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
30多年前,我爸从部队回家探亲,返家的第二天,早晨起床,他刚穿好衣服站在地上,就皱着眉头,嫌恶的对着正坐在床上给1岁的我穿衣服的我妈说:瞧你那窝囊样!比XXX(我妈的女同学)差远了!

30多年过去了,我妈无数次在我面前提起这段往事,仿佛每一次都是第一次说起 。她描述的过程中,将我爸的语气和口音模仿的惟妙惟肖,仿佛那一幕就呈现在眼前 。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令她终生难忘的羞耻经历,即使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现在提起仍如鲠在喉 。虽然她的神情不似怨妇,但心中的怨恨和伤痛却一览无遗 。

这种恶毒的语言暴力,在家庭中并不少见,它们给亲密关系里的家庭成员,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伤害 。

事实上,亲密关系中的“有毒话语”并非恶毒的语言暴力这一种形式,冷暴力、倒打一耙的虚假信息、令人难以捉摸的双重信息等很多方式,都是情感勒索的表现形式 。在亲密关系中,其中一方利用另一方的羞耻心、罪恶感、恐惧感、责任感,对其实施精神上的施虐和操控——这种现象在亲密关系中屡见不鲜 。

正因如此,苏珊?福沃德才会在《情感勒索》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他们......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 。”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有毒的话语》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的对亲密关系中那些隐晦却又恶毒的话语进行了剖析,它帮我们识别亲密关系中的操控、精神骚扰,也告诉我们自己是如何被这些操控者所控制和绑架的 。

今天,就这本书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聊聊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控制 。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文章插图
01 亲密关系vs权力之争
爱的本质充满慈悲,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这样写道:“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人格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够具备这样爱的品质的人,几乎难觅踪影,所以,亲密关系常常演变为一场权力之争——目的是争夺在关系中谁说了算,于是就有了各种明或暗的控制与反控制 。

在亲密关系以外的关系中,比如职场里,权力之争显而易见,而我们也司空见惯,不会因此受到伤害,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这种权力之争却很难觉察和识别,也更容易让我们受伤——当我们信任对方时,却有可能是给了被他人操控的机会 。

比如,父母利用孩子对自己天然的依赖与信任,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操控着孩子 。我曾经写过一篇香蕉皮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权力之争,这引发了评论区的轩然大波 。故事里的女孩吃完香蕉后把皮扔到了地上,爸爸让她捡起来,她不肯,于是爸爸动用了家长的权威,强迫女孩捡起来,不管之后女孩如何示好,爸爸都要求她必须先捡起香蕉皮才能和他说话,最终女孩哇哇大哭 。

争论的焦点在于父亲是在给女儿树立规则,还是在进行权力之争?其实关键点在于,父亲的情绪反应 。如果是为孩子树立规则,那父亲是平和的,并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敲重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反之,父亲是暴怒的,他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权威被挑战,所以必须“掰一掰”孩子的脾气,当然口头上是用了“树立规则”当遮羞布 。

权力涉及争斗,所以必然有“较量”的成分,而规则在于引导,所以没有强制的成分 。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所以,有权力之争,就必然会产生控制行为 。这在家庭关系中十分常见 。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文章插图

02 有苦说不出的情感操控
在这本书里,作者列出了13种情感操控的种类,鉴于篇幅,我在这里选取其中3种最具代表性的来谈一谈——内疚、羞耻、同理心 。

①内疚感
内疚感是人类常见的情绪之一 。在亲密关系中,让对方感到内疚,也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话语操控手段,它能被有效发挥的基础,依赖于对方感知罪恶感的能力——而这一点,一般是通过教育灌输给我们的 。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超我”的功能,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内在父母”,当我们做出某种行为或者看到他人有某种行为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做出道德的评判——这样是好的,还是坏的,对的还是错的等等 。而内疚,一般和自我惩罚相连,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的时候,会产生内疚情绪 。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曾经感受过罪恶感,也都让别人感受过罪恶感 。


亲密关系中的操控一方会利用这种内疚的情绪,来控制他人 。最典型的就是被很多女生诟病的“渣男分手策略”:两个人分手时,想要先结束关系的人自己会产生内疚感,为了摆脱这种内疚感带来的不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承担分手的责任:

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在忽略我,所以我再也无法忍受你了我在你眼里什么都不是你瞧不起我你根本从未注意过我的感受和痛苦
作者提出的另一种情感操控类型——“亏欠感”,其实和内疚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在亏欠感中,除了利用别人的亏欠感以外,还有另外一种相反的类型——即自己成为亏欠者,并承诺有一天会偿还 。

后者实际上是利用了人心理上的某种“损失情结”,也就是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快接受自己已经付出并无法弥补的沉没成本,从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比如说,一段已经谈了八年的感情,女孩认为男生不负责任、性格也有一些问题,但却始终不能狠心分手,从而陷入 纠结状态 。这本质上是因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八年的时间、精力、感情、金钱等各种成本,所以,放弃就特别困难 。

而“亏欠者”正是利用了对方这种心理,对对方实施操控的 。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文章插图


②羞耻感
无处不在的羞耻感 。

一般来说,内聚性自我发展的不够充分,也就是人格发展水平有限的人,会经常处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羞耻情绪当中 。和内疚感一样,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 。

内疚感和羞耻感很容易混淆,而且两者也经常一起出现 。识别自己细微的情绪反应,对于自我情绪的觉察大有裨益,两者的区别如下:

内疚感涉及个人行为的正当性:即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自觉有罪、懊悔自责而羞耻感则主要涉及别人的看法、外界的评价,行为本身倒不一定有什么问题

感到羞耻的人,通常会受到自身缺点的困扰;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比如不如张三聪明,不如李四能干,不如王五漂亮等等 。
而感到内疚的人,则更关注自己的违规行为 。比如ta的心理活动经常是:“我真希望自己没做那件事;我伤害了别人”等 。

深感羞耻的人,非常恐惧被抛弃 。而深感内疚的人,担心的是被惩罚 。
前者害怕被抛弃,源于自身的自我价值感很低,配得感也很低,他们会觉得自己有太多缺点,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其原生家庭的抚养环境没有给予无条件的爱,他们接受到的都是功利性的爱,所以接受了以“价值衡量是否值得被爱”的信念 。

这个话题如果展开,则又是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血泪史”了 。经常被父母责骂、挑剔的孩子,很容易感觉到被抛弃的恐惧和时常涌现的羞耻感 。

前两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女孩,正在哼哼唧唧的哭,她妈冲着她怒吼道:“哭什么哭!你现在觉得累了,刚才玩的时候让你走你可精神着呢!闭上嘴,不许哭 。我扫了一辆共享单车从她们身边推过,女孩双眼噙着泪花,小声的抽噎,她妈继续怒吼:“你眼瞎了,看不见别人要过去吗?闪开!”

管中窥豹,从这一个细节也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个女孩的家庭抚养环境是怎样的 。家长在大庭广众之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社会性羞辱,这对孩子来说,将是终生的创伤和烙印,而从她们家庭的抚养习惯,也可以大致推测出女孩长大后的成长方向:逆反或畏缩退行 。

我的老师李少成曾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羞辱,是仅次于死亡的伤害 。

在这类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进入亲密关系后,也极有可能成为对方以激发其羞耻感,从而对其进行情感操控的对象,而ta如果不能觉醒,也有可能继续培养出相似的孩子 。

家庭教育的链条和复印效应,就是这样被传递下去的 。

关于羞耻感,还有一些值得知道的内容:

羞耻感本身可能比内疚感更难治愈,因为前者涉及的是“个人自我的概念”,而非特定的行为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是怎么看待和评判自己的——这种改变是很困难的,绝不是举起拳头,天天对着镜子说“我很棒”就能修正的 。
羞耻和内疚,两种情绪常常一起出现,互相激发 。
羞耻感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周围环境的标准不同而产生的羞耻情绪——开玩笑、羞辱、取笑、斥责、扬言报复都会让人产生羞耻感 。
羞辱与被羞辱——看上去好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欺负”,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操控与被操控的关系,常常是一场“共谋” 。
猛一看这似乎有点违背常理,但其实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同一个手段,也许对张三适用,对李四就毫无作用,所以,之所以能在张三身上起效,恰恰是因为张三的身上有某些“吸引”操控的元素,而且ta自己可能对被操控感知麻木 。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文章插图


③担忧、自怜、同理心
同理心本身是一个人人格发展比较成熟的产物,过于自我中心的人,是极度缺乏同理心的 。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在这方面更加突出,更容易理解他人的不幸,所以这种同理心反而会被利用 。

这种情感操控中,最常见的现象比如两个人要分手,不想分手的一方,可能会用抑郁、悲伤、甚至自毁(自杀)等方式,激发对方的担忧和内疚心理,从而绑架对方 。

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却是一个很糟糕的方法 。它会让双方都有可能陷入到痛苦、沮丧,甚至是病理化的境遇之中 。

其实出现这种具有自毁倾向的举动,从“情感操控”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一种典型的情感操控,但是对于操控的一方来说,其实出现这些“症状”,也不完全是一种有目的的操控,应该用“半真半假”形容更为准确,所以,事实上,我们很难真正区分到底对方是真的绝望,还是控制的行为 。

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分手时出现这种状态?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简单说,这样的人对于分离(关系断裂)有非常深的恐惧,关系的断裂(分手)会极大的激发他们内心当中的“死能量”,从而让他们陷入到恐惧之中 。

这种恐惧的来源,从根本上说,还是早年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的很充分,内心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这样的人常常表现为“外强中干”,外表独立,但其实内心非常脆弱 。

对于使用这种方法操控别人的“操控者”来说,成长自己是唯一的解决途径,通过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自己、识别自己的潜意识,逐渐走向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方向 。

而对于被操控的一方,则需要更加清晰的明确自己的边界——一味的被对对方的担心所裹挟,甚至认为对方做出这种极端的行为是出于离不开自己,甚至觉得有些窃喜——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被需要的、有价值的 。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 。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心理边界的人,ta能够非常清晰的区分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应该交由ta自己负责,哪些东西是自己的 。

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被纠缠的人,本质上都自带纠缠体质 。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

文章插图


【写在最后】

这本书不算厚,很多内容作者也没有讲的太深,但是里面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还是很值得探讨的 。如果有时间,我将来会就里面关于“虚假信息”的部分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讨论——在亲密关系中,有时候我们本来很笃定自己的感觉,但是对方强硬而坚定的态度,常常让我们产生迷惑:我们到底是应该相信自己,还是怀疑自己?

这里面就涉及一个虚假信息的问题 。如果不能对其进行识别,那么我们就可能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分裂”——也就是严重的自我怀疑 。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如果你们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 。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学的终生学习者与践行者 。欢迎关注,互动,点赞,评论,打赏...
你的评论,可能会成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最亲的人伤我最深句子(亲密关系有哪几种)】我为自己写作,而产生共鸣的读者,只是刚好遇到我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