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姜夔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个艺术全才,诗词、散文、抒发、歌曲,他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
他出生于南宋的一个破落的小官宦世家,14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从此他便跟着姐姐艰难度日 。
他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铩羽而归 。
渐渐地,他便看淡仕途,飘零江湖,以卖字画为生 。
他的词以“空灵”著称,最出名的一首词当属《扬州慢》,开篇就足够惊艳,结尾11字更是令人断肠 。
全文如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这应该算是宋词里最经典的一首《扬州慢》,惊艳千古,愁的令人心碎 。
姜夔写这首词时大概20多岁,那一年他经过扬州,满目萧条,想到扬州昔日的繁华,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他亲眼目睹的景象 。
开头三句,介绍扬州,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埋下了伏笔 。
自古以来,扬州便是著名的都会,在城外不远处,有座竹西亭,词人便在这里下马,稍作休息 。
这里的“淮左名都”和柳永《望海潮》的“三吴都会,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令人向往的都会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然而不同的是,当时柳永所处的北宋,还是经济文化繁荣鼎盛的时期,所以他的整首词都在赞美钱塘的繁华美丽 。
而姜夔这首词不一样,靖康之难后,宋朝南迁,偏安一隅,早已不复当年 。
更何况后来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江淮军败,扬州被金军洗劫一空 。
即使姜夔当时到扬州已经是战后多年,但是依然萧条 。
所以这开头的“淮左名都”四字,可不是简单的介绍扬州,而是与后文的萧条形成对比,凸显词人的情感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接着的“春风十里”也不是简单的季节描写,杜牧曾有诗言“春风十里扬州路”,说的是扬州的繁华,姜夔这里也是如此,可是如今,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尽荠麦青青”,昔日热闹的路上长满了野生的荠麦,这是多么荒凉的景象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接下来的三句极写战争的残酷 。
自从金兵南侵,洗劫了扬州后,只留下残破的古树和斑驳破旧的池台,谁也不愿意再谈起当年的那场战争 。
一个“厌”字,将人们对战争的刻骨痛恨写到了极致 。
接着的最后三句,词人又回到了眼前之景:渐渐地,天黑了,一阵凄清的号角声响起,一直回荡在这空荡荡的城池中 。
原本黄昏吹角已是悲凉到了极致,词人又以“空”来修饰这座城,足见当时的环境是有多么凄冷,而他的内心又是何等的哀伤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接着的下半阙,词人频繁地引用杜牧的经典诗句,他不是为了怀念杜牧,旨在以当年的繁华来反衬今朝的荒凉,进一步突出了他在序言中所言的“黍离之悲” 。
俊逸清赏的杜牧,如果再来扬州恐怕也会吃惊吧 。
众所周知,杜牧曾在扬州为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词人想象杜牧的“惊”,以此来突出扬州变化之大 。
在他看来即使杜牧文采再好,面对这样萧条的景象,恐怕也写不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的诗句吧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当年杜牧和扬州韩绰判官吹箫赏月的二十四桥依然还在,只是如今四周寂静无声,月色凄冷,只有桥下的江水奔流荡漾 。
最后词人的目光又转向了桥边的芍药,它们开得那样艳丽,可是词人却无心欣赏,不禁反问一句“年年知为谁生”?
全词到此结束,但是作者所流露出的那种愁恨却是绵绵不绝 。
当年的扬州有多繁华,如今就有多破败,这样强烈的对比,将词人的“黍离之悲”无限扩大了 。
他痛恨金人的残暴,也恨南宋统治者的不作为,这样的情感,使得这首词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都说姜夔的词有“空灵”之美,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代表,“波心荡,冷月无声”,何等唯美,又何等寂冷 。


最经典的宋词(《扬州慢》)

文章插图
全文用词绝美,惊艳千古,却愁的令人心碎,这样的词读来令人口齿留香,又无限伤感 。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姜夔的这首词,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