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选手叫什么 赛龙舟,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导读】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在中国古代,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暑毒盛行,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得不处处小心 。为了趋吉避凶,防病消灾,民间演绎出一整套顺天应时的端午习俗,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挂艾草,插菖蒲,沐兰汤,系五彩绳,喝雄黄酒……众多习俗因地而异 。
今天,我们跟随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及其它相关书籍,让我们走进端午节里传统中国的生活百态 。


赛龙舟的选手叫什么 赛龙舟,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文章插图
【赛龙舟的选手叫什么 赛龙舟,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竞渡】
《荆楚岁时记》说端午有划船比赛 。隋杜公瞻注释讲:这个风俗是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哀怜他的去世,所以都用船只去搭救他 。并记录了竞渡起源的其他说法 。如邯郸淳的《曹娥碑》讲,五月五日是曹娥的父亲迎接波神伍子胥沿江而上被水淹死的日子 。《越地传》说,这个风俗起源于勾践 。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及北方各地 。”所谓吴、越民族的风俗,即是指:“一个龙图腾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 。”而且吴、越一带习俗,寻常舟船刻为龙形、龙舟的目的,和吴越民族文身一样,大概也是避蛟龙之害 。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 。我认为,至少闻一多先生关于龙舟竞渡早于屈原的说法是成立的,屈原和竞渡联系又固定于五月五日是后来的事情 。唐以降端午竞渡之风很盛,唐代诗人李群玉描绘竞渡:“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冲龙飞 。”龙舟之快速,竞赛之激烈,跃然纸上 。宋元时期,江淮、江西、福建、两广诸路流行赛龙舟活动(《元典章》卷五七) 。
明代南方地方志记载竞渡事颇多 。弘治《温州府志》说:“是日各乡造龙舟竞渡叶水心,所谓一村一船遍一邦,祈年赛愿,从其俗是也 。但互争胜负,至殴伤溺水者 。”温州竞渡活动遍及各村,十分普及,竞渡也时常引起斗殴 。类似的记载在方志中是不少的 。每届竞渡之时,人民聚观如堵,并持酒肉慰劳胜者,叫做“赏标” 。值得注意的是明人对竞渡目的的记载,崇祯福建《海澄县志》说:“所在竞渡非惟屈原,亦以避邪 。”崇祯福建《尤溪县志》记载当地“斗龙舟以袪瘴厉” 。避邪、祛瘴疠的说法表明这是竞渡的原始意义,纪念屈原是后世附加的 。另外方志中的记载竞渡不限于端午,说明竞渡非为屈原而兴,如万历《会稽县志》说:“夏至祀先以面,农人竞渡于通津,衣小儿衣,歌农歌,率数十人共一舟,以后先相驰逐,观者如堵 。”从竞渡和食粽风俗看,端午的起源与夏至关系密切 。


赛龙舟的选手叫什么 赛龙舟,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文章插图
【延伸阅读】
赛龙舟,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唐代有一个叫张建封的人,用诗歌记录了他所见赛龙舟的场景:
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 。
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 。
使君出时皆有准,
马前已被红旗引 。
两岸罗衣扑鼻香,
银钗照日如霜刃 。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 。
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 。
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霓晕 。
前船抢水已得标,
后船失势空挥桡 。
五月初五端午节,明媚的阳光,鲜活的杨花,啼晓的飞鹰,红旗导引的使者,两岸的罗衣盈香和奋力追赶的龙舟,可谓美不胜收 。诗人用传神妙笔,把江南水乡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江南的赛龙舟就是这样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它不仅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而且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交往,甚至还是一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赛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