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南 《应急救援指南》应急指南卡示例

导读:应急指南卡为《应急救援指南》的中心内容,提供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应急安全措施 。为便于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应急指南卡,本文选取了《应急救援指南(2012版)》部分指南卡进行展示介绍 。
指南112爆炸品——1.1、1.2、1.3、1.5和1.6项:A级或B级物质
(1.1,1.2,1.3,1.5,1.6类爆炸物、硝酸铵-燃料油混合物、爆破剂,未列明的等)

1、潜在危害
▼ 火灾或爆炸 。遇火可能发生爆炸,并且爆炸物碎片可以飞溅到离爆炸点1600m或更远的地方 。
▼ 健康 。燃烧时可以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 。
2、公共安全
首先拨打货运单上的紧急救援电话,如果无法获得货运单或电话无人接听,可以拨打附录中有关应急机构的救援电话;泄漏区四周至少立即隔离500m;将人员撤至安全区,并远离窗户;撤离无关人员;停留在上风向;进入封闭区域前应当先通风 。
▼ 防护 。佩戴自供正压式呼吸器(SCBA);一般消防防护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作用 。
▼ 现场疏散 。
? 大泄漏:首次可向现场四周至少撤离800m 。
? 火灾:如果在火灾区有怀疑装有炸弹或导弹等军火的有轨车或拖车,应向四周撤离1600m,最初撤离人员(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也要求向四周撤离1600m;如果没有大量的爆炸物质,向现场四周至少撤离800m 。
3、应急措施
▼ 火灾 。
? 货物着火:当大火燃烧到货物时,不要灭火!因为货物可能发生爆炸;停止所有的交通工具,清理方圆1600m范围内的火灾现场,让其自行燃尽;如果货车已经变热,请不要移动货物或车辆 。
? 运载车辆着火:用大量水灭火,如果没有水,用二氧化碳、干式化学灭火剂或沙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灭火时可用无人操纵的灭火喷头或可监视喷头,并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防止火蔓延至货物区域;应特别注意燃烧的车辆,因为极容易复燃,旁边要随时准备好灭火器 。
▼ 泄漏 。消除所有的火源(在泄漏区附近,严禁吸烟、闪光、火花或其他任何形式明火);处理产品时所用的一切设备必须接地;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不要在泄漏区100m的范围内使用电雷管的无线电发射机;除非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否则不要处理或清理现场 。
▼ 急救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中心;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及时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若皮肤或眼睛不慎接触到该类物质,要立即用自来水冲洗至少20min;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注意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
指南115易燃气体——包括制冷气体
(液化石油气、压缩甲烷或甲烷含量高的压缩天然气、冷冻液态甲烷或甲烷含量高的冷冻液态天然气、丁烯、二甲醚、环丙烷、环丁烷、冷冻液态氢、冷冻液态乙烯、压缩氢、乙烷、异丁烯)
1、潜在危害
▼ 火灾或爆炸 。极易燃烧;加热、火花或明火容易点燃该类物质;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化气产生的蒸气的密度一般比空气的密度大,该蒸气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遇到火源可引起复燃;燃烧中的钢瓶可能通过泄压装置释放该气体;装有这种易燃气体的容器加热时可引起爆炸;破裂的气瓶可能会向前冲 。注意:氢(UN1049)、氘(UN1957)、氢-液体制冷剂(UN1966)和甲烷(UN1971)比空气轻,会漂浮上升 。因为燃烧时火焰无色,所以氢和氘的火灾很难察觉 。使用装置探测(热感仪、扫帚头等) 。
▼ 健康 。蒸气可以引起突发性头晕或窒息;吸入某些高浓度该类物质的蒸气可以引起刺激反应;接触该类气体或液化气可以引起烧伤、严重伤害和(或)冻伤;燃烧后可以产生刺激性和(或)有毒气体 。
【应急指南 《应急救援指南》应急指南卡示例】2、公共安全
首先拨打货运单上的紧急救援电话,如果无法获得货运单或电话无人接听,可以拨打附录中有关应急机构的救援电话;立即将泄漏区周围至少隔离100m;撤离无关人员;停留在上风向;许多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沿地面扩散,集聚在地势低洼或封闭的地区(如下水道、地下室、储罐槽等),不要进入地势低洼的地区 。
▼ 防护 。佩戴自供正压式呼吸器(SCBA);一般消防防护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作用;当处理制冷液体时一定要穿保温防护服 。
▼ 现场疏散 。
? 大泄漏:首先考虑从下风向侧至少撤离800m 。
? 火灾:如果储罐、有轨车或罐车着火,可向四周隔离1600m;也可考虑立即向四周撤离1600m 。
3、应急措施
▼ 火灾 。除非泄漏能够停止,否则不要对正在燃烧的泄漏气进行灭火 。注意:氢(UN1049)、氘(UN1957)、氢-液体制冷剂(UN1966)以及氢和甲烷混合气(UN2034)在燃烧时火焰无色 。
? 小火:用干式化学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 。
? 大火:喷水或喷水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盛有可燃气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 。
? 储罐着火:灭火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用遥控水枪或水泡;使用大量水冷却盛有危险品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灭;不要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安全装置,因为这样可导致结冰;如果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容器变色,应迅速撤离;切记远离被大火吞没的槽罐;对于燃烧剧烈的大火,用遥控水枪或水炮;否则撤离火灾现场,让其自行燃尽 。
▼ 泄漏 。消除所有的火源(在泄漏区附近,严禁吸烟、闪光、火花或其他任何形式明火);所有处理产品时所用的设备必须接地;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阻止进一步的泄漏;如果有可能,打开泄漏容器的阀门让其气体溢出,而避免液体直接排出;用喷雾水减少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防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不要用水直接喷向泄漏部位;防止蒸气逸入排水沟、下水道、通风系统、地下室或其他封闭区域;隔离泄漏区域,直到泄漏气体散尽 。注意:很多物体与制冷液体接触后会不知不觉地被损坏和变得易碎 。
▼ 急救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在脱掉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之前,应首先对其解冻;身体接触液化气的部分,应用温水融化冻结部分;若皮肤不慎烧伤,立即用冷水冷却被感染皮肤尽可能长的时间,不要立刻脱掉附着在皮肤上的衣服;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应让医护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
指南128易燃液体——非极性/非水溶性
(车用汽油或汽油、瓦斯油或柴油或轻质燃料油、石油原油、煤油、涂料、石油馏出物、松节油、辛烷、二甲基环己烷、环戊烷、己烷、三聚丙烯等)
1、潜在危害
▼ 火灾或爆炸 。高度易燃:加热、火花或明火极易点燃该类物质;蒸气遇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扩散遇火源复燃;绝大多数该类物质的蒸气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该类蒸气一般沿地面扩散,积聚在地势低洼或封闭区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内);蒸气在室内、室外或下水道,都有爆炸的危险;那些印有“P”字样的物质,在加热或燃烧时可形成爆炸性聚合物;排泄到下水道的泄漏物有燃烧或爆炸的危险;加热盛有该类物质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该类物质中许多液体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该类物质可以导热;如果有熔融状态的铝,则参考指南169 。
▼ 健康 。吸入或解除该类物质可刺激或灼伤皮肤和眼睛;燃烧时可以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吸入蒸气可以引起突发性头晕或窒息;灭火用水或稀释用水的排放可导致污染 。
2、公共安全
首先拨打货运单上的紧急救援电话,如果无法获得货运单或电话无人接听,可以拨打附录中有关应急机构的救援电话;立即从泄漏区四周至少隔离50m;撤离无关人员;停留在上风向;不得进入地势低洼的区域;进入封闭的空间之前进行通风 。
▼ 防护 。佩戴自供正压式呼吸器(SCBA);一般消防防护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作用 。
▼ 现场疏散 。
? 大泄漏:首先从下风向撤离300m 。
? 火灾:如果储罐、有轨车或罐车着火,可向四周隔离800m;也可考虑立即向四周撤离800m 。
3、应急措施
▼ 火灾 。
? 注意:所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很低,喷水灭火不会有效 。对于包含酒精和极性溶剂的混合溶液,抗极性泡沫灭火器会更有效 。
? 小火:用干式化学灭火器、二氧化碳、水或通用泡沫灭火剂 。
? 大火:水幕、水雾或通用泡沫灭火剂;使用水幕或水雾,不要用水流直接喷射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盛有该类物质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 。
? 储罐、货车或拖车着火:灭火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用遥控水枪或水泡;使用大量流水冷却容器,直到火完全熄灭;如果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响声或容器变色,要迅速撤离;切记远离被大火吞没的容器;对于燃烧剧烈的大火,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如果没有该类设备撤离燃烧现场,让其自行燃尽 。
▼ 泄漏 。消除所有的火源(在泄漏区附近,严禁吸烟、点火、火花或其他任何形式明火);所有用来处理该类物质的设备必须接地;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阻止泄漏;防止其进入排水道、下水道,地下室或其他封闭区域;用泡沫覆盖可抑制蒸气的生成;泄漏物可以用泥土、沙子或其他不可燃烧物质吸收或覆盖,然后转移到容器里;用清洁、防爆的器具收集被吸收的泄漏物 。
大泄漏:远离泄漏液体,在其前方筑围堤以备进一步处理;喷水可以降低蒸气的生成,但不能防止该类物质在封闭空间中燃烧 。
▼ 急救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若皮肤或眼睛不慎接触到该类物质,要立即用自来水冲洗至少20min;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若不慎烧伤,立即用冷水冷却被感染皮肤尽可能长的时间,不要立即脱掉附着在皮肤上的衣服;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
(内容摘自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全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