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同时投至: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2020年11月25日,上海美琪大戏院,剧场内部分座椅上着封条,舞台剧《繁花》再度上演 。

因为疫情影响,原定于4月初的演出延迟了半年多,由于限制上座率的防疫措施,原本就颇为紧俏的门票早早售罄 。好不容易淘到了一张二手票,这是我连续三年的第三次观看 。

我是90后,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前的最后一代人,也是最后一代对弄堂氛围和沪语文化有记忆的上海人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我看过不少关于上海的作品,其中包括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长恨歌》无愧于经典,但是民国上海的风云际会距离现在比较遥远,且带有某种想象的“传奇”色彩(个人更喜欢该书后面的部分) 。后来看到了金宇澄先生的《繁花》,除了伤痕年代的尘埃之痛,还有一条故事线是90年代,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物欲横流,前互联网时代大都市里的家长里短,这和我儿时记忆中的上海贴近了 。

小说201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传出了改编电影的消息,可是王家卫导演一向精雕细琢,“磨剑”时间一部赛过一部,我虽情愿痴心等待,但是不免饥渴难耐 。好在三年前上海文广演绎集团、五盟文化出品的舞台剧版《繁花》上演,终于能感受一下从文本到视听的跨越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舞台剧版《繁花》的编剧是温方伊,她在学生时代便凭借《蒋公的面子》名声大噪 。这次改编虽有原著故事作基础,但是仍然延续了《蒋公》的优点:生动精确的人物刻画,以及炫技版高超的台词 。

舞台剧的时间线与原著一样分为两条,交错推进 。90年代开场,阿宝沪生李李汪小姐,一群衣着讲究的男女相互寒暄相互吹捧,经济改革初期的大都市生气勃勃 。60年代开场,小毛工人阶级、阿宝资本家家庭、沪生革命军人家庭,迅速交代了三位男主角的身份背景 。小毛想与阿宝沪生义结金兰,沪生用“阶级感情血浓于水”来反驳结拜的旧观念,阿宝则感叹“人生知己无二三,不如意事常八九”,短短几句言语,三个人的性格凸显,也暗示了各自的命运走向 。同时在场的还有姝华,一位喜欢看外国书的女青年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姝华和蓓蒂是原著中极令人动容的两位女性角色,在舞台剧中,对这两个角色进行了完全不同的处理 。姝华是剧里着墨最完整的角色,一个叶芝诗句脱口而出、对老上海路名典故熟稔于心的文艺女性,到吉林下乡后,成为了生育机器,后来精神失常曾短暂回到上海 。姝华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整个知识界悲剧的缩影 。

而姝华与沪生、小毛的情感关系也反映了两位男性角色迥异的性格 。沪生劝姝华少看“禁书”,认为拿地名作路名简单直白,不必那么文艺那么理想主义;小毛虽学识有限,但或许因为对姝华的爱屋及乌,对文学也心向往之 。姝华远走他乡并精神紊乱后,沪生对着阿宝自我安慰道,姝华现在生儿育女说不定过得很幸福,但小毛听后于心不忍,对两人大喊一声“滚” 。这幕场景如同姝华曾说马思南的曲子,“悲伤当娱乐,全部是绝望”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相反,蓓蒂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却成了连接两条时间线的“谜面”,90年代的阿宝每当听到蓓蒂的名字便默然无语,60年代则用众人寻找蓓蒂的场景来引出那个特殊年代 。姝华是蓓蒂结局的见证者,但并没有当场说出 。而是几年后,她重回上海时,从隐晦的“沧浪亭畔,素有溺鬼”,到直白地点出“黄浦江”,蓓蒂的谜底被揭开,与此同时,讲述者姝华自己也离开了舞台 。姝华回家,这是全剧最动人的一场戏 。

另一场极其精彩的戏,是90年代,生意场上的众人在常熟徐总家觥筹交错 。饭桌旁,徐总夸夸其谈,汪小姐热情似火,李李长袖善舞,苏安一口动听的苏白,其他宾客帮腔看热闹,而阿宝好似一个局外人 。这场饭局安排在一个旋转的装置上,配着诡谲不安的背景音乐,交杯之间醉意弥散,划拳之间头晕目眩 。让我联想到了电影版《海上花》里的纸醉金迷,这是繁华奢靡的滋味,也是暗流涌动的征兆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三位男性角色,小毛单纯善良,终究无法跨越阶层;沪生随波逐流,在不同环境下能屈能伸;阿宝体面却冷漠,儿时的遭遇教会了他“不响” 。三个人阶级出生不同,性格也差别很大,在时代浪潮的翻滚下,各自起落,最后又因缘际会再次相逢 。阿宝在开场时早已说过,“就是最好的朋友,最后也是各归各,因为情况太复杂了”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不过,《繁花》最打动我的地方,还不只是各个角色在大环境裹挟下的悲欢沉浮,亦或是姝华的“金句”:“独立出生,独立去死 。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最令我动情和惋惜的,是一座城市曾经的个性和真实感 。《十三邀》第四季与人类学家项飙的对谈里提到了“附近性”的概念,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似乎每个人的生活与身处的城市、与附近的人与物都无关了 。

曾经的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不似乡村那般密切,也不像互联网时代那么疏远,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繁花》里二楼爷叔、小毛姆妈这样的人物,也有很多人能像金宇澄先生那样对附近的马路与地标烂熟于心 。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人们仿佛置身于赛博泡沫里,而当真实空间里属于人与人的联结消失后,每个城市也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 。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一些宝贵的东西也消失了 。


舞台剧心态的力量(话剧和舞台剧)

文章插图
这部舞台剧也有些许遗憾之处,下半场气势明显弱了一些,用大段地独白和对话来交代剧情,尤其是李李对过往经历的自白显得冗长而尴尬 。但是毕竟瑕不掩瑜,况且当最后《新鸳鸯蝴蝶梦》的音乐响起,再理性的我也不禁泪水奔涌 。

感谢《繁花》剧组做到了小说载体无法达到的视与听,也为这座城市记录下宝贵的一笔 。我曾在2017年10月在天蟾剧院看过《七十二家房客》,有幸看到了李九松先生的表演 。今年先生离开了人世,滑稽戏这样的传统曲艺也渐渐远去 。而舞台剧《繁花》的出现则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将严肃文学搬上舞台,吸引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观众群体 。近些年另一个例子是,陕西人艺制作的话剧版《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虽然改编鸿篇巨制难免会有剧作上的缺陷,但仍然不失为宝贵的尝试 。

小说《繁花》开头,金宇澄先生写道,《阿飞正传》结尾半分钟,梁朝伟数钞票梳头,是上海味道 。而我每一次坐在美琪大戏院,看着小毛练拳、姝华念诗、阿宝沉默不言,也是上海味道 。

本文为读者投稿 。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自荐为《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艺术时尚、影评娱评、美食体育、旅游地理等任一领域有所专攻,欢迎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

原创要求:

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 。
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 。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 。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

此主题征稿将长期开放,被选中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二、三条位置,同时作者将获得相应稿酬 。

请勿一稿多投,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 。投稿20天后未得到回复的,可转投他处 。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自荐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领域” 。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

期待你的文字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

2021年《三联生活周刊》

杂志征订开始啦!(共52期)

100元

订购即赠 三联博物馆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