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情感行为理论)
关注“笑薇读书” , 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
文章插图
亲爱的书友 ,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笑薇2021年读书营10月开启共读的第2周 。
本周的共读主题是“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思维改变生活》 。
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幸福报告》 , 在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中 , 芬兰已经是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 , 而中国大陆排行第93位 。
且不去评价这一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 但我认为 , 大部分人的幸福与否 , 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思维方式 。
正如哈姆雷特所说:“世事并无好坏 , 全看我们怎么想” 。
文章插图
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 处理某件事情的行为方式 , 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 , 如焦虑、愤怒、抑郁等 , 都是长久以来固有观念导致的 。
所谓“一念天堂 , 一念地狱” , 要处理好情绪 , 首先应该纠正我们的认知 , 改变我们的思维 。
本周我们开始共读的这本《思维改变生活》 , 就是这样一本实用而可靠的心理学书籍 , 它会帮助你改变思维方式 , 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 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焦虑、挫折感等情绪;它还包括了很多建议 , 让你的沟通更有效 , 并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幸福 。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改善不良情绪的步骤:识别错误想法与反驳消极认知;
第三部分教导我们如何从逻辑、行为、目的三个方面 , 来处理挫折、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 , 以及如何保持自信、拥有自尊、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
文章插图
作者埃德尔曼博士有着丰富的阅历 。她是一位研究人员、作家 , 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 , 在悉尼大学的继续教育中心讲授“改变思维”的课程 。
本书一共十一个章节 , 我们将用5天时间来阅读完成 。
今天我们阅读的是前三章 , 一起学习和探索两个问题:认知、行为和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改善不良情绪的步骤有哪些?
01 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称CBT , 由一系列心理学技术和方法构成 , 通过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改善不恰当的行为 , 来减少不良情绪 。
它的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痛苦情绪 , 而是形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 , 来帮助我们对情绪困扰作出更好的反应 。
认知行为治疗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 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广泛采纳为处理心理问题的“典范” , 成为心理治疗师们公认的工具 。
文章插图
数以百计的研究表明 , 它对广泛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是有效的 , 在世界各地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心理问题和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 。
那么 , 什么是“认知”呢?
“认知”可以理解为头脑中的思维 , 是由想法和观念组成的 。想法和观念彼此有联系 , 但又有区别 , 主要表现为:
想法是短暂的 , 常常是意识得到的 ,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成千上万的想法 , 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比如今天天很冷 , 我想:出门要穿厚点儿 。
观念是稳定的 , 常常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无意识的假定 , 影响我们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
比如 , 发现自己最近胖了就想要锻炼身体 , 是因为心里有这么一个观念:坚持锻炼身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重 , 把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 , 既能保持好身材 , 也对健康有好处 。
文章插图
因此 , 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主要表现为:
认知产生情感
例如当工作开展地相当顺利时 , 就会很满意很高兴;当看到一个随意乱扔垃圾的人时 , 就会感到厌恶 。
认知影响行为
认知既会产生有益行为 , 激励我们去做那些与目标一致的事情 , 比如坚持锻炼身体 , 也会产生自我挫败的有害行为 , 比如办事拖拉 。
行为可以影响情绪
一方面 , 行为可以直接影响情绪 。比如当心情不好时 , 有的人习惯向好友倾诉 , 有的人喜欢跑步、听音乐 , 来改善坏情绪 。
另一方面 , 行为以认知为中介 , 来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方式 。例如逃避社交会强化“自己不够出色、别人不喜欢自己”的认知 , 这反过来又会让自己感到孤独、忧伤 , 自我评价降低 。
文章插图
改变行为可以改变情绪
比如勇于发表演讲 , 会让我们不再把这些事情看得很恐怖 , 而是修正认知 , 认为“我能应付 ,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 , 从而减轻焦虑 。
02 改善不良情绪的第一步——识别错误想法
你知道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有哪些共同点吗?是大量的金钱?漂亮的长相?成功的事业?都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 是那些心态最能变通的人 。
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 就是他们在必要时能随遇而安 , 愿意接受一些超出自己控制的事情 , 并不强求事情换一副模样 。
反过来说 , 那些感到痛苦的人 , 往往源于自己拥有僵化、不合理的信念 。
首先 ,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 。
如果坚持某个信念 , 却使你饱受焦虑、愤怒、抑郁、挫折感 , 或是使自尊心受损 , 或是妨碍你追求健康美好的人生 , 那么这样的信念就是不合理的 。
文章插图
如有人认为“我一定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 但这并不现实 。而一旦有人不喜欢自己 , 他就会焦虑、自尊心受损 。所以 , 他原以为的想法就是不合理的信念 。
不合理的信念还有很多 , 如“我必须在每个方面都能有所成就”“如果我没有把事情做好 , 那我就是一个失败者”等等 。
其实 , 很多不合理信念的一个共同点是专横的、绝对化的 , 我们将其称为——专横的“应该” 。
也就是说 , 有的人会想当然地“苛求”事情“应该”怎样 , 或是“必须”怎样 , 而不仅仅是希望或者倾向于事情怎么样 。
比如有的人认为“我的表现必须永远完美”“我应该永不犯错” 。
这些观念会让我们感到苦恼 , 因为生活并不总是与之相符 。因此 , 我们需要认清错误想法 , 灵活变通 , 改变认知 , 才能逐渐摆脱这类烦恼 。
文章插图
其次 , 常见的错误想法或不良思维模式有哪些呢?
1 恐怖化
又称“灾难性的思维” 。心理学家埃利斯说 , 人们会夸大事情的后果 , 会把那些讨厌的、不顺心的事情看成糟糕的、可怕的、灾难性的 。例如 , 不自觉地夸大工作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错的后果 , 恐怖化一次演讲中的无心口误 。
2 非黑即白
看待事物走极端 , 认为非好即坏 , 忽视了中间状态 , 这会使思维模式发生扭曲 。
例如 , 小A把认识的人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类 。一旦某人做了不支持她的事情 , 就被列入“坏”名单 , 不再喜欢他们 。慢慢的“坏”名单上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使她产生不必要的憎恶 , 难以结交朋友 , 难以享受人缘 。
3 以偏概全
仅凭一次经历 , 就以有限的依据为基础 , 对自己和别人得出消极结论 , 习惯用“总是”、“每个人”、“从来不”这样的词来思考问题 。例如“我总是把事情搞砸”“每次他都是这样”“我毫无用处” 。
文章插图
4 自找罪受
承担了自己不该承担的责任 , 或是错误地认为 , 别人的言行是针对自己的 。
例如小Z与邻居擦肩而过 , 邻居却没有向他打招呼 。于是小Z认为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 得罪了邻居 。却没有想到 , 邻居只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 , 并没有注意到他 。
5 心理滤除
受主观因素影响 , 过多关注对自己的不利因素 , 忽视了其他客观信息 , 造成失衡的、与事实不符的思维方式 , 使人烦恼 。
例如 , 如果你对自己的评价很低 , 那么 , 你就会特别关注那些表明你不够资格、不受欢迎的一切事件 , 而忽略那些你有资格、有价值的证据 。
6 草率得出负面结论
仅凭借有限的依据就得出负面结论 , 当事情出了差错 , 会设想最糟的后果 , 还会从最消极的角度来曲解他人的评价和动机 , 容易出现自我挫败感 。
文章插图
例如 , 小C的同事已经两周没跟她说话了 , 俩人本来是很聊得来的 。小C猜同事肯定生她气了 , 因为她俩都想申请一个职位 。她很生气 , 越想越恼火 。直到后来才知道 , 那段时间同事的孩子生病了 。
7 责备
做错事是很常见的行为 , 有的人特别能够承受现实 , 但有的人则倾向于谴责人们的过失 。这会产生痛苦和憎恨 , 无法解决问题 。
例如有的人婚姻不幸福 , 会认为是对方的过错 , 于是总是责备对方 , 然而责备并不能解决问题 , 却会让自己更痛苦 , 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
8 贴标签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 贴标签是极端的概括 , 会给愤怒和憎恶火上浇油 , 浪费精力 , 让人陷入到先入为主的思维误区 , 容易主观化 。
例如因自己尝试了多次而失败 , 就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因对方只是犯了一点小错 , 就匆忙给对方贴了“书呆子”的标签 。
文章插图
9 感到大祸临头
有人习惯性地关注负面可能性 , 如失败、灾难、被拒绝 , 常常涌现“如果”“万一”之类的想法 。只想着可能出现问题 , 就会在当前时刻焦虑不安 , 无法专心完成眼前工作 。
比如 , “如果我在这么多人面前出丑怎么办?”“万一我失业了没法还房贷怎么办?”
以上这些错误的想法或者说是不良情绪 , 会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 , 为了形成一些健康合理的思维方式 , 我们需要辩驳这些错误想法 。
03改善不良情绪的第二步——辩驳消极认知
识别了那些错误想法或消极认知后 , 下一步就是驳斥它们 。
那么 , 有哪些辩驳策略可以改变无益的、消极的认知呢?书中介绍了三个驳斥技术 , 分别是逻辑辩驳、行为驳斥、用目的引导思维 。
文章插图
第一个驳斥技术——逻辑辩驳 。
【情感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情感行为理论)】要驳斥无益认知 , 逻辑辩驳是最常用的技术 , 因为很多不良情绪都来自不切实际、不理性的思维 。通过提问或者找出更理性、更有益的思维 , 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 即可完成逻辑上的辩驳 。
1采用苏格拉底式发问
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的方法为基础 , 来盘查人们潜隐的、想当然的假定 , 可以质疑一些常见的不合理信条 。目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缺乏逻辑 , 以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道理?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典型的苏格拉底发问是这样开始的:
l 有什么根据证明……?
l 为什么我(或他人)必须……?
l 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样 , 他们就必须……?
l ……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吗?
文章插图
例如 , 针对不合理信条“我必须得到每个人的认可” , 采用苏格拉底发问即为:有什么依据证明我必须要得到吗?为什么我要必须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如果我不这样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2使用思维监测表
要质疑那些缺乏逻辑的思维 , 苏格拉底发问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 但是仅问几个问题是不够的 , 还需要一些更理性、更有用的方法 。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想出某些合乎逻辑的辩驳性陈述 , 来直接对抗思维中荒谬、消极的一面 , 思维监测表就是一个很有用的辅助性工具 。
思维监测表简单实用 , 表格中包含情景、感受 , 想法、信条 , 辩驳 , 积极行动这几栏 。
关注并记录那些让我们难受的想法和信条 , 写出盘查那些无益认知的辩驳性陈述 , 可以让我们立刻找出变通办法 。
文章插图
3检查证据
检查证据就是把我们的认知加以客观审查 , 看是否符合事实 。当我们倾向于得出消极结论、用最消极的观点来看待自身的处境时 , 检查证据就特别有用 。
检查证据 , 需要询问自己4个关键问题:
l 哪些是事实 , 哪些是臆测?
l 分别有哪些证据来支持或反对自己的想法?
l 我的思维中存在哪些扭曲或错误?
l 有无其他方式来解释这一情况?
第二个驳斥技术——行为驳斥
当行为方式与认知不一致 , 会让我们认识到哪些认知是错误的 , 这个过程称为“行为驳斥” , 因为是采用行动来对抗认知的;也被称为“现实检验” , 因为我们采用行动来检验自己的认知是否站得住脚 。
对付那些单用逻辑辩驳难以对抗的固执信条 , 行为驳斥尤其有用 。比如 , 针对“如果在大家面前发言会让自己出丑 , 大家会看不起我”的不合理认知 , 行为驳斥就是 , 努力尝试积极发言 , 来驳斥自己的消极想法 。
文章插图
第三个驳斥技术——用目的来引导思维
又称“说服性的驳斥” , 是指通过关注那些错误认知的消极影响 , 来说服自己放弃那些无益认知 。
在这个方法中 , 要提醒自己不断关注我们的目的 。最简单有效的形式就是问自己:我这样想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或者达到目的吗?
这个方法可以激励我们改变认知 , 几乎适用于各种情况 , 尤其是在愤怒、憎恶或受到挫折时更加有用 。
例如 , 一起去度假的两个同事很令人讨厌 , 已经严重破坏了自己的心情 , 但是这样想可以让我愉快享受这个美好假期吗?
最后 , 我们简单做一下总结:
今天 , 我们通过阅读《思维改变生活》的前三章 , 首先了解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 , 以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其次学习了改善不良情绪的两个步骤:第一步识别错误想法 , 比如恐怖化、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第二步辩驳消极认知 , 三种驳斥技术分别是逻辑辩驳、行为驳斥和用目的来引导思维 。
好了 , 今天的领读到这里就结束了 , 期待明天早晨 , 我们继续共读 。让阅读 , 点亮我们的人生 。
今天请大家思考:认知、行为和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改善不良情绪的步骤有哪些?
- 过去一年的收获(错过了怎么办)
- 男人恋爱后的变化(男人与男人相处)
- 男生初恋和第二次恋爱(第一次恋爱与第二次恋爱区别)
- 网上的恋爱挽回靠谱吗(他她情感挽回靠谱吗)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恋爱动漫)
- 幸福与痛苦并存(爱与痛苦并存)
- 恋爱过程(一种情感爱情)
- 34岁未婚女人需求(未婚与已婚阴口区别)
- 南韩与朝鲜(狗血问题)
- 王朔对冯小刚影响(王朔与徐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