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诸葛亮真可谓“千古完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得到后世的爱戴和敬仰,也成了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 。若说最推崇诸葛亮的诗人,那就非诗圣杜甫莫属 。杜甫一生写了近二十首关于诸葛亮的诗,如《八阵图》、《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等 。但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经典的就是这首《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诸葛武侯的祠堂去哪里寻找,在成都城外郁郁葱葱的翠柏之中 。碧草映照台阶呈现出一片春色,树上的黄鹂唱着美妙的歌声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助两朝先生赤胆忠心 。可惜征战初始病死军中,让后世英雄感怀泪湿衣襟 。

诗中的题目不是“武侯祠”或“诸葛祠”,而是“蜀相”,明确重点是写诸葛亮本人,重在写人而不是写古迹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首联:一个远景镜头,点出武侯祠的地点和环境 。勾画出武侯祠整体的精神气象和情感氛围 。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实则气度不凡 。“寻”是不疑而问 。武侯祠很容易找到,所以,地理意义的寻找成分很小,而是精神意义的追寻,是诗人追慕先贤的感情和虔诚敬仰的心思 。祠庙掩映在茂密阴浓的柏树中,显得庄严肃穆 。柏树的苍劲、伟岸、质朴、坚贞不就是诸葛武侯精神的写照吗?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颔联:由远景到近景,镜头移至祠庙院内 。映阶碧草和隔夜黄鹂——春天的颜色和春天的声音 。绿与黄——色彩鲜亮;草与鸟——静动相衬,恬淡自然,如诗如画的春景图完美呈现 。看到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心旷神怡的 。

但是,却偏偏加上“自”、“空”做修饰 。春色美丽无人欣赏是“自春色”;春音悦耳无人聆听是“空好音” 。一种凄凉冷落之感油然而生 。曾经功绩显赫,遗爱巴蜀的诸葛武侯就这样被世人遗忘了吗?

绿草是春天最美的颜色,鹂啭是春天最美的声音 。但是,绿草和黄鹂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而且它们的“春色”与“好音”也不是为诸葛武侯 。“庭草自春,无关人事;黄莺空啭,只益伤情” 。古今变迁,人事代谢,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无声无息地,毫不留痕地划过 。

这就是景物中透出诗人的感慨——英雄寂寞!花鸟可以不知诸葛武侯的丰功,世人可以遗忘诸葛武侯的伟绩 。但我们的诗圣不能忘怀 。于是他继续向前移步,走入庙堂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颈联:进殿观瞻 。十四个字,字字珠玑 。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经历、事业功勋 。刘备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开始 。在《前出师表》中,孔明这样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的结果就是“两朝开济老臣心” 。从此,诸葛亮扶持先主后主,匡扶汉室,创业守城,呕心沥血,矢志不渝 。

诸葛亮自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政治理想,但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知恩图报的老臣之心 。杜甫谒拜武侯祠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 。杜甫多么希望国家有一个像刘备一样知人善用的明主,有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匡扶社稷,整顿干坤的贤臣啊 。或者说 。一生怀有救世之心的诗圣多么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得主眷顾,报效国家呀 。基于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凝成他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更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

这一联真是写尽诸葛亮的一生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尾联:承接上联,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又有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但又升华了个人情怀,超越了个人情怀 。所以,这一联是本诗的点睛之笔 。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取西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最后却北伐失利,陨殁五丈原 。翻开中国历史,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何止诸葛亮一人,含义深刻,影响深远 。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他报国无门,一生蹭蹬,身似飘蓬 。这“英雄”绝不仅仅是诸葛亮和杜甫,是所有有远大志向却又壮志难酬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会泪湿衣襟的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唐代著名政治家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反复吟诵此诗,常常是泣不成声;宋代爱国将领宗泽也是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高呼三声“渡河”而愤然离世 。宋代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的志向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只能慨叹“可怜白发生” 。荒废四十年,愤恨无奈,积郁成疾 。弥留之际,辛弃疾从病床上强撑起来,大声呼喊“杀贼!杀贼!杀——贼!”然后,满脸泪水,含恨而去 。辛弃疾又何尝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这两句诗成了千古悲情英雄的共同心声,可见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所形成的悲情之美,以及跨越时代、历久不衰的影响力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

文章插图
前两联记行写景,后两联议事论人 。首联以“寻”和“柏森森”寄寓赞颂敬仰之情;颈联以“碧草”和“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寂寞;颈联凝练追述诸葛亮的千秋功绩;尾联为点睛之笔,表达对诸葛武侯的追念缅怀及对古今英雄共同的悲愤心情 。

【杜甫的登高是七绝吗(唐杜甫的诗)】景、情、议融会贯通,写景中蕴含感情,写景中引出议论,自然和谐 。五十六个字,写尽诸葛武侯一生 。语句奇简,容量阔大;痛悼古人,感伤时事;雄浑悲壮,沉郁顿挫;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