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第一陪诊)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采访人员 刘旭/文 受访者供图
文章插图
一位独生子女打来电话哽咽道需要一辆重症转运车;一名郑漂青年打电话说肠胃不舒服需要陪诊做肠胃镜;一个00后女孩瞒着父母打算做近视矫正手术;一位年轻男士曾跟夜场女生交往而去医院做血液检查;90后女生因感情被骗及婚姻问题去看心理医生;与儿女相隔异地的老人需要陪护就医……每通陪诊热线里,倾诉着脆弱、焦虑、孤独或恐惧 。
“老年人更需要关怀,心理问题更难治愈” 。在郑州做陪诊服务的两个月,刘浩和王宁逐渐感受着这份工作存在的意义,也见证了人情冷暖 。高压的生活、陌生的环境,有人一起面对诊疗是一种陪伴,在帮助患者的同时找到价值感 。
陌生城市里的支点
网络一份孤独等级列表,“一个人看病”排在最后一项,称为骨灰级孤独 。过去,“孤独”常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现在,年轻人同样会感到孤独 。
一位工作996青年,独自一人在郑州 。不喜欢吃早饭,晚上工作结束会大量加餐,长期的饮食问题以及工作压力导致这位郑漂青年肠胃不舒服,担心自己胃部灼伤而决定去医院做检查 。他通过陪诊热线跟刘浩进行了预约 。通过挂号、排队等看病流程,在刘浩的帮助和陪伴下,这位年轻人做了胃肠镜检查 。“一个人在城市里工作打拼,生病让人变得脆弱,可能他也不愿意麻烦身边的人,又希望有人陪同,所以就找到我吧,我的帮助也许能为他带来一点安慰 。”刘浩帮助这位年轻人做完检查,取完药并叮嘱他注意身体,两人便从医院离开 。
工作日的下午,刘浩正忙碌着,他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里是一位女生求助,她在电话中哽咽着说希望帮忙找一辆重症转运车 。不久前,母亲做完手术刚出院,接着父亲也因为疾病住进医院 。求助女生是独生子女,她一边照顾母亲同时也担心着父亲 。母亲生病时,同城的亲戚朋友一直帮忙照顾,便不好意思再找帮忙 。父亲的病情需要到本市的另一家医院做手术,父亲无法下楼,需要转运车护送 。无助之下,女生联系到刘浩,表示自己抽不开身请求帮助 。刘浩接完电话,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联系车辆,最终他陪同女生一起,帮助女生父亲完成转院 。
老年群体在陪诊服务中最常见,老人大多来自郊县,郑大一附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是老年人常去就医的医院 。当老人们来异地就医,面对复杂的就医流程以及绕来绕去的医院科室,儿女不在身边,通常会变得迷茫且麻烦 。因此无法回到父母身边的年轻人会联系陪诊人员,帮助老人们到医院就医检查等 。王宁曾帮助过一对老年夫妻到医院看病,老人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知道自己花钱找人陪诊,会告诉老人王宁是自己的好友,王宁配合着,这样减少了老人们的心理负担 。
陷入情感的90后
这两年,疫情的冲击等客观原因,多数人的生活和心理压力较大,在王宁接触的二十多位陪诊客户中,她表示90后居多,且就诊的方向都大多为心理,因情感问题导致焦虑、抑郁及失眠 。“在我看来,心理方面的疾病相比器质性疾病更难治愈 。”王宁说 。
给王宁印象深刻的两位陷入情感的女生都是90后,一个因为婚姻生活中的琐碎产生离婚的想法,一个因为情感问题被有家室的男人欺骗 。听到她们的遭遇时,王宁差点爆出粗口,同情的同时鼓励女性勇敢一点 。
“我可以加你微信吗,周边没有人理解我的烦恼 。”在前几日,王宁陪一位南阳姑娘去看心理医生,诊疗过后,南阳姑娘与王宁保持着联系 。
这位南阳姑娘大概28岁,与爱人通过相亲认识 。相亲之初,女生表示不太喜欢男方父母,但女生的父母认为男生各方面条件好,最终结婚的对象是男生,所以劝女儿不要在意 。女生最终与男生结婚生子 。
婚后夫妻俩与男方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还算和谐,但自从有了孩子后,女生经常与父母的各种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她也因此想搬出去住 。令女生更烦恼的,是对象的不理解 。在生活等细节方面,男生体贴周到,但在与父母产生分歧时,女生认为男生没有站在自己一方 。女生认为自己很委屈,向自己家人和朋友诉说,但大家所看到的是女生很幸福,认为女生想太多 。
所有的矛盾和烦恼不断积压,女生感到委屈,又觉得是自己的错,她产生了离婚的想法 。于是她从南阳来到郑州看心理医生,联系到王宁陪同 。她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王宁,王宁像是倾听者,南阳姑娘感觉说出来好多了 。
一个25岁女生,与一位男人交往3年,最终发现男人有家庭 。这位年轻的姑娘陷在感情中走不出来,她无法接受事实,于是决定求助心理医生 。在与男人交往期间,她见过对方的父母,以及对方的弟弟,且在女生的记忆里,女生付出更多,男人并没有为她花过多少钱 。了解真相后,她甚至想过去到男人家里,又被复杂的各种心理和情绪牵动着 。王宁陪她看心理医生的同时还进行了安慰和疏导 。
一位年轻男士需要陪诊做血液检查,他告诉王宁,自己之前在省外工作,在夜场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他说自己很喜欢那位女生,但比自己条件好的男生太多了 。后来他回到郑州,听到同事建议所以去做检查 。一开始,王宁感到一丝尴尬,进入工作状态后放松了许多,男士取完检查结果后,陪诊工作就结束了 。
文章插图
无法逃离的情绪
挂哪个号,怎么挂号、取号最快,检查、CT、抽血在哪做,如何跟患者良好沟通,两个月的接触,刘浩和王宁已经熟悉的掌握方法,在他们看来,这份工作需要耐心和专业技能,同时医院排队最耗费时间,老年人更需要关心,而年轻人只需要有人在旁边就行 。脆弱、焦虑、恐惧是人们面对疾病最常见的情绪 。
在县城检查过多次的老人一直不放心自己的病情,医生包括子女告诉他只是一些普通的内科疾病,老人依然怀疑自己,认为自己病情严重 。老人来自农村,怀疑或恐惧的心理使他不嫌路程遥远来到郑州 。老人的孩子都是警察,没有时间,所以联系到刘浩,在刘浩的陪同下,老人来到亚洲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进行看诊 。
老人第一次在郑州看病,排满的人群和细分的科室是他在县城医院没有经历过的,陌生和未知,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接着是排队等候,刘浩说他曾与一位患者等了3个小时,那种状态是很焦急的 。
见到医生,老人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病情 。“我之前受过外伤,会不会牵引到神经?颈椎也不太好,会不会是颈椎病?还长了龋齿,年纪大会出现脑梗吗?”一连串的怀疑和想象,不断的向医生发问,医生语气平和且告诉老人只是常规性的问题,属于肌肉痉挛,并建议老人做检查 。
刘浩陪老人来到做核磁共振的科室,走廊里做检查的人在等待着,刘浩将检查单交给护士,并看了拍号顺序与老人加入到了等候队伍中 。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等待的过程中老人聊起了在家的情况 。面对检查结果,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忐忑和纠结 。“儿女都是警察,他们工作忙,我在县城医院看过,医生说没事,但平时我的腿抽筋,一抽筋就疼……”结果出来后,问题不大,老人这才安心 。
王宁接触到的老年人大多来自县城,有担心医药费的,会问“这个药怎么那么贵?”,然后陷入沉默 。有需要做手术的,他们不想麻烦孩子片刻后还是打了电话 。
回到家后,南阳姑娘给王宁打了一小时电话,她尝试改变,但生活还是繁琐,她想离婚但舍不得孩子 。王宁建议她和老公出去旅游放松一下 。
价值感和质疑
此前,西安陪诊女孩小宇被媒体关注后“职业陪诊“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在企查查平台查询”陪诊“,结果显示有425家企业,其中包括存在的企业和已经注销的企业,北京、上海、西安、武汉、青岛等城市占比较多 。采访人员浏览发现,最早一家出现在2001年 。近日,陪诊这一职业再次受到关注,刘浩和王宁是郑州如乐陪诊的成员,刘浩在工作之余做着陪诊服务,王宁则把陪诊当作自己的职业,他们对这份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并都希望可以将这份工作做好,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他们认为陪诊服务越来越成为低频刚需产品 。此外,作为兴起的职业,目前行业内还缺乏管理,陪诊人员常被误认为是医托或医院黄牛 。
刘浩老家在许昌,在郑州工作,老家亲戚来郑州看病通常会联系刘浩陪同,一开始不了解操作流程经常很迷茫,后来便熟悉了 。刘浩想,专门有人做这件事该多好,于是他决定做陪诊服务 。王宁曾经是护士,在医院经常被别人问路或咨询,看到很多人的无助她会提供帮助,后来便开始做职业陪诊 。
“陪诊人员比患者家属更熟悉医疗资源和就医流程,能节省不必要耽搁的时间,然患者尽快接受诊疗 。提高了看病效率,同时也减少患者心理上的孤独感,以及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感 。我们希望把这份工作做好,目前还需要些时间 。“刘浩说 。看过患者在医院里的无助和辛酸,王宁更懂得患者所需要的帮助 。王宁称做陪诊员能找到一份价值感,价值感来自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别人,她有时心疼老年患者,陪诊完会请他们吃饭,并叮嘱他们按时检查 。
但同时,陪诊服务门槛低,目前行业还缺乏规范 。有人将职业陪诊员的广告发布在社交平台或二手市场交易平台上,陪诊员有家庭主妇、家政人员或大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且价格不定,这样导致市场混乱 。甚至有人将陪诊员误认为是医托或医院黄牛 。
“我们团队成员全部为医学相关专业人员,能够成为我们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线下面试和筛选,同时会进行严格的培训 。我们目前隶属于家政服务公司,并不存在医托或黄牛,陪诊服务是帮助患者,这就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提高社会对这一行业的信任度 。目前行业发展之初,需要我们探索,但我们希望把这一职业做好 。”刘浩说 。
在陪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孤独及社会老龄化需求 。刘浩表示,陪诊服务越来越成为低频刚需产品 。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增长40.8%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现阶段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同时据一份研究调查发现,22—40岁的青年人群中半数以上的人会感到孤独,其中22—30岁青年群体中更是有60.8%的人会感到孤独 。
【一般心理问题(第一陪诊)】(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浩、王宁为化名)
- 穿山甲|新一届的孕妈迷信行为大赏,第一个就是重灾区
- 睡觉|孕妇不要这种姿势睡觉,对腹中胎儿影响很大,尤其第一种
- 南書房|还记得“第一巨人”鲍喜顺吗,曾不顾医生反对生下一娃,现怎样
- 移植|国内第一个试管婴儿,现今已经31岁了,那么她跟普通人有何不同
- 鲍喜顺|中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听忠告57岁生下一子,儿子现状如何?
- 鲍喜|我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顾医生劝阻生下孩子,如今怎样了?
- 恐婚的人是什么心理(不想结婚是什么心理)
- 男生初恋和第二次恋爱(第一次恋爱与第二次恋爱区别)
- 亚硝酸盐|儿科医生提醒最伤孩子的4种早餐,千万别再吃了,尤其第一种
- 胎动|“孕28周”, 产前第一道坎, 5件重要事情都发生在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