 而不仅仅是记叙 。举个例子 , “太阳升起来了”这只是说“发生了什么” , 是记叙;而“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山巅冉冉升起”就不仅仅说“发生了什么” , 而且还说明了“怎么发生的” 。这就是描写 。又比如 , “他在吃饭” , 这是记叙 , 是简单的交代;而“他正狼吞虎咽地吃着 , 摇头晃脑 , 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 , 这是描写 , 形象地刻画 。“描写”就是展开 , 教师要学会展开 。当然 , 我再强调一遍 , 所谓“描写”当然需要一定的文字能力 , 但绝不是堆砌辞藻 , 故意追求“文采” , 而是基于生活观察的真实再现 。
如果一定要说写作有“捷径” , 那就是敏于观察生活 , 善于思考教育 , 乐于记录故事 。如果一定要说写作有“套路” , 就是因为“怦然心动”而叙说 , 基于“若有所思”而提炼 。
郭文红:我是一名数学教师 , 写作技巧可以说几乎没有 。如果说有的故事给人感觉跌宕起伏 , 那是因为生活原本就是那样 。在我们每天的教育实践中 , 其实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这些精彩的故事 。一线教师不是作家 , 我们的写作不是创作 , 写教育故事不是写小说 , 不需要过多的文采修辞 , 更不需要虚构悬念 , 只需要严格忠实我们每天的教育生活 , 留心观察和思考 , 然后通过自己的文字尽可能完整地再现本来就很精彩的教育生活 。
总之 , 只要做一个有心人 , 心中有孩子 , 眼中有格局 , 手中有方法 , 那么好故事就会源源不断 。
一次特别的相遇
中国教师报:郭老师也是李老师教育故事中的主角 , 这个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 两位还记得第一次相遇时的情景吗?在两位老师眼中 , 对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李镇西:我是2007年秋天在南京行知小学讲学时第一次见到了郭老师 , 当时她专门赶来听课 , 让我感受到了她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起聊天时 , 我发现郭老师有一个细节让她显得特别有礼貌 , 别人说话时她总是凝视着对方 , 特别专注 。当时 , 我就觉得这位教师特别有修养 。后来我才得知她之所以这样 , 当然与她的礼貌修养有关 ,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 , 她是一位听力残障者 , 必须看着说话人的嘴型才能明白人家在说什么 。我的天!她是怎么教书和当班主任的?随着对她了解的深入 , 我感到她是一位让我肃然起敬的老师!她并不因自己有听力障碍而自卑 , 也不因此而降低对教育工作的要求 , 相反她不仅课上得好 , 班带得棒 , 而且因为自己有残疾 , 便格外关心那些身体可能有特殊问题的孩子 , 她后来在研究特殊儿童方面成绩显著 。
近年来 , 她渐渐开始被邀请到各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 我听完后感觉郭老师特别会讲故事 , 一讲起来便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 , 眉飞色舞 , 极富感染力 。从去年开始 , 她开了公众号 , 我又发现她居然还很会写 ,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 她写出来就那么抓人 。所以 , 我现在经常对一些教师说 , 郭老师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 , 她能做到的 , 你们也能做到 。
郭文红:非常感谢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能够遇到李老师 , 可以说他改变了我的整个教育人生 。
与李老师的相识源自学校的一次例行发书 。那时候我自认为是一名“很牛”的毕业班老师 , 成天带着孩子徜徉于数学的海洋 , 上课、讲题、做奥数是我们的日常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成长 , 每学期总会给教师购买一两本教育书籍 , 但一般都会被我束之高阁 。
可命运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让我在一夜之间泪眼蒙眬地读完了那本《做最好的老师》 , 作者写得太好了 , 完全不是那种晦涩的教条理论 , 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故弄玄虚 , 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线生活 , 每一个场景我都熟悉 , 每一种情感我都曾体验 , 每一滴泪水我都能明白 , 每一丝依恋我都感同身受……
其实 , 那时候我压根不知道李镇西是谁?但从那以后 , 我开始搜寻 , 每天拜读他的博客文章并在学校与同事进行分享 。后来 , 终于与李老师取得了联系 , 那次他来南京讲学 , 我跟校长请假去现场聆听了他的讲座 , 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激动、兴奋和景仰吧 。
在我眼中 , 李老师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 他是勤于阅读、善于思考、笔耕不辍的教师 。李老师的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做事的专注程度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
中国教师报:接下来两位老师的写作重心是什么?是否一直都有写作的动力 , 如何持续不断写下去?
李镇西:对我来说 , 从来就没有“写作重心” , 一切都像每天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 , 每天都有一篇我的原创文章 。但我并没有压力 , 生活太丰富 , 感受并思考 , 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我的写作原则是:真情实感 , 随心所欲 。
郭文红:我应该会继续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 也通过这样输出的方式倒逼自己不断学习(输入)的脚步 。
我知道要想坚持做一件事情 ,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 可能离不开及时“奖赏” 。作为一线教师 , 我觉得开通个人公众号这种方式很好 , 公众号每天的阅读量就是对自己写作的一个源源不断的刺激和认同 。我的文章从一开始每天只有十几个人阅读到现在每天有上千的阅读量 , 特别是看到深夜零点左右发出去的文章竟然也有几百人在阅读 , 那种成就感也是让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源泉 。
《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0日第8版
【源源不断怎么解释(当你足够优秀后就会遇到)】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宋 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