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医学小常识】怕风怕凉与风湿病

秋有落叶冬有寒风,正如太宰治所言“现在天气开始变得很冷很冷,万物的隔阂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了”,人们纷纷加衣取暖。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四季更替,总有一些人身体始终有怕风、怕冷的感觉,甚至在指(趾)端出现阵发性缺血性的雷诺现象。他们宁可望穿秋水不能忘穿秋裤,脱衣靠勇气,洗衣靠毅力,起床靠爆发力,生活全靠一身正气。
关节肌肉出现持续性的怕风怕冷,一定要警惕患有风湿病的可能。其实这类人群为数众多,且女性占大多数。西医认为风湿病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这种疾病后会导致结缔组织受累,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骨质疏松等最易出现怕风怕凉的表现。
而中医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这种情况往往长期存在,且把四肢关节出现怕风怕凉的症状称之为“厥”。若厥之程度较重,且已影响工作生活,可以寻求中医药帮助,通过平衡身体气血阴阳改善症状,也能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

阳气不足,寒邪侵袭
卫阳不固,阳气不能温养肌肤,典型症状是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者发黑、手足不温、易出汗、口唇色淡。因此针对恶寒邪气盛者,当以驱寒邪外出,临床常用麻黄汤、桂枝汤发汗解表。啜热粥、鸡汤以外来之热助驱散机体寒邪。而里虚表重者,非轻剂所能解决,多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之品,温补培元,以此缓解恶寒怕冷的表证。
肝气不舒,阳气郁遏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阳气不能伸展至人体的肌表而出现怕风怕冷,郁结日久邪居半表半里,无以出路,郁而化热,易伴有焦虑易怒上热下寒的症状,这是临床上特别容易被忽视的一类。这种情况不能用疏导的方法,通常寒热并用。常用的方剂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丸、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汤等。
气血两虚,营卫失和
肺主皮毛,肺气虚多由于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调,营卫之气没有来源,保护体表皮毛力量不足,动辄汗出。血虚寒凝四末冷,血虚不能温阳四肢,这类患者常伴有记忆力差,失眠,易疲惫,女性月经色淡或减少,甚至闭经。气虚临床常用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血虚常用四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归脾汤;气血两虚常用八珍汤、炙甘草汤等。
所谓病去如抽丝,日常调护与口服药物同等重要,在这里建议患者:
适当锻炼
劳逸结合,既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又要进行适宜的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抗体外界风寒湿邪气的能力,减轻怕风怕冷的感觉。
加强营养
多吃水果和蔬菜,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和各种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拒绝生冷,以防雪上加霜。
按摩疗法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变形。患者可用指腹或手掌大小鱼际按摩四肢关节肌肉,掌握由轻到重再到轻的按摩力度,使机体有适应的过程。
外治
便于家庭使用的外治疗法有热水袋、热水浸泡、塌渍和灯烤。热水的水温不高于50℃,防漏,外加布套,使其不直接接触皮肤;水疗和溻渍时水温为40℃左右,糖尿病患者要求水温38℃以下;皮肤与烤灯之间的距离为30~50cm,以温热感为宜。以上疗法20~30min/次。
积极乐观
柴胡疏肝散|【医学小常识】怕风怕凉与风湿病】有意识的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以减少或阻断诱发因素的影响。如工作之余参加一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适当料理家务,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