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一、阿长今天开始我们来聚焦《朝花夕拾》中一个新的话题——鲁迅记忆中的那些人 。通过10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哪些人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了印记,今天我们先聚焦《阿长与山海经》 。
大家对于阿长这个人物并不陌生,阿长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阿长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大家可能会觉得她知道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儿,有点神秘兮兮 。在鲁迅的一生中阿长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45岁那年写下的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 。我们由此可见鲁迅对阿长的感情之深,那么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都写了关于阿长的哪些事 。
作者写了对她称呼的由来,她喜欢切切喳喳的毛病,还写了她的睡相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还有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说元旦的一些古怪的仪式还教给我很多的道理 。我们在这个故事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阿长曾经给我讲了一个长毛的故事 。阿长让我特别痛恨的是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但最终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文章最后补写了她的身世 。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但是阿长真正与《山海经》发生关系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为什么鲁迅要这样安排呢?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阿长是一个既不识字而且举止粗俗的农村妇女,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的种种行为,是极力的为表现他对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时的感受做铺垫 。我在此之前对阿长的一些所作所为实在不太佩服,是一个孩童的真实心理 。后来阿长给我讲了关于长毛的故事,从此对于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这种敬意也不同于真正的尊敬,他是特别的、只是小孩的无知和好奇使然 。鲁迅知道阿长“谋害”自己的隐鼠之后,这一时的敬意也消失了 。当看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作者写到: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鲁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这时我对阿长的情感产生了新的敬意,一个新字点出了对阿长所给予的爱的顿悟 。我并没有抱任何希望的保姆,买到了《山海经》,她是怎么买到的呢?
阿长不识字,关于《山海经》的所有的信息:有画的三哼经 。她走了许多路,跑了许多店问:这里有没有有画的“三哼经” 。可以想象,这样发问会使卖书者一头雾水,可见阿长是经历了很大的辛苦才买到的《山海经》 。如此一番体会,阿长对我的爱已经不言而喻 。
二、远房的叔祖作者还写到了一个人物——远房的叔祖,为什么鲁迅要用不少的笔墨来写他呢?
我想文中写叔祖不仅交代了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的原因,而且鲜明的衬托了阿长 。远房的叔祖是个读书人,只是不知道放到哪儿去了,叔祖很疏懒,我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山海经》 。看来鲁迅曾经要求甚至逼过他去寻找,只是没有力逼迫了 。阿长是我没有逼迫也没有要求就花钱为我买来了《山海经》 。身为读书人的叔祖是不肯去寻,目不识丁的阿长是买,我和叔祖的关系也反衬了阿长对我的关心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鲁迅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远房的叔祖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来往 。虽然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但他却并不关心我的需求、兴趣,只把我们当做排遣寂寞的小友 。远房的叔祖和小孩子的交谈只是他的一种需求,这些看似对比实则匠心独运的反衬出长妈妈对我关心的真切情谊 。
在阿长与远房的叔祖形象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水平低、社会地位低,是一个人自身所无法改变的局限,但是无论处于何种地位,她善良的品质和爱的能力不会打折扣 。我们常常会觉得一个人如果他自己本身就很幸福,拥有很多,那他发善心实施一点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一个人如果像阿长这样生活不幸、命运悲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全部使出去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把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情做成功,这才是值得我们感动,震撼的地方 。
我们再次回到文章的题目,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并举还有更深的含义 。题目中的“与”字显示出阿长与《山海经》有着某种共性——阿长与《山海经》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文中的我处在一个封闭的生活圈子里,显然有着9头的蛇、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的童话式的《山海经》是最符合孩子阅读口味的书 。可惜叔祖也没有,这就是鲁迅所处的童年环境,连成人叔祖都是这个环境中的寂寞者 。我在这种环境中能与社会发生联系的重要人物是阿长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如果说《山海经》是我知识的启蒙,那么阿长就是我情感的启蒙,所以鲁迅对阿长饱含深情,在文章的结尾/文章的高潮处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三、鲁迅为什么对长妈妈如此的怀念呢?(一)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很顺利的环境中则会对于别人的爱和好往往容易忽略,只有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中的时候才会真切的感受到那些点点滴滴的爱的弥足珍贵 。
鲁迅在13岁以前他的生活富裕而幸福,在绍兴周家真的算是一个名门望族,做官经商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 。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现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了标准的京官 。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是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鲁迅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分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 。周家还是书香世家,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通俗小说应有尽有,所以鲁迅就有幸被送到了绍兴最好的三味书屋学习,这也是别的孩子想要而不得生活条件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鲁迅受到了那个时代小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最好的条件,但是他13岁那年厄运接踵而至,首先是周介孚不知怎么昏了头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结果事情败露,周介孚被关进了杭州的监狱 。周介孚是周家的顶梁柱,他一倒整个家就垮了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第一件还没过去,第二件又来了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突然吐血,此后几经波折,病情时缓时急,在鲁迅15岁那年留下了寡妻和4个孩子撒手归天 。与丧夫之痛一起降临的是周家的急剧贫困,祖父入狱断了官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 。父亲一病三年请的都是城里有名的中医,出诊费一次是1元四角,隔日便要来看一次,周家无法负担日常开销,虽然还有几十亩田,再要筹措费用就只有典当旧物了 。鲁迅一家需要不断去跨当铺的门槛地步,败落也就相当彻底了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
(二)鲁迅家道中落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
鲁迅说:“周围的人全都变了脸,在皇甫庄大舅父家的人便称鲁迅他们是乞食者 。大舅父是外姓人变脸也就算了,但是同住在一座新宅里的本家亲戚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昔日赶前赶后恭恭敬敬,现在侧目而视,过去笑脸相迎、亲亲热热,现在冷眼相投,对小鲁迅不无恶意的流言也在院中传播开来,至于各房要将坏房子分给给鲁迅家更是公然的欺负了 。自家人尚且如此,城中一般市民就更不必说,无论出当铺还是进药房,路旁行人的指指点点、轻蔑讥笑,犹如苍蝇一路跟着鲁迅送他跨入自家的房门 。”
这是鲁迅真实的记忆,他是周介孚的长孙,按照旧时的习惯,祖父和父亲不能理事,顶门立户的重担就要移到长孙的肩头,鲁迅自然也不例外 。鲁迅在父亲病后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尤其是对外界的交涉几乎都由他出面 。他才十几岁,却已经不再有少年人的任性的权利,他必须像成年人那样承担责任 。命运已经不允许他像孩子那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
他面对造物主的苛待只有咬紧牙关默默的忍受 。即使迈进家门,把那在当铺的轻蔑和歧视中换来的钱交给母亲,他也从不说什么 。鲁迅遇上祖父和父亲发脾气摔东西也总是转身走开,不多搭理,他把一切都独自咽下肚中 。
鲁迅在经历了这许多变迁、感受了众多的变脸之后,长妈妈始终如一的关爱让幼年鲁迅记忆犹新 。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朝花夕拾第二章人物介绍)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