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有多牛(北大六院院士)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谭琪欣)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请他分享了从医的初心,以及历经30年余年从医之路的感受 。


院士有多牛(北大六院院士)

文章插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你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初衷是什么?陆林院士:我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在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我就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当时,精神科在全国都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精神科医生也不太被大众所接受,我因为兴趣选择了精神科,并坚信它对社会和大众健康的重要性 。

在初期阶段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我发现精神疾病患者不仅承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疾病对他们的亲人、家庭也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当时精神科的药物和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为了找到更好、更新的药物和疗法,我选择继续深造,开始在华西医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继续开展精神科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后来回到国内,来到北京大学和精神专科医院最权威的北大六院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有哪些瞬间,让你坚定了当医生的信念?陆林院士:小时候我要经常到医院看父亲,因为他有一段时间一直生病,经常住院 。高中毕业时,我觉得医生治病救人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就选择报考了医学院校 。大学时,我课余时间读了很多心理学和哲学著作,进而对精神卫生产生兴趣,毕业后立志做一名精神科医生 。

精神科的医生不但要了解患者的疾病,更要了解他的想法、他的情感、他的人生经历,遭受精神疾病的患者比其他疾病更痛苦,遇到的挑战更高、医生的价值也更大 。精神科的这些特质吸引我从研究生、医院从医、国外深造一路走来,越深入了解对精神卫生这个领域就愈热爱,最高兴的事情是能看到无数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得以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他们不再感觉到痛苦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这三十年间,行医环境是否有变化?陆林院士:过去医疗条件设施较差,但医生是很受尊重的行业,从医被认为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现在医学得到快速的发展,很多过去难以治愈的疾病都不再是大问题,但医疗资源的分布、配套的保险等政策有时候又往往跟不上医学发展的速度,老百姓普遍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有患者和家属感觉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而医生只给看几分钟就结束,或者花了钱又没治好病,就会觉得不值,导致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敌视,甚至出现了医闹行为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你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哪一些品质?陆林院士:“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一个好的医师需要在丰富的专业积累基础上,同时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毅力、责任心、耐心、不断进取、不怕辛苦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患者的仁心,尤其是对于我们精神科来说,医生既要看到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更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有什么寄语送给医学生吗?【院士有多牛(北大六院院士)】陆林院士:对于年轻人来说,医生是非常光荣的职业 。对个人,医生能够通过救助患者、治愈疾病实现个人价值;对社会,医生是人民生命权、健康权最强有力的捍卫者,先进的医学不仅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重要的支撑 。学医过程并不容易,只有抱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心来从事医学事业,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未来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祛除人类之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