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感怎么理解(什么是匮乏感)
最近,台湾电影《阳光普照》获得2019年金马奖5项大奖,故事情节暴露出一些家庭人文环境和亲子关系的冷漠和扭曲 。
电影中的家庭有两个儿子,爸爸是驾校教练,妈妈是美容院职员,听话懂事的大儿子阿豪在复读补习,寄托了全家的希望;二儿子阿和因打架伤人坐牢 。爸爸崇尚“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人生信条,把所有的“阳光”都给了大儿子,甚至对外宣称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却连看都不想看一眼老二 。但是,哥哥需要阴影,弟弟需要阳光 。被父爱阳光普照的大儿子跳楼自杀,在边缘黑暗里的二儿子却浪子回头,出狱后像一股清流注入这个家庭,担当起家庭走向未来的责任 。
情感匮乏是看不见的贫穷
这一家人勤劳而本分,从来不关心情绪,不谈论感受,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话说,谁也不了解谁 。整个家庭笼罩着一种令人窒息、压抑的紧张气氛 。爸爸始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家中麻烦不断,即使在二儿子出狱之后,爸爸也没有能力和他建立情感链接,表达亲人的感受 。
匮乏,就是缺少 。物质匮乏即缺钱的贫穷,情感匮乏也称为“情绪阉割”,是一个人自行丧失或不被认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 。
自行丧失情绪感受,即当事人已经失去体验情绪的能力,是情感剥夺;而不被认可情绪感受,是当事人不被允许或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感压制 。当一个家庭只关心是非、不关心情感的时候,就处于情感匮乏的状态 。
情感匮乏的家庭,互相是“看不见”对方的,家人貌似和谐但死气沉沉,同居一室却相距万里 。家人仿佛是冷冰冰的机器,互相之间往往只看见他人的行为,却看不见他人的内心,谁也不懂谁,谁也不了解谁 。
情感匮乏,还表现在那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身上 。他们只在意别人的感受、很少考虑自己的感受,总是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大量“中国式好人”,就具备这种被阉割掉情感的特点 。
情感匮乏是家庭关系和家庭幸福的隐形杀手 。在情感匮乏的家庭中,情绪感受让位于道理是非,理性关系取代了感性关系,家庭关系难以为继,家庭幸福无从谈起 。情感匮乏往往和物质匮乏一起发生,但并不因物质匮乏的解决而自然消失 。也就是说,即使是中产家庭甚至富裕家庭,也存在着大量的情感匮乏现象 。
长期以来,情绪和感受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奢侈品 。毕竟,关注感受、体验情绪、经营关系,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 。在农耕文明物质匮乏的环境中,谋生是第一位的,放弃情感、追求是非是求生的一种取舍,阉割掉情感,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求温饱得生存的挣扎中 。
再者,集体主义父母制的文化传统,主要考量个体的道德和贡献,而不在乎个体的意志和情感,追求个人意志和情绪感受的人往往难于立足 。为了在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人们必须放弃情感,和大家色彩一致,成为道德合格的棋子 。
在这样情感匮乏代代相传的环境中,情绪感受就成了一些家族文化的缺陷和盲点,情感匮乏成了一种看不见的贫穷 。
控制是情感匮乏的表现
二儿子叛逆,不听话,不上进,不符合爸爸的要求,不受爸爸控制,爸爸为此愤怒不已,不承认有这个儿子,不和儿子沟通,对孩子实施冷暴力 。爸爸对大儿子充满期待,每年都送给他一本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本子,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胸有大志 。
父母往往偏爱听话的好孩子,排斥叛逆的坏孩子 。对好孩子的期待、对坏孩子的否定,都是控制的手段,而控制是情感匮乏的表现;不许坏和必须好,都令人窒息 。为了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有些父母会以断绝关系威胁孩子,甚至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来让子女屈服,甚至子女成家后都不放过 。这些控制行为背后的声音是:你是我的,你要听我的,你的自我不重要,你的感受不重要 。夫妻之间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 。
台湾作家三毛40岁才得到父亲的第一次赞美,她感慨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三毛在家里长期不被认可的情感匮乏,可见一斑 。
叛逆是摆脱情感匮乏的正当行为
爸爸营造了僵化冷漠、毫无活力的家庭氛围,唯有暴力又叛逆的二儿子阿和不吃这一套,早恋、坐牢、不求上进,浑身负能量,令爸爸崩溃 。而实际上,这是阿和拒绝接受情感阉割、挣扎自救、向爸爸的秩序宣战的一种方式 。甚至可以说,二儿子通过叛逆,保留了这个家庭最后一线生机,并最终修正了父亲的错误 。
很多父母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有余悸,殊不知,叛逆看似大逆不道,却是青春期孩子自然的本能反应,是孩子争取自我发展空间的必要手段 。为了免受成人的干扰,孩子在青春期往往会过分争取空间来“搭台唱戏”,完成追求自我、发展为成人的使命 。
大量研究表明,叛逆是活力的体现,若给足空间、适当引导,孩子不仅不会走偏,往往还会脱颖而出,有利于顺利度过青春期 。叛逆还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的报警信号,尤其是情感匮乏的家庭,出现激烈的青春期亲子冲突,说明这个家庭的人文环境不容乐观,也说明父母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
缺少阴影阳光普照也会伤人
深受爸爸偏爱的大儿子阿豪,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好孩子,几乎没有缺点 。这也预示着,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内心早已经被爸爸杀死了 。阿豪在自杀前给女友的短信里说,他很希望跟动物一样,在阳光普照时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可是他没有暗处,只有阳光,正如他的女友说:“他把所有的好都留给别人,忘了留点给自己 。”
人性本来善恶共存,正常人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不可能一直释放正能量,也不可能一直释放负能量 。让一个人一直呈现光明,他的内心就会只剩下阴暗;允许一个人呈现阴暗的一面,他反而会更加光明 。简单来说,恶释放出来了,善就保留下来,一直向善,善很可能枯竭 。现实中经常看到,好孩子很痛苦、坏孩子很快乐,没有人文关怀的道德教育,很难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反而会培养出表里不一的伪君子或空心化的好孩子 。承认自私,人才能真实鲜活地善待他人;否认自私,人往往虚假伪善暗流涌动 。空心化的好孩子,看似完美,往往有攻击社会或攻击自己的极端行为,甚至成为新闻里常见的完美犯罪者和完美自杀者 。
家庭的一大功能,就是允许孩子在一定的红线之内无礼放肆,允许孩子释放负能量,允许孩子呈现人性之恶,这恰恰是培养孩子拥有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 。当一个人被善待的时候,他就会表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而接纳情绪允许犯错,也是善待一个人的重要形式之一 。
摆脱情感匮乏路在何方?
大儿子阿豪自杀以后,二儿子阿和提前获释,结婚生子,回归了家庭,走上了正途 。阿和主动推动父子之间达成谅解,改善了家庭关系,激活了家庭情感,爸爸也不再坚守僵化的信条,一家人在光明和阴影交相映衬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摆脱情感匮乏的家庭状态有两个抓手,一是父母的反思和自我改变,二是孩子的逐渐长大和对抗回归 。
家庭的情感匮乏是由父母的经验和认知决定的,孩子小时候只能被动应对,往往无力改变 。如果父母的学习能力较强,尽早发现并努力反思,寻求专业帮助,改善情感环境,那么家庭就会少走弯路 。这类反思型父母否定自己也会痛苦,改变自己更不易,但父母如若改变了,那么亲子冲突持续时间缩短,孩子就可以在更好的家庭环境中轻装启程了 。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或没有能力主动改变,那么叛逆(或反思型)的孩子就是唯一的希望了 。这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孩子必须在父母的强压下得以幸免,没有被驯服;孩子在反抗控制的过程中没有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孩子,成熟之后有机会自行疗愈创伤,原谅父母,担当起改善家庭关系、改变家族文化的使命 。这只能在孩子长大后发生,往往要经历激烈的亲子冲突及较长时间的阵痛 。
人类拥有丰富的情感需求 。没有情感,何谈幸福?物质富有只是手段,情感富有才是目的 。家庭既要重视物质追求也要重视情感需要,重视情感匮乏这个家庭关系的隐形杀手,既要解决看得见的贫穷,更要解决看不见的贫穷 。只有这样,勤劳和财富才能真正带来家庭生活的福祉 。
(作者系北京中亲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7日第9版
【匮乏感怎么理解(什么是匮乏感)】作者:王占郡
- 情侣怎么聊天才不无聊(情侣有必要每天聊天吗)
-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明白(在婚姻里女人必须明白)
- 犹如近义词(烧水壶不烧水怎么回事)
- 爱情语录短句伤感(古风爱情语录)
- 孕育|39年前,英国妈妈诞下“娘子军团”,6胞胎女儿同框长大超感人
- 丈夫|17年前,生完孩子后“一夜变老”的80后宝妈,现在怎么样了
- 过去一年的收获(错过了怎么办)
- 宝宝|宝妈称宝宝还在肚里,已经能感觉他的性别,你有过这样的预感吗?
- 创口贴|冬天给娃洗澡“时机”要看好,避开3个时间点,洗得舒服还不感冒
- 弟弟|“闺女,你有孩子也得养4岁弟弟”“妈,我是全职妈妈,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