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学这首小诗《牧童》的作者吕岩,大家知道吕岩是谁吗?吕岩,其实他就是吕洞宾 。
吕洞宾是民间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 。他本身呢,是一个读书人,一位儒生,曾经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呢,在半路被仙人渡化了,做了神仙 。那么八位仙人是哪些神仙呢?小雅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还有今天我们学这首小诗《牧童》的作者吕洞宾 。他们并称为“八洞神仙” 。吕洞宾那可是八仙中最著名的一位了,今天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这首小诗《牧童》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我们看诗的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从视觉上对环境进行描写———放眼望去啊,原野上草色葱笼,郁郁葱葱的,长得非常的茂盛 。一个“铺”字,表现出了草的茂密,像一张绿色的大毯子铺在无边的田野 。一个“横”字描绘出草原一望无边的宽广,地势平缓 。这样的环境描写描绘出宽广无边的草原上,绿油油的野草长得茂密旺盛,为牧童的出场做了一个很好的场景铺垫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我们再来看诗的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从听觉的感受上描绘出晚风中牧笛的声音 。一个“弄”字描绘出牧童调皮,天真可爱的模样 。风中的笛声时断时续,悠扬动听 。“弄”字尽情地描绘出牧童吹笛时候的随意悠闲、轻松、无拘无束 。在此句描写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好比是红楼梦王熙凤的出场,给我们以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对这个人的形象,充满期待!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并不是确切的数字!“六七里”突出了草原的宽阔无边,“三四声”,从风中传来的笛声衬托出乡村傍晚的宁静,这里是以声音来衬托乡村傍晚的宁静,在写作手法上是以动衬静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这不由让我想起王维的一首唯美的诗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通常,对环境做了充足的描写和铺垫之后,就要出现人物出场了 。
我们看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的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本首诗的重量级人物牧童 。牧童放牛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肚子饿得呱呱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肚子喂得饱饱的 。吃过饭已经是黄昏后了 。
接下来我们看第四句,也是直接描写本诗的主要人物牧童 。“不脱蓑衣卧月明”,具体描写了牧童吃饱饭了就躺下休息的一个情景 。我们看,牧童真的是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天真烂漫 。以地为床,以天为房,饥则食,困则眠 。这首诗把牧童的形象刻画的可谓是活灵活现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本首小诗,诗中有景,有人,有声 。从视觉,听觉,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描写,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这生动的一幕由远及近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描绘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同时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和自由自在 。宽阔的草场、悠扬的笛声、宁静的月夜、天真的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安宁 。
这首小诗描绘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 。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伴,无拘无束 。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的一种向往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诗中描绘牧童生活的惬意与舒适,其实是在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朋友钟傅,趁早离开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无欲无求,无拘无束的生活,做一个自在的仙人 。在此诗中,牧童是一个智者的化身 。为迷失在官场中的朋友指路 。这首小诗语言朴实清新,明白如话,更加体现出诗人不留痕迹的精湛文字功夫 。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

文章插图
【吕洞宾传说(牧童的形象)】赏析之后,带孩子做做试题吧!答案公布在评论区!孩子自主思考完成试题,家长可以协助对答案,进行分析,如果有任何疑问,请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