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nasa)

3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辰、也是圆周率日……
在这一天,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今天去世了,去往了浩瀚星辰探索宇宙 。
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观点塑造了现代宇宙学;21 岁被诊断出患有 “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唯一能动的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时间简史》让他一夜之间成为科学明星;他还曾客串过多部电视剧、参与摇滚乐制作……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1992年,霍金首次参演电影,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扮演自己
霍金与《文汇报》也颇有渊源 。被选入沪教版高一语文课本的《邂逅霍金》,就选自1998年8月26日《文汇报》 。2002年8月,霍金来华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在十多天时间里,文汇报采访人员跟踪采访,刊出了有关霍金的一系列报道,还向霍金赠送文汇报丝绸报……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
进入小文特别制作的霍金图集H5
让我们通过这些
珍贵的影像
一起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生活强者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与科学伟人“对话”
——文汇报采访人员走近霍金
文丨万润龙
原文刊于《文汇报》2002年8月15日
史蒂芬·霍金来了,他来到了杭州,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走近他的身边,亲眼目睹这位科学的伟人 。
第一眼看到霍金是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当他乘坐的轮椅被缓缓推出电梯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一位如此重残的老人,竟然会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在科学探索中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 。
当杭州的残疾人代表张华步下轮椅,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将一束鲜花递上的时候,霍金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他望着妻子和她手中捧着的鲜花,嘴角一动,露出的是灿烂的笑容 。这一刻,又让所有在场的人看到了一位伟人的童真,他对美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
霍金的轮椅被推上了主席台,那天,他是这里的主人,他将在这里与媒体采访人员交流,并通过媒体与中国交流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霍金夫妇游览了西湖后,又来到杭州著名的民俗风 情街河坊古街观光 。这里的“茶博士”将茶桌搬出,在霍金的轮椅 前演起了茶道,霍金十分高兴 。曹晖 摄
霍金对中国并不陌生 。他的父母到中国旅游后,中国就一直成为他的向往,并终于在1985年摇着轮椅走进了这个文明古国 。那时,他虽然已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这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使他几近瘫痪 。但那时的他还能够发音,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曾震撼过莘莘学子的心 。那一年,他还登上了长城,从此使许多的中国肢残人有勇气摇动轮椅上长城 。
但今天的霍金却已经失去了讲话的功能 。1985年,就在他离开中国后不久,又因肺炎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他从此不能说话了 。
正当我们推测霍金将如何与我们交流之时,扬声器中突然传出了一句话:你们听得见我的声音吗?
中国采访人员与科学伟人的对话于是开始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霍金在杭州会见采访人员 。
采访人员悄悄绕到了主席台的边侧,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霍金的“操作” 。面对采访人员的提问,霍金总会默默地沉思一会,然后,开始启动他的遥控器 。遥控器拿在霍金的右手中,他按动其中的一键,固定在轮椅上的电脑屏幕中便出现了一些英语单词,此刻,霍金的眼特别有神,他的大拇指不断地按动着,词变成了词组,词组又变成了句子,大拇指又一按,声音便从扬声器中发出,我们听到的是典型的美式英语,声音清晰,抑扬顿挫 。
霍金的讲话功能全部丧失后,有一阵子靠的是眼神与人交流:他面对着一块拼写板,让人指着英文字母,当指到他所要的字母时,他就扬起眉毛,就这样拼出词汇 。但这种交流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写科学论文 。是加利福尼亚一位名叫瓦特·沃尔托兹的电脑专家帮霍金走出了困境 。他寄给霍金一段自己为岳母编写的叫做平等器的电脑程序,从而使霍金可以从屏幕上选择词汇,只要他按动手中的开关即可,然后转入语言合成器发音 。后来,剑桥调节通讯公司的大卫·梅森把一台很小的个人电脑以及语言合成器装在了霍金的轮椅上,霍金“说话”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钟可造出十五个词,并且既可以说,又可以把文字打印出来 。
终于轮到我提问了 。我问了一个长长的问题,意思是像您这样重残而又有卓越贡献的巨匠,除了获取科学成功的快乐之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霍金听懂了我的提问 。在一阵电脑键盘的打击声后,答案从扬声器里发出: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从音乐和家庭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
那天的会议主持是霍金的朋友丘成桐先生,这位把霍金请到中国来的费尔兹奖获得者后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对我的问题作了一些补充:霍金很喜欢音乐,甚至在音乐声中摇着自己的轮椅与家人跳舞 。他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绝不比常人低,帕伦克的《格罗里亚》,勃朗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披头士的《请你让我快乐》,以及反映中国古代公主悲剧的《图兰多》,是霍金常听不厌的曲目 。
这一点后来得以证实 。前天晚上,浙江大学安排了一场文艺节目,霍金坐着轮椅去了 。他完全陶醉在音乐的畅想之中 。在《黄河协奏曲》那激扬的乐曲声中,霍金的双眼被泪水充盈 。
霍金热爱生活的答案今天也有了动态的体现 。下午3点,霍金的轮椅出现在香格里拉饭店的走道上 。他坚持自己控制轮椅 。所有的随从紧随在其后 。轮椅左拐右拐,出了饭店的大门,下了斜坡,穿过了饭店前的马路,来到湖畔的码头 。他上了船,在美丽的西湖中尽情地饱览大自然的美景 。此刻,他的笑靥已完全融入湖光山色之中 。
一文回顾霍金76年传奇人生
被誉为“科学天才”“宇宙之王”,其实永远像孩童一般纯真
文丨江世亮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被誉为“爱因斯坦继承人”、“二十世纪后期最伟大天才”、“活着的最佳头脑”,甚至被采访人员称为“宇宙之主”的斯蒂芬·W·霍金是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教授,也是当代最著名的宇宙学家和相对论家 。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销量达10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居畅销书榜 。霍金把他的书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和公众总是要寻找英雄 。霍金满足了这两种愿望,成为当代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巨星” 。
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不知是否是纯粹的偶然巧合,现代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
8岁时进入一所私立学校 。在那里,他喜欢结交与他分享古典音乐兴趣的朋友;喜欢艾米斯、赫胥黎等人写的精彩读物 。作为一名十七岁的牛津大学学生,霍金感兴趣的是成为八人赛艇队的无畏舵手,而不是追求数学和物理学学位 。霍金承认平均每天仅花了一个小时在攻读他的学士学位上 。他在牛津大学受完大学教育后即到剑桥大学上研究院 。
霍金考虑过两个可能的博士课题研究领域:基本粒子和宇宙学,分别研究至小和至大 。他最终选择了宇宙学,因为宇宙学有可用方程式表达,以及检验从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收集来的数据的数学基础 。宇宙学还可以仅仅用头脑来研究 。因为它包罗宇宙——宇宙的创生、演化和毁灭,所以宇宙学是“最大的科学”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然而,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 。1963年,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疾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 。他承认,面对这一致命挑战,他一度对人生十分厌倦 。相信无可救药以后,霍金在医院里经历了难以排遣的梦幻,决定“……反正就是一死,我不如做些象样的益事 。”经年累月,他粉碎了医生的预言,创造了奇迹 。
研究理论物理学用头脑足矣
就像霍金周身透射出一种神奇色彩一样,他从事的研究领域,本身就是自然界中最神秘而具魅力的内容之一 。
霍金的研究,与宇宙中最神秘的现象——黑洞联系在一起 。黑洞的研究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上个世纪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曾说过,天上最亮的星是看不见的,因为这种星的万有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光线都逃脱不出来 。以后,科学家提出了“黑洞”这一概念 。黑洞的表面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单向膜 。任何误人黑洞的物体再也不可能返回出来,对于外界而言即是寿终正寝了 。但是霍金将量子效应引入黑洞研究,发现从黑洞的表面会蒸发出粒子,随着黑洞的粒子蒸发,黑洞的质量降低,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黑洞以大爆炸而告终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1979年霍金在普林斯顿
黑洞蒸发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这个现象之中 。它显示出我们通常理解的真空并非真正的一无所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有粒子蒸发出来,这儿的真空并不是“无” 。黑洞物理还对人类认识的极限注入新的内容 。要避开专门的术语来议论这些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正如两阿玛所说,仅黑洞蒸发的发现就足以使霍金名垂不朽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之后霍金的兴趣转向宇宙论 。他发现迄今所有的宇宙论研究都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问题,即宇宙从何而来,为什么存在,时间有没有开端、终结等等困扰哲学家的问题 。霍金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 。这个模型具有哲学的简洁的美,人们几乎很难拒绝这样美妙的模型 。霍金和彭罗斯对引力物理学科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几乎当代任何一篇严肃的广大相对论和宇宙论的论文都不能不引用他们的论文 。
霍金自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 。”
在《时间简史》里,霍金教授以未受科学教育的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叙述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 。在该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 。于是,我决定不含什么方程 。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 。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
人类意志力的动人写照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在剑桥大学校园 。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骨瘦如柴、全身瘫痪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缓缓而进,无疑此即霍金教授 。面对这样的一个执著追求科学真理而意志坚强的灵魂,令人顿生敬意 。他的传奇性的和疾病搏斗的科学家的一生真是人类意志力的写照 。
当·佩奇是一位物理教授,1976—1979年,他在剑桥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曾得到霍金的指导,他回忆起这样一件往事:有一年,霍金一家带我一道去在威尔斯郡威耶河附近的乡间别墅 。这个房子在山上,有一段铺好的人行道通到房子去 。他开始上坡并超前我不少——大约十米左右,然后他拐个弯进入房子,但是这刚好在斜坡上 。我注意到他的轮椅慢慢地往后倾倒下去 。我想跑上去扶住,但是没有来得及,他往后翻滚到灌木中去了 。看到这位引力大师,被地球微弱的引力所征服,是令人震惊的一幕 。
霍金的好友,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教授基帕·索恩谈到了他对患病后与疾病作抗争的霍金的感受:有一次我到霍金家作客 。晚饭后,在霍金要上床时,他自己一个人上楼 。这时霍金已不能走路 。他上楼梯的办法是抓住支持栏杆的铁柱把手,并用手臂力量把自己拉上去 。要把自己从底层拖到二层是费时又艰苦的奋斗 。他的夫人解释说,这是他复健的重要一环,是为了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肌肉运动的协调和力量 。在我明白这缘由之前,看到他受这等煎熬,真是令人心碎 。正如对有关霍金的其他类似事情一样,一旦你了解他,你就会将此视之当然 。然而,当你初见到这种情景时,一定会大吃一惊,会用非常感动的眼光看他 。
曾在霍金指导下完成研究生论文工作的白纳德·卡尔对导师的了解更胜人一筹:在某种意义上,霍金永远在面临着死亡 。随时死亡的可能永远存在 。我认为在霍金的事业发展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他意识到时间可能是短促的,他必须非常快速地工作,所以他决定专心一致迅速工作 。
我认为一个鞭策霍金前进的原动力,是他要理解宇宙的坚定决心 。我们谁也逃脱不了死亡,对于霍金更是如此 。因而它提供了一个强烈的动机 。


人世间(nasa)

文章插图
人们总爱提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他没有生病的话,能否对科学作出如此伟大,甚至更伟大的贡献?他的残疾是否阻碍了他的科学贡献,这我不清楚 。如果他没生病的话,也许不能产生这么多的成果,所以,我认为各有利弊 。
霍金的绝大部分奠定其在科学史上地位的工作是在他患病后作出的,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何以能取得如此不凡的科学成就,伦敦帝国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克里斯多福、伊宣蒙是这样分析的:霍金论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真正地贯注于关键处,而不像我们一些人那样,受相关细节的诱惑 。他使用时间非常有效率 。他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当然是很高明的 。只要读霍金所写的论文预印本,就能对他所做的研究有透彻了解 。我认为他在许多方面使自己几乎像没有残疾那样工作 。你确实不能从他工作的任何阶段,找到他正和可怕疾病搏斗的迹象,也许除了他发展出来一种特别清晰的风格以外 。
“霍金教授,您信奉上帝吗?”斯蒂芬·霍金的追随者都知道,他被交替评判为一个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他毕生追求的神圣目标是一个统一的、自洽的理论,这个理论用一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奥秘 。
斯蒂芬·霍金仅用三分钟就编制好了他的计算机答复:“我认为一言难尽 。关于我信什么,我有另一次讲演,但那又要花一个小时 。”哄堂大笑,一片喝彩 。
H5设计制作丨徐晓斌
H5文字统筹丨蒋竹云
【人世间(nasa)】微信编辑丨Jocel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