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写作这门课的总结(写作与沟通课程个人总结)

[摘 要]“沟通与写作”新课程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突出“为沟通而表达”核心理念,努力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 。课程将修德养心与沟通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符合新文科“新思想新目标、传承创新、跨学科融合”的目标要求 。
[关键词]新课程;沟通;语文修辞;写作
2018年清华大学开设“沟通与写作”课,引发了强烈反响,从侧面说明提升“沟通”与“写作”能力极为重要,所以,要加快这类课程的建设 。本文响应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的号召,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尝试就“沟通与写作”新课程的目标、性质、定位和教学内容做一些讨论 。
“沟通”与“口才”“写作”整合研究的缘起与课程性质
【沟通与写作这门课的总结(写作与沟通课程个人总结)】沟通不是简单的对话交流 。沟通可能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有的容易有的高难 。但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沟通都是一个心理刺激和唤醒的过程,它都涉及人们深层的心理刺激和反应机制,最终是为了获取理解和达成相互认同,最高境界是双方达成了共同的行动 。沟通包括自我沟通、人际沟通、职业沟通、群体沟通、媒介沟通,由内到外,由被动到主动,一切矛盾或危机都可能通过沟通化解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离不开沟通,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合作发展的世界,沟通能力强占有很大优势,反之将寸步难行 。因此,设立“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沟通与写作”等课程的首要目标都是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此课程是一种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通识课 。
达成沟通有多种方式和要素 。有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文语沟通;有非语言沟通,包括表情、礼仪、肢体、图表甚至数字信号等 。可以说,沟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成人成才之道,一种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为人修养和处世智慧;其次是一种获得事业成功之术,是一个人生活、工作、就业必备的处事技能 。所以,以培养大学生沟通说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沟通与写作”课首要目标是要从沟通心理角度和精神教养方面,培养大学生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情怀,其次从沟通过程和能力方面进行沟通说写表达以及处事策略和技巧上进行训练 。
说写是达成沟通的主要方式,“说”的表达能力培养通常依托“演讲与口才”课,“写”的表达能力培养通常分为“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两类课程,“基础写作”一般教授的是“文学写作” 。“沟通与写作”课程设置包含着“沟通口才”与“沟通写作”两方面相辅相成的内容 。通过比较分析,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同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定位 。
“沟通与写作”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沟通与写作”课程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突出“为沟通而表达”的核心理念,努力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 。
“沟通与写作”课中的“沟通”既指一种理念和策略,也包含“沟通口才”训练的内容 。一方面,“演讲与口才”课程名称有将口才局限于“演讲”之嫌,虽然这门课大都会涉及交谈口才、论辩口才甚至谈判口才,但名称本身是有局限性的 。另一方面,就“演讲”来说其本意是表演性的口头表达,也有理解为“面向公众的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强调如何生动地字正腔圆地表达,容易造成演讲者形成“我说你听”“只要清楚表达思想和感情”就是成功的误解,从而忽略表达的目的和听众的接受 。用“沟通”来修饰“口才”,就是要以“沟通”理念和原理引领各种口才能力培养,强调“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为沟通而表达的习惯 。口头表达有交谈、讨论、论辩、谈判、演说、朗诵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语境和时机都要根据沟通的需要选择和调整,还要加持甚至自然融入一定的礼仪 。只有这样,以“沟通”贯穿或者引领口才培养,就能够抓住灵魂,本立而道生 。
2008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开设的“中文写作”课中,包括写作基本知识与论说文写作,特别强调写作的说理性、思想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后来清华大学MBA项目中又开设“中文沟通”课,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有效沟通的意识与技巧,主要着眼于职业生涯中最常用的沟通常识和技巧,包括沟通策略、讲演技巧、倾听、团队合作、会议谈判技巧以及跨文化沟通等 。此课程的开通产生了良好的演讲效果 。2018年在清华大学教务处大力支持下,将“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综合为“写作与沟通”,引导同学们通过高强度的阅读、小班研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展开辩证思考,提炼形成观点,并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进行文章撰写,同时通过课程讨论、论文展示等环节将沟通能力培养与写作训练自然融合 。
概括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课程的特点有三:一是定位教学分析性和说理性写作,注重批判思维训练 。课程负责人彭刚强调该课程定位:“不教文学性写作,因为中文系另有专门的课程 。也不教学术性写作,那是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需求,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应该说是‘分析性写作’和‘说理性写作’ 。”
二是小班上课,师资力量雄厚 。该课程采取1学分和2学分两种课程并行的模式,每班均不超过15人 。1学分课程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合作教师开设,作为任选课程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6个主题,每个主题设1个课堂 。2学分课程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开设 。为了开设好这门课程,清华大学成立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聘请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常开展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等工作、定期研讨、教学培训来保证不同课堂达到统一课程质量标准 。还将根据实验经验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探索分级教学、写作与沟通能力强化培训等教学模式,2020年本科生全覆盖,并逐步开展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对一写作指导 。
三是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处长亲自领衔,举全校之力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任课程共同负责人,面向全校乃至全国招聘了25名专职教师加9名兼职教师,开设了109个课堂,而且教师投入巨大 。经内部测算,这门课教师课内外的工作时长比一般为1:5,即1个讲授课时背后对应5个课时左右的备课、答疑、作业批改、面批交流、读书引导等工作 。以面批一项为例,每位老师每年投入的课时数不少512学时 。正因为如此,使课程教学能够做到“每位学生与老师进行每学期两次的‘一对一’文章面批 。学生的获得感强 。”
这样的定位和教学模式符合当下的“双一流”大学和学生 。选择开创“沟通与写作”,其定位和教学目标是:
其一,定位“用沟通引领实用性说写能力培养”,突出“为沟通而写作”“为沟通而演说”的核心理念,着眼一般“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课忽略了的“沟通”这一真正实“用”的本质特征,将言语、书面表达、礼仪融会贯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的沟通说写能力 。其二,主要针对非“双一流”大学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教学,突破师资、财力、文化资源的局限,可采取开合班课与网课结合形式,解决大学生普遍需要提高母语基本能力的共性问题 。其三,这门课本质上是对以往各校普遍存在的“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沟通礼仪”课程的改造或者整合的新课程,属于通识教育公共课范畴,只要对原有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或者指导教师加强自我学习,用好成熟的教材教法就可以胜任 。如果有条件的学校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就更容易出新出彩 。
“沟通与写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法
目标和定位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定位的分析,该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通过沟通学理论阐释和沟通案例分析,指导学生修心悟道,掌握沟通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策略,强调实践教学,着力从“言语沟通”和“书面沟通”两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性思考”和“复杂性沟通”训练,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有效沟通能力,学会使用15种以上的常见应用文书完成写作沟通 。
知识要求:一是阅读一定数量的沟通学、语用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谈判学、应用写作和公共关系学等书籍,掌握沟通交际和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广泛阅读,涉猎人文社科乃至科普各方面知识,像海绵一样自由汲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基础知识 。二是观摩职场影视和沟通讲座,鼓励社会实践,通过观察、实践和体悟,获取较丰富的关于沟通交际方面的感性认知 。三是掌握常见的应用文体写作和口才礼仪的基本知识 。
素质要求:坚持力行原则,鼓励在实践中历练自信自强和公民公德素质,努力培养主动大方自信心,同情同理责任心,荣辱不惊随喜心,敬畏忠孝感恩心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理解不同文化、性别族别行为之间的差异,具有跨文化适应和沟通素质 。
能力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背诵一定量的名言名篇;能够即兴对公众流利演讲5分钟以上;能够写出规范的沟通文书15种以上;能够自如而得体地应对一般比较正规的讨论和面试 。能以书面报告、设计文稿和陈述发言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较复杂的沟通 。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一是教学沟通的原理和基本要素 。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达成沟通的基本策略和礼仪,引入国学中如何做人做事的内容启迪学生明白“达以说写礼仪、成于修德养心”的道理,通过案例分析、示范讲解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效沟通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
二是进行基于沟通的口才教练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精准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说话语气、语调以及发问、委婉的技巧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掌握朗诵和诵读的技巧 。其次,再分别对常用的交谈、讨论、演讲和论辩进行演练,根据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培训 。
三是进行基于沟通的应用写作教练 。以沟通引领应用文写作阐释的教材和配套的网络资源,基本上将常见的应用文都囊括其中,以便学生全面了解,也便于今后参照自学选用 。上课时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教学 。
四是用沟通的理念主导说写表达 。让学生明白“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意”的道理,无论是通过口述还是通过手笔、键盘都是为了表达自我真诚的思想和感情,是为了与人交流,达成沟通,甚至是自我沟通,心手相应 。即使是“公文写作”,也务必考虑上下级的沟通,每一篇公文都应该在充分沟通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即使是撰写“命令”也要适当考虑下级的接受能力和可接受的程度,以及“意见”“请示”“报告”这样的文体 。绝大多数应用文其实都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往和生活工作交流的重要渠道,懂得这些道理,经常应用这些文本与同学、朋友、亲人沟通,就会化解心结,消除隔阂,释放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教学好这门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发挥潜能,不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
我们主张将修身养性与沟通原理结合起来,引领说写能力训练,辅以语用修辞和礼仪以及实用技巧的培训,坚持“崇尚素养,能力本位”原则,采取“情境导入—示范讲解—案例论析—模拟训练—点拨悟道”的教练过程;特别注重设计情境案例,结合实际场景,重在做,加强实训,培养有效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一定能打造出固本铸魂、启智润心、力行增能的金课 。
【作者周金声,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原载2021年第19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周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