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多采撷(与君为兄弟)
他最喜欢的词人是苏轼(字子瞻) , 这话他对很多人说过 , 他最喜欢的散文家却是苏辙(字子由) , 他很少跟人讲起 。他承认他最初是通过苏轼才知道的苏辙 , 他没办法不了解苏辙 , 因为翻开苏轼的诗文 , 写得最好的那些 , 大都是写给苏辙的 , 这个小他三岁的弟弟 。那些往来唱和的诗词在苏轼和苏辙兄弟一生都没有间断过 , 正是这些交织的诗词使他们各自成为了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文章插图
苏轼苏辙兄弟出生在四川眉山 , 从小兄弟俩在父亲苏洵教导下读书 。后来苏辙在苏轼的祭文中回忆了这段幼年相伴的成长生活:“惟我与兄 , 出处昔同 。幼学无师 , 先君是从 。游戏图书 , 寤寐其中 。曰予二人 , 要以是终 。”寒来暑往 , 苏轼带着苏辙一起读书习字 , 不荒废一日 。“寒暑相从 , 逮壮而分” , 这样相伴的生活直到成年后才分开 。也许是这种幼年一起成长的经历 , 才造就了他们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 。
苏轼与苏辙学成之后在家乡同年娶妻 , 后又跟随父亲出川 , 又同年一起考进士、应制举 , 双双得中同榜进士、同榜制举 , 一直到入仕之后才不得不分开 。苏轼个性鲜明 , 旷达洒脱 , 苏辙则沉稳内敛 , 虑事周全 。兄弟俩形成明显的互补 。所以他们的仕途虽然坎坷有异 , 而相知相亲 , 始终如一 。当官后 , 兄弟二人宦海漂泊 , 聚少离多 , 书信、诗词便成了兄弟联络感情的工具 。
文章插图
嘉祐六年 , 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二岁的儿子苏迈前往凤翔任官 , 苏辙送兄嫂出汴梁 , 这是二十多年来他们兄弟之间的第一次离别 , 苏轼登上高坡目送弟弟渐行渐远 , 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生聚散的无常与感伤 , 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辛丑十一月十九日 , 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 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登高回首坡垅隔 , 但见乌帽出复没 。
苦寒念尔衣裘薄 , 独骑瘦马踏残月 。
路人行歌居人乐 , 童仆怪我苦凄恻 。
亦知人生要有别 , 但恐岁月去飘忽 。
寒灯相对记畴昔 ,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 , 慎勿苦爱高官职!
文章插图
苏辙日后在《逍遥堂会宿并引》中说 , 苏轼写“夜雨何时听萧瑟” , 是因为兄弟少年读书时 , 读到韦应物的诗句:“安知风雨夜 , 复此对床眠” , 深有感触曾相互约定将来仕途勿恋高官 , 早日退隐 , 共践前约 , 以免妨碍弟兄欢聚 。夜雨对床的约定却宿命般成为了兄弟两人后来一生中想而未能实现的梦想 。
同年苏辙寄诗《怀渑池寄子瞻诗》 , 苏轼亦和韵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 , 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 , 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 , 路长人困蹇驴嘶 。
文章插图
熙宁四年 , 因变法问题 , 苏轼被调任杭州任通判 , 苏辙也上札 , 请求外任 。三年后 , 因为苏辙在济南任掌书记 , 苏轼请求去距离济南较近的东州太守未得 , 后来被批准去了山东密州做太守 。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 而别离六年仍无法相聚 。熙宁九年的中秋 , 苏轼想起这个六年没见的弟弟 , 难耐离合之感 , 写下那首最有名的中秋词《明月几时有》:
- 宝宝|怀孕后妈妈要多走走,有一个阶段不一样,走了宝宝健康受影响
- 医疗费|产检费用也能报销!快看看产检有几次,一共能报销多少钱?
-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明白(在婚姻里女人必须明白)
- 受益良多和受益匪浅的区别(让你受益匪浅的话)
- 差距|38周和40周胎儿区别多大?别小看14天,3个方面差距可不小
- 症状|“胎毒”是什么?有必要去“胎毒”吗?
- 狗粮多的动漫(一直撒狗粮的动漫_1)
- 老两口|67岁高龄孕妇产女后续,3个多月已有13斤重,一家人其乐融融
- 试管|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已31岁了,如今怎样了?只怕让很多人失望了
- 危险期|生产之后不能马上“晒娃”?老人口中的“讲究”,其实有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