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呵护心灵家园 守护精神健康 2021-12-16 疾病 文章插图 胥刘秀医生和患者沟通 文章插图 专业的团队 案例: 治好多年的“怪病” 以新面貌迎接新生活 多年来,因身体多处不适,市民赖女士做了全面检查也没有找到病因。她因看病还提前退休,甚至打听偏方,用上保健品,但都无果,严重影响了生活。 今年,赖女士到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经过3周的规范治疗,赖女士多年的“怪病”终于痊愈,回归正常生活。 身体多处不适,十年来仍未痊愈 赖女士从50岁开始月经不规律,伴有潮热、急躁等症状。当时,医生按更年期对其开展治疗。然而10年过去了,她的更年期还没有“更”完。其实,在开始更年期一年后,赖女士就彻底停经了。然而,她还出现了更多身体不适,腰疼、腿软、气短、腹胀、有时腹泻、口干口苦…… 虽然经过诊治,有时按胃炎治疗,有时按肠炎治疗,因心慌气短还曾全面检查了心脏,但赖女士除了血脂偏高,没有哪个诊断能最终确立。为此,她不得不提前退休,将精力几乎都用到看病、打听偏方、试用各种保健品上。 无论是医院的治疗,还是她打听来的偏方或保健品,往往开始有一些效果,一周后又无效了。赖女士也变得容易抱怨,她几乎成了“看病专业户”。多年来,因看病的各种开支总计10多万元,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患躯体形式障碍,针对性治疗后迎接新生活 今年6月,赖女士到市四医院临床心理科诊治。经过临床心理科医生的诊断,赖女士被确诊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确定病症后,医生对症下药,通过药物、心理、物理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经过3周规范治疗后,赖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回家后,赖女士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如今,她多年的“怪病”终于好了。目前,赖女士在家帮忙照顾孙子,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以崭新的面貌享受美好的生活。 “赖女士患的‘躯体形式障碍’,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有20%左右都属于这类。”市四医院精神大科副主任胥刘秀表示,大多数人对这类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个疾病是心身障碍,需要到精神心理科治疗,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恢复效果都比较好。 文章插图 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 文章插图 科室医护工作者 解读: 身体各种不舒服,应接受专业治疗,对症下药 头痛、背痛、胸痛……有的人常常感觉浑身不舒服,尽管做了全面检查,也查不出毛病,身体的不适感也没有减轻。他们频繁换医生、换医院,反复要求检查,甚至成了“看病专业户”。实际上,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躯体形式障碍造成的。 到底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有什么表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治疗? 采访人员为此专访了市四医院精神大科副主任胥刘秀。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问:如何判断可能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患病后一般有什么突出表现? 答: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这类疾病表现有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患者往往因躯体不适症状感到焦虑,非常关注身体,对阴性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反复做出的“无病”解释不能接受,甚至会因查不出病因、看不好病而埋怨医生,往往频繁换医生、换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检查,确实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但经过专业医生判断,这些小问题不能解释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 问:躯体形式障碍患病率高吗、哪类人群容易高发? 答:研究显示,该病的平均患病率约为10%。在综合医院的内科中,该病更为常见,约20%的就诊者患有该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50岁,女性更多见。 为什么会产生躯体形式障碍? 问:什么原因会导致患上躯体形式障碍? 答: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种因素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 从生物因素来看,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和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减退。 从心理因素来看,在性格特征上,神经质(情绪不稳定)、敏感及内向性格的人,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导致感觉阈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获益意识,一些患者通过呈现患病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取得关心和照顾,比如一位年迈的女士,表现为持续腹痛,从而吸引子女周末来看望。表达障碍上,从情绪表达的模型来理解这个病,通常情况,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来表达,心理层面的表达主要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生理表达是以身体感受为主,如心慌、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疼痛、头晕、发冷发热等。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往往难以识别情绪或者长期过分地压抑负性情绪,心理表达不足,身体表达代偿性的增加,让身体成了患者情绪表达的主要载体,由此出现各种身体不适,以缓解内心冲突。 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负性生活事件,如工作、生活、人际等方面的不如意,持续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对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使当事人增强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赖女士刚开始因更年期的症状而看病,而更年期的症状导致其感知敏感和扩大化,使其过度执着于看病这件事。 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负性情绪常常被社会看成是无能耻辱的表现,从而阻碍了该类情绪的直接表露,而躯体不适的主诉则是一种“合法”途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患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否认,甚至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关注自身的躯体不适。 问:躯体形式障碍在临床上有哪些具体症状? 答:躯体形式障碍这组疾病主要包括:躯体化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疑病症等几种疾病。 躯体化障碍:这个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多种躯体不适,临床多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上是最多见的,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主要临床特征是,一切都以疼痛为中心,生活中的任何事均不能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疼痛,以头部、背部常见,其次有腰部、胸部等。疼痛性质不一,头部以刺痛、腰背部以酸痛、四肢以胀痛多见。患者常常感到抑郁、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症状,约有半数人处于无助状态,甚至考虑自杀。这种莫名其妙的痛使得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各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物产生了依赖。 疑病症:主要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者大多知道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希望通过反复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 问: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就没有身体疾病吗? 答:部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基础躯体疾病,但躯体疾病往往难以完全解释患者泛化和严重的不适感。因此,针对性的躯体检查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排除躯体病因,避免漏诊误诊造成病情延误,但应避免过度的不必要的检查。 问:如该病未得到及时合理的诊疗,会有哪些不良后果? 答:因身体不适长期得不到缓解,患者本人非常痛苦,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受到严重影响。这类病人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各科,医生对此类病人识别率较低,故常常造成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又因频繁就医检查造成大量医疗资源浪费,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患者往往是在内外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精神科,而之前他们多已饱受疾病折磨数年。 如何治疗? 问:若患了躯体形式障碍,要如何正确对待和治疗? 答:躯体形式障碍应采取“药物——心理——物理”综合性治疗,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治疗目标是减少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减少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 药物方面,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予适量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治疗。针对躯体症状,可予对症处理。患者对躯体反应敏感,宜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为宜。 心理治疗方面,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也就是给予患者解释、指导、疏通,令其了解疾病症状有关的知识,对于缓解情绪症状、增强治疗信心有效;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效;聚焦于患者的歪曲认知、不现实的信念等,予以认知矫正治疗,帮助减少患者躯体症状、降低躯体不适的频率,改善社会功能;使患者了解症状实质并非严重,采取接纳和适应症状的态度,继续工作、学习和顺其自然地生活,对于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 物理治疗方面,可采用脑电生物反馈和体感音乐治疗技术,帮助患者全身放松,控制焦虑和疼痛。 问: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避免患上躯体形式障碍?患病后,应如何自我调节? 答:长期过分压抑负性情绪,心理表达不足,身体就会成为“坏情绪”表达的载体,进而出现身体不适。因而,在生活中,大家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作为患者,除了积极接受上述治疗外,也要学会自我调节。 具体来说,患者或作为正常人的我们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时向自己、家人及朋友倾诉;学会在生活环境中,通过行为表达情绪,比如运动、唱歌、哭泣等,或者通过书法、绘画、写日记、手工制作等文学艺术方式表达。此外,要学会丰富生活,寻找兴趣爱好,主动创造积极情绪,获取生活乐趣,减轻对身体的关注,以此达到合理的自我调节身心健康的目的。 问:作为患者家属,应该如何帮助病人? 答:家属要知道,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因此,家属要理解及肯定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去鼓励患者,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督促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在社交和工作学习中找到乐趣。对患者多给予积极正性的肯定、鼓励,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比如听音乐、打球、看书、做游戏等,以转移其自我中心观念,松弛其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家人的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力量! 相关链接: 胥刘秀,男,硕士研究生,市四医院精神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雅安市精神医学、心身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2007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2009年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2013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硕士研究生。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擅长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诊治精神科常见疾病,对严重精神疾病、心身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青少年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等治疗有独到之处。 科室介绍: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市级重点专科 市四医院临床心理科属市级重点专科,下设儿少医学病房、睡眠医学病房、心身医学病房以及一个临床心理学研究室。 全科开放床位220张,病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病房宽敞明亮。 科室开展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应激障碍、各种睡眠障碍、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等疾病的诊治及专业心理治疗水平在省内领先,开展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婚姻、催眠及各行业工种团体心理测评,科室还与多家单位及企业合作,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测试、治疗,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团队有医生9名,护士30名,护理员6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硕士研究生2名,心理咨询师10名,心理治疗师8名。 科室有先进的脑功能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心理CT系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r-TMS)、生物反馈治疗仪、失眠治疗仪等。科室专门配备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实行临床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双轨制查房,住院医护一体化治疗服务深得患者好评。 采访人员 李晓明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审稿:程普 白雨锶 【 躯体形式障碍|呵护心灵家园 守护精神健康】责任编辑:郭涵 障碍|青少年高发 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家庭、社会环境是造成这种“天才病”的重要因素 抑郁|情绪时而亢奋时而低落?心情就像过山车?你可能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障碍|眼见他喜欲狂,眼见他泪满裳?是双相情感障碍 区别|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有哪些区别?如何辨别? 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和“天才”无关 早期干预可从幼时开始 神经内科|大妈晚上睡着后打伤老公?原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作祟 双相情感障碍|8个问题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借机生财借力翻身,属猪人看准形式一发击中,职场大展宏图 妇联|来自巾帼红的关爱 山东烟台市妇联探索“全民健康”新形式 老人们|远离认知障碍,这场“忘不了”公益健康训练营帮老人们守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