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李煜(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统治者 , 史称李后主 。975年 , 南唐被北宋所灭 , 从此李煜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 , 现实带来的落差可谓是“天上人间” , 纤弱敏感的词人的悲痛愁恨可想而知 。最为难得的是他用一种艺术美的形式把人生的悲哀直率、真切地凝聚在词中 , 做到“深衷浅貌 , 短语长情”的艺术效果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文章插图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 是年七月七日 , 恰逢李煜四十二岁生日 , 七夕之夜 , 一些故旧相聚一起庆贺李煜生日 , 一名歌伎含泪歌唱了这首《虞美人》词 。由于声闻于外 , 太宗闻之大怒 , 遂派人赐以牵机毒药 , 所以李煜之死 , 与这首《虞美人》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这首词堪称李煜的绝命词 , 饱含血泪 。
文章插图
《虞美人》的显著特点是对比的运用 , 不是只对比一次 , 而是反复对比 , 强调又强调 , 突出又突出 。对比一共有四组 , 一起构成共同的趋势 , 前后却都用一个中心血脉贯通 , 那就是个人目前的悲惨处境和昔日无比尊贵的生活 。
文章插图
“往事知多少” , 逝去的“往事”也是在春花秋月的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下发生的 , 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眷念 , 但如今 , 人在难中 , 身为囚徒 , 同样还是面对春花秋月 , 但享受者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 这种虚幻缥渺的美带来的是无常之痛 。
文章插图
【浪淘沙令李煜(虞美人·听雨)】“雕栏玉砌应犹在”和“只是朱颜改” , 描写起伏跌宕 , “雕栏玉砌”指代的是华美的南唐宫殿 , “应犹在”是出于一种深情眷恋的推测 , “只是”陡然一转 , 词人无比沉痛地意识到这些美好事物都已属他人 , 而“我” , 往日朱颜已经憔悴不堪 。一种深层次的对立再度凸显 。“雕栏玉砌”象征永恒 , “朱颜改”则象征无常 。
文章插图
如果仔细读来 , 还会发现词人用语浑然一体 , “雕栏玉砌”一“春花秋月”一“东风”相互承接 , 象征永恒不变 。“往事”一“故国”一“朱颜”变化无常 , 这三层对比 , 始终在变与不变之间进行 。一、三、五句构成一个对立面 , 二、四、六句构成另一个对立面 。然而这三重对比 , 并不是平行关系 , 而是递进和深化的关系 。
文章插图
全词结构严谨 , 脉络流畅 , 看似不经意出之 , 实则处处勾连紧密 。情景互为依托 , 互相照应 , 营造出一种浓烈的伤感气氛 , 让人的感情旋律不断在矛盾冲突中盘旋 , 词的内在结构恰如长江之水 , 酣畅淋漓 。这样看来 , 《虞美人》这首词 , 不是作出来的 , 而是用血泪凝聚而成的 。这正印证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规律 。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真善美” , 同时又具有普遍性 。《虞美人》既是李煜独特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现 , 也是对普遍存在的离愁别恨的高度概括 , 这正是它千百年来能够打动读者的原因 。
- 孕妇|孕妇生下罕见“双头婴”,众人都来围观,专家的话却令人担忧
- 垃圾堆|老人垃圾堆捡一女婴,花16年时间辛苦抚养成人,如今日子令人心酸
- 卵子|新生双胞胎“2个爹”,医生鉴定后妻子道出原因,令人唏嘘
- 令人心动的offer为什么不火(心动女生)
- 令人羡慕的父母爱情(令人羡慕的爱情文字图片)
- 妈妈|有了二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家庭,大多具备这三个条件,令人羡慕
- 弟弟妹妹|国内第一例“五胞胎”,18年过后家庭现在如何?令人一言难尽
- 济南第二医院|32岁孕妇舍命生五胞胎,最小的仅鸡蛋一般大,令人揪心的纪录片!
- 孩子|孙儿摔坏同学进口玩具,家长索赔1000元,爷爷的话令对方哑口无言
- 郝妈|67岁生女的田大妈悄然后悔仅过了一个月,3大现实难题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