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时间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剑,也是最柔软的和风 。在数亿年的时间里,地球诞生了第一个生命蓝绿藻,开启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生命之旅 。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1万多年前早期人类出现,期间经历了5次生命轮回,才有今天的人类 。纵观历史,生命一直处在轮回之中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 。大多数蓝绿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 。蓝绿藻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 。
人类区区百年的寿命,弹指间就从青丝变为白发,转瞬间化成红颜枯骨 。在人类看来,蜉蝣生命极其短暂,朝生暮死一日之间燃烧消耗了生命 。然而对整个宇宙,人类又何其渺小 。面对浩荡的江水,我们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如朝露,去日苦多,死亡,就成了人类的终极问题 。但是死亡就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了吗?
死亡的过程
死亡,英文是death,在生物学定义中是指相对于生命体存活的一种生命现象,是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寿命的长短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等个体差异,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 。
一般导致死亡的原因有老死、死刑、谋杀、自杀、疾病、车祸等意外事故 。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除了灯塔水母可以直接跳过死亡重启轮回之外,死亡是所有生物的宿命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难以逃脱无常的勾魂锁链 。
当人类摆脱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进入文明的聚居时代之后,死亡就成了他们所思考的话题,从上古时期到现代人们从没放弃弄清死亡的到底是什么 。宗教和哲学显然是这方面的先锋 。在欧美宗教体系中认为人死后可能会复活,而佛教体系中认为人死后经过六道轮回会重新投胎转世,只要打破胎中之迷就会记起前世 。还有的认为死亡只是一场永眠,整个世界全是幻梦一场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种小型水母 。身体呈钟型,直径约4-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 。
在现代科学体系下,生理死亡被看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在医学上将死亡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濒死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光返照之时 。这一时期病人渐渐与外界隔绝,神经系统被抑制,反应迟钝,意识模糊不清,认不清人,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微弱 。
但也有极少部分人,在这一时期,突然清醒起来,面色红润血气旺盛,思维极速运转十分有条理,就像是在燃烧自己的精力一般 。但是这个过程十分短暂,并且在经历这个过程后身体的衰败速度以倍速加快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菲律宾女孩安娜?罗谢尔?珀戴尔Ana Rochelle Pondare,现年18岁,但她的身体年龄已经高达144岁,她是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早衰症患者 。
第二阶段就是临床死亡期,这一时期病人的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神经活动消失不再发生反射 。但在这一时期,身体的某些机能还在维持运转 。这一时期有时也呈假死状态,可能有复活的概率 。比如:欧美国家有很多关于人埋下棺材后又复活的轶事,实际上这是人们处于假死状态而被误诊的案例 。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对于错误活埋的恐惧达到了巅峰 。试想一下,当你得了一场病认为自己命不久矣,医生也宣判了你的死亡,你怀抱着遗憾被装在棺材中 。但是没过多久你醒了,你看着一片漆黑的空间,你以为来到了地狱,但是随着你的摸索你发现自己居然还有温度,这意味着你还活着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首先进行拍打询问,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在救护车还没来时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你奋力地捶打着棺材,大声地呼救,你渴望有人能注意到一丁点异常,即使会被当成魔鬼,也想要活下来 。但是即使手都砸出了血也能掀开棺材,而棺材中的氧气不多了,渐渐地你的声音微弱,你的嘴唇干裂,然后就窒息而亡了 。在经历了绝望之后得到的希望是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
18世纪末,一位医生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在英格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有多达2700人被活埋 。而其他人则估计每年有近800人被活埋 。惊惧的人们为了不被活埋,发明了许多土法子,比如:在埋葬尸体前向尸体口中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物质,或者将烧烫的铁棒放在尸体的脚底,检测他们有无神经反应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 。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
现代医学上也存在着假死现象 。当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在医疗剧中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医生站在手术台上,向旁边的护士说加大电击,如果抛除背景就像是雷电法王又出关了 。但实际上这是将陷入心脏骤停的病人拉回正常状态的急救办法,医学上称“电除颤” 。当人在触电以后,做一个小时或更长的心肺复苏能够让受到电击刺激的神经重新恢复作用 。
人们还发现,掉下冰水后失去意识的人,如果能维持他们脸部的冰冷,然后迅速送到急救室,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复活 。这种现象叫做“潜水反应”,当人类和哺乳动物下潜到海里时,四肢的肌肉和身体器官会减少氧气的消耗,将氧气输送到大脑、心脏以及肺部,用以延缓可能发生的大脑损伤 。而本身冰水就会降低身体机能,于是在低温和潜水反应的作用下,才会发生低概率的复活事件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
死亡的最后阶段就是生物学死亡期,又称脑死亡期 。在这一阶段人的身体已经僵硬,身体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此时从大脑皮层的新皮质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都处于不可逆的无生命状态,人的认知永久不可逆的消失 。整个机体已经无法复活 。在医学上或法学上,专家们会用“脑死亡”或“生物死亡”来定义一个人的临床死亡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的脑电波停止起伏,变成一根直线就意味着他已经在生物学上死亡 。
科学家们推测,脑电活动停止就代表着意识在大脑的终结 。但是有些时候会发生人的意识活动停止但各项身体机能仍在运行的事件,如在睡眠过程的非快速动眼期,这一时期大脑活动降到最低几乎没有,但身体还在活动 。另外还有昏迷状态也会造成大脑短暂停工 。所以在医学上脑电波的停止活动必须是长时间的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美国一名叫克提沙·布拉布森的女子,她因为癫痫被送往医院 。经医生诊断,她患有抗NMDA受体脑炎 。医生判定脑死亡,历经4个月后,布拉布森苏醒但记忆还停留在去年9月 。
此外,一些学者认为“脑死亡”的范畴有问题,如果以大脑停止脑电活动而断定一个人已经死亡,那么那些“脑死亡”的植物人应该如何定义呢?植物人中多半的大脑都停止了活动,但是还存在一些生理反应,能够在人的帮助下维持生命,甚至还能孕育胎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死亡的判定需要更加审慎 。大脑活动缺失也可能不能当做判断一个人死亡的铁律 。
死亡是另一种新生
除了医学外,在哲学或宗教学上存在了另一种死亡过程 。在古代先民的想象中死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对于死亡十分的乐观,陶渊明曾在诗中写到:“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意思是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何必有那么多的疑虑!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富于神奇的演变过程,其生命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逐周在子宫内发育成健康的宝宝 。
汉代人视死如生
古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坦荡地对待死亡呢?这就要说到一个观念,视死如生 。古代人特别是汉代人,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死亡是新生活的开始,是生命的延续 。于是他们斗酒欢歌、奋力拼搏,即使死去不过是另一场生活的开始 。
汉代人视死如生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楚国 。因为刘邦、萧何等一批人都来自于沛县 。沛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直到秦灭六国才成为秦国的郡县 。但楚国的文化已经根植在沛县人的心底,而建立汉朝的正是沛县人,于是汉文化不免沾染了楚文化的气息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
楚人十分崇拜鬼神,在打仗、祭祀上都要经过大巫的祷告之后才成行 。他们认为太一神会在战场上庇佑他们,于是楚人作战悍不畏死,十分强悍 。而这种精神也流传到了汉代 。汉代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能与鬼神共存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 。
汉代人的墓葬文化正是这种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梁孝王墓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整个墓室完全按照人类生前的标准建造,不仅有仓储之地,还存有大量的谷物和酒水 。还有专门的冰室,也就是古代版的冰箱,里面至今都还存有冰块的痕迹 。除此之外,墓室中铺设了一条连接梁王妃与梁王墓室的神道,因为梁王与王妃之间感恩的爱情,这条墓道又称“相思道”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 。
在墓室的画像砖上刻有许多飞天和鬼神之像,有的代表驱除鬼神庇佑墓主,有的代表死后与鬼神和谐相处 。
古埃及人的“复活”观
世界上相信死亡之后可以得到新生的不独我国古人 。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埃及人,也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点 。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就是埃及人心中的母亲河 。
古代埃及人经常观察尼罗河的潮涨潮落,尼罗河水泛滥时,会导致大量的人流离失所,甚至是死亡 。但当河水退去时,就带来肥沃的土地赐予埃及人新生 。这种不断循环的现象就像是毁灭与新生,于是埃及人认为生与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 。
古代埃及人认为肉体的死亡意味着灵魂被解放,预示着通往永生的大门开启,太阳落下的尼罗河西岸成为灵魂复活的中转站 。
现代科学对死亡的研究
现代文明对于死亡的研究变得更加的科学和有条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认为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 。科学家为了探讨人死后将何去何从,进行了“濒死体验研究” 。一言以蔽之,这个实验就是通过模拟人的死亡,让人的意识陷入模糊之后,收集意识模糊之后的所见所闻,作为科学家研究死亡的第一手调查质料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以及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威胁时刻的主观体验 。
此外,学界还存在一种说法,灵魂重21克,以为人死后体重经过称量比原来少了21克,于是人们就认为灵魂的重量就是21克 。灵魂在离开身体后,有的认为它会入一个高纬度的宇宙,继续以意识的形式存在 。
对于死亡的畅想
死亡并非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 。当人的躯体渐渐分解成微生物后,生命就以另一种形式在世界重新绽放 。就如诗中所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的躯体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却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处处可见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微生物指的是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生物 。绝大多数个体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
人的意识是接受人的全部感官的存在,所以只要大脑存在那么人在某种层面上仍旧存活 。就像漫威电影中的佐拉博士一样,即使身躯不复存在,但是可以将意识连接到大脑,成为一个活得人工智能,也不失为一种复活的手段 。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文章插图
Tips:阿尼姆·佐拉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在《美国队长》中是希特勒手下得力干将,一名来自瑞士的遗传学家,也是地球历史上第一个人类基因工程师 。
死亡,在现代科学中不再是鬼神领域,而是集结了宗教、哲学、心理学的人类终极问题 。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关于死亡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性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死亡并不那恐惧,在新时代的人们眼中死亡是另一场大冒险的开始,是神秘的未知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