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书少(多看本地版)
【多看书少(多看本地版)】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是人格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高发期 。精神分裂症属于六类重性精神障碍之一,对孩子今后人生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在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初发期,不妨多看几个医生,综合权衡,精准诊治,才能取得高性价比的康复效果 。
文章插图
一、从诊断手段来看
精神分裂症不能依靠CT、MRI、超声、生理生化等客观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诊断主要依赖精神科大夫的个人经验和责任心 。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主要依据是患者自述病情,听取家人反馈,精神科医生有目的地询问,作为精神症状的检查和甄别手段,然后对照CCMD-3、ICD-10等精神科通用的国际国内诊断标准,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来自于医学教科书、同道授业解惑积累),作出精神疾病性质、严重程度、自知力的具体诊断 。其它常规检查、CT、MRI、影像检查、EEG等结果,只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并作为排除其它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
抛开精神科大夫的工作责任心,每个医生的执业经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难免出现误差 。对于同一个患者及其病情,不同医生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也有可能出现意见相差较大甚至出现不同的结论 。当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最后由职务高、职称高的医师说了算,一锤定音 。至于准确与否,难以考虑,先上抗精神病药物,走一步看一步,根据诊治进展再作修正 。当然这种情况不多见,但肯定是存在的 。
二、从诊断时间来看
目前精神科人才还是紧缺的,队伍呈老化趋势,与儿科类似,青黄不接,人才留不住,后继乏力 。好不容易招进来,真正潜心工作的少,伺机拔腿走人的多 。稍有能力的忙于考研、考公,没有头路的,每天应对日常工作的多,深入钻研学习的少 。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不足,而患者却呈上升趋势,导致医生用在患者身上的单位时间减少,通常一个门诊医生半天要开出20-40张处方(包括复诊)不等,除出晨会、中途休息,一个医生半天用于看病的时间大约在2.5小时,以平均半天30人计算,每个患者看病约为5分钟 。一个医生在5-10分钟内全面获取一个患者的精神状态资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患者非常想与医生交流一下自己患病的感受,可是医生已经叫了下一个患者 。
从基层去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有这样的感受,排了多少天的号,驱车几百上千里,看病只有5-10分钟 。亲们,你有过这种苦恼的体验吗,欢迎在文后吐槽 。精神科不同于其它科室,患者更渴望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患病感受,精神科大夫的“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这种特殊功能,是精神疾病患者最需要的,又是最奢侈的向往 。
三、从诊治思维来看
由于时间分配问题,医生只能简化工作流程,根据核心症状、病程、社会功能三个要素粗略评估匆忙作出诊断 。由于执业理念不同,生物学取向的诊治理念占主导,临床重(视)症状、轻(视)诉求的现实,使得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只能将视线聚焦于患者的精神病性核心症状,对患者的个人史、成长史、恋爱情感、生活环境、压力事件等与精神分裂症发作密切相关的因素只能一带而过,甚至是直接略过 。
文章插图
青春期孩子生理发育方面早熟,心理发育处于半成熟状态,是一只半生不熟的“青苹果”,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不少青少年在应对内部心理环境和外在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不适应问题 。校园性教育近似缺失,月经来潮、遗精发生等生理问题,徒增青少年的性烦恼,而性禁忌则使孩子们对一些正常的性生理心理现象,产生强烈的罪恶感 。这时期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对自我体像开始热烈关注,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多疑 。学习的科目较小学增加了许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来自家长、老师方面的过度期待,使孩子们面临着更多的精神压力,这个时期孩子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增加,这一系列的变化叠加在一起,很容易使青少年在心理、行为方面的表现出现偏离常态的现象,严重一些的就表现出类似于精神病性症状的“幻觉”、“妄想” 。
笔者从事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工作近30年,归纳总结发现,大多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不能自我接纳,害怕批评议论否定为主,常见的幻听内容为“听到有人骂其二X,装,做,不要脸的X子,更重一些的孩子会怀疑周围有人做作他、陷害他,大脑被神秘的力量控制,这些症状的发生又与青春期这个关键因素有关 。患者深陷其中,为此焦虑、害怕、恐惧,终日惶恐不安,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说,孩子们又如何才能上课用心听讲、课后安心学习呢?我们的家长只看到了孩子成绩大幅度下滑这个外显指标,以为孩子不用心、思想开小差,却不知是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 。
四、兼听则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由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精神科医生在诊治青少年的精神病性障碍时,应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与青春期发展任务、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高、情绪起伏大之间的关联性,将患者的症状放到特定年龄纬度、发展任务、背景环境下全面考量,解读出症状背后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説患者的某个症状是在告诉我们什么?不能象对待成人患者那样,直接截取孩子的核心症状,机械套用ICD-10、CCMD-3就给出结论 。与成家立业的成人来相比,未成年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对于一个家庭来説,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呢?
对于青春期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的孩子,精神科大夫在给出诊断的时候应特别慎重,如果分裂症状不严重的话,我的观点倾向于,在孩子初次诊治时应避免使用“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诊断,尽可能使用与精神分裂症接近的偏执障碍、妄想状态、幻听等症状作初诊结论,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提升孩子积极自救的信心,现在的孩子上网一查,精神分裂症的是是非非,网上讲得都清清楚楚,没有希望的人生,谁还愿意去继续努力呢!
家长带孩子去精神病医院就诊时,最好是多看几个医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在看生物学取向的精神科大夫时,可以再听听社会心理学取向的精神科医生的意见 。吸收老、中、青精神科专家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在基层精神病院、地区和省级三甲医院都看看 。大医院大专家固然重要,小医院小专家也不要忽视,有的时候高手在民间 。如果是贫困家庭,我的意见是,就在当地市县精神病院认真看病即可 。药物控制了精神症状以后,最好是加强社会心理行为功能训练,来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避免掉进“药越吃越多”、“体型越来越重”、“人越来越懒”、“离残疾越来越近”的坑!你去看看有多少患者走上了这条路 。“轻诊断,重康复”,多采取保护性诊治,尽可能减少治疗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孩子的自我拯救自我疗愈的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康复结果 。
文章插图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直接影响升学、就业、婚恋、生育、考公等人生重大事项,这些影响甚至伴随孩子的一生,而且康复也是长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实每个人终生都在为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懈努力,精分患者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也不必过度悲观 。在发病初期多看几个医生,多听取不同的建议,虽然费时费力,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吐槽,发表你们的高见 。
条友们,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我在【自愈力●心灵公社】与你分享29年执业经验,点赞收藏、关注私信、留言吐槽均欢迎,你的鼓励是我不懈分享的动力!
- 漫画你是少女一迅社(你是少女漫画无修改)
- 宝宝|怀孕后妈妈要多走走,有一个阶段不一样,走了宝宝健康受影响
- 医疗费|产检费用也能报销!快看看产检有几次,一共能报销多少钱?
- 宝宝|孕妇肚子能不能随便摸?孕妈当心,出现这4种情况尽量少摸肚子
-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明白(在婚姻里女人必须明白)
- 孕妈|怀孕最后一个月,孕妈尽量少做这3件事,可能胎儿出生更顺利些!
- 受益良多和受益匪浅的区别(让你受益匪浅的话)
- 差距|38周和40周胎儿区别多大?别小看14天,3个方面差距可不小
- 症状|“胎毒”是什么?有必要去“胎毒”吗?
- 狗粮多的动漫(一直撒狗粮的动漫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