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皮|生姜取汁、取皮入药,用处各不同

全姜入药
生姜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热饮,即可以用于风寒感冒伴有胃寒疼痛。胃寒呕吐配半夏,胃热呕吐配竹茹、黄莲。
生姜与解表药同用,如桂枝汤中调和营卫;与白芍同用能制白芍的寒气,并能温经止痛;与桂枝、白酒同用能通阳复脉,如炙甘草汤;与化痰药同用能除痰止咳。
生姜与大枣配伍,常作药引子使用,以调补脾胃,调和诸药,能促进药力吸收,提高药效。
姜皮|生姜取汁、取皮入药,用处各不同】取汁入药
生姜汁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
姜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冒雨涉水、冰雪、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促进血行,驱散寒邪。
《食疗本草》说它“止逆,散烦闷,开胃气”。《本草拾遗》记载生姜“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本草从新》指出“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
姜汁可用于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的中毒,缓解因中毒导致咽喉哑、舌肿麻木等症状。
姜汁可杀菌,尤其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姜汁具有镇吐功效,其中含有丰富的姜酮以及姜烯酮成分,具有镇吐作用,提前喝点生姜汁,可用于因晕车或者晕船等导致的呕吐。
提醒:生姜汁的使用应现用现制,不宜久存。
姜皮入药
生姜皮味辛,性凉。入脾、肺经。
姜皮具有行水消肿功效。常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症见头面浮肿,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举动喘乏,小便不利等表现。
《本草纲目》记载:“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医林纂要》:“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
提示:
以下几种情况使用生姜应去姜皮:
1、女子经前或经期,用姜时应去姜皮。
2、脾胃虚寒,又食用寒凉食物时,如螃蟹、苦瓜等,应去姜皮。
3、外感风寒时,调制生姜红糖水时,最好去掉姜皮。
4、脾胃虚寒呕吐、胃痛等,用姜应去掉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