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明年2月27日 , 有“东方帕格尼尼”之称的小提琴家黄蒙拉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名为“爱的致意”的独奏音乐会 。 围绕爱之喜悦、爱之温柔、爱之别离及爱之重生四大篇章 , 这部以爱为名的音乐会 , 将展现爱的丰富层次 。 黄蒙拉坦言 , 年过不惑 , 对爱的理解更为深沉:“年轻时 , 对爱的体会更多是甜蜜和冲动;现在 , 则能理解爱也有无奈、痛苦 , 甚至超脱的过程 。 ”
文章图片
【琴童被神曲洗脑怎么办?黄蒙拉送上一份对音乐心无旁骛的“爱的致意”】图说:黄蒙拉新民晚报采访人员王凯摄
和以往设定曲目更偏向学院派、高难度不同 , 经历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心境上的变化 , 黄蒙拉在“爱的致意”中安排了很多“甜口”曲目 , 如海菲兹改编普罗科菲耶夫的《三橘爱》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的《嬉游曲》、伊萨依的《孩子的梦》等 。 他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 也让我有机会慢下来 , 难得度过了一段可以练琴、散步的日子 。 希望甜甜的曲目 , 能为人们带去安慰和治愈 。 ”
在“爱之别离”的篇章 , 黄蒙拉将演绎谭盾的《悲情沙漠》、克莱斯勒的《爱的忧伤》以及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 《悲情沙漠》选自谭盾的《英雄奏鸣曲》 , 由他亲自改编 , 最初是以马头琴来演绎 , 后被改为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对话 , 带有戏剧性 。 这台音乐会的曲目编排 , 谭盾给予黄蒙拉很多启发 , 就像听他的音乐时会有画面感 , 音乐会的编排也要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
文章图片
图说:音乐会海报
压大轴的“爱的重生”部分 , 黄蒙拉选择了人们最为熟悉的《梁祝》 。 “化蝶”的故事家喻户晓 , 也是对“爱的重生”最佳注解 。 “以前拉《梁祝》特别喜欢前面轻快的部分 , 悦耳悦心 , 现在 , 则偏好后面的千回百转 。 ”由表及里 , 不仅是生命不同阶段的体现 , 也是心境的变化 , “不再追求‘好听’ , 而是会更多去探索作曲家写作背后的意义 , 还有他在创作时正经历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理念 。 ”
疫情让很多人突然“空”下来 , 得以挖掘自身潜能 , 演奏家们也纷纷开启作曲或指挥模式 , 有的甚至登上综艺舞台 , “破圈”掀起新的浪潮 。 黄蒙拉却依旧选择埋头拉琴 , 虽然也受到过邀约 , 但总觉得“要先把琴拉好!”黄蒙拉说:“我也有自己的困惑和瓶颈 , 尤其是在舞台上经历过高光时刻 , 就是突然达到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 就会知道‘原来我可以更好’ 。 虽然这种‘怎么拉都对’的时刻 , 转瞬即逝 , 可遇不可求 , 但一旦经历 , 就会想要抓住他 。 ”
文章图片
图说:黄蒙拉资料图郭新洋摄
如今 , 黄蒙拉的身份不仅是一名独奏家 , 更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 。 他坦言如今的队伍不好带 , 倒不是孩子们天赋不够 , 而是外界诱惑太多 , 他们很难如他当年那般心无旁骛地拉琴 。 “信息爆炸的时代 , 你要和所有新鲜的一切抢夺孩子们的注意力 , 这很难 。 可偏偏 , 在漫长的练琴过程中 , 最需要的就是那一份心无旁骛 。 ”
在美育教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 , 琴童的数量骤增 , 可流行歌曲的质量却不进反退 , 难道这些古典音乐的熏陶竟然抵不过网络神曲的洗脑?对此 , 同样家有琴童的黄蒙拉倒不很担心:“我女儿拉琴 , 她也喜欢听神曲 , 我还会唱 , 我觉得古典音乐就是一颗种子 , 埋下去 , 总有开花的那一天 。 神曲旋律洗脑 , 孩子被吸引很正常 , 但他们会很快‘醒’过来 , 审美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 时间会证明它的作用 。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朱渊)
稿源:(新民晚报)
【】网址:/a/2021/1217/121G2210412021.html
标题:琴童被神曲洗脑怎么办?黄蒙拉送上一份对音乐心无旁骛的“爱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