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邪神免费阅读(灵剑尊小说免费阅读)



逆天邪神免费阅读(灵剑尊小说免费阅读)

文章插图
从2001年开始,日本的年轻女性就开始在手机上编故事,以一系列文本信息的方式上传到网站,其他人可以在网站上读到这些故事,也可以对此发表评论 。这类故事后来发展成连载的“手机小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一些手机小说的网上读者多达数百万 。
这种现象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他们开始把手机小说印刷成书 。截至2009年年底,手机小说已经在日本畅销书榜单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2007年销量最大的三部日本小说起初全都是在手机上写成的 。
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它们的起源 。据日本采访人员纪尾西所说,手机小说“绝大部分都是用短句写成的爱情故事,具有手机信息的典型特征,很少有传统小说里常见的情节描写” 。
【逆天邪神免费阅读(灵剑尊小说免费阅读)】一位网名叫Rin的21岁日本青年是最受欢迎的手机小说作家之一,他向纪尾西解释了年轻读者抛弃传统小说的原因:“他们不读职业作家的作品,因为作家们写的句子太难理解了,他们的表达刻意追求冗长啰唆,而且他们也不熟悉自己描写的故事 。”
手机小说广受追捧的情况可能是日本所独有的,因为这个国家热衷于一些独特的潮流,然而,小说的变迁已经证明了阅读方式的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催生写作方式的变化 。
2009年,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反映网络影响图书写作的迹象 。专门出版科技书籍的美国出版商奥莱利传媒公司在这一年推出了一本关于Twitter的新书,这本书是用微软公司的演示软件PowerPoint创作完成的 。
该书发行了纸质与电子两种版本,在介绍该书时,该公司总裁蒂姆·奥莱利表示:“我们很久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网络传媒对图书情节、叙事方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绝大多数图书仍然以不间断的叙述这种旧模式作为它们的组织准则 。我们采用了类似网上内容的独立页面模式,每一页都可以单独阅读(最多是两三页连在一起读) 。”这种“模块化结构”反映出,随着读者对在线文本的不断适应,他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 。
在图书写作方式和表现方式上,有些变化将会是十分显著的 。西蒙舒斯特公司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出版社,他们已经开始出版在虚拟书页中嵌入视频内容的电子小说 。这种混合体被称为“视频书” 。
其他公司也在各自出版的作品中进行过类似的多媒体实验 。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发行人朱迪丝·克尔(Judith Curr)在解释视频书背后的推动力时说:“人人都在努力思考,在21世纪怎样才能实现图书和信息的最佳结合,你不能一成不变地仅仅提供线性文本了 。”
图书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其他变化将会是很微妙的,并且这些变化发展得很慢 。譬如,由于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网上搜索来寻找要读的书,书的作者必将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斟酌词句以适应搜索引擎,而这正是当今博主及其他网络写手习以为常的写作方式 。
史蒂文·约翰逊大致勾画出了一些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家和出版商会开始考虑单独的页面或章节在谷歌搜索结果列表中如何排名,有些片段经过精心设计,显然是希望吸引搜索访客 。面向潜在搜索者,给每个段落加上描述性标签 。为了使排名靠前,章节标题经过反复调整 。”
观察人士相信,社交网络功能融入电子阅读器只是个时间问题 。一旦融入这种功能,读书就会转变为一种类似于团体活动的行为 。在浏览电子文本的时候,我们可以彼此交谈,也可以传递虚拟笔记 。我们将会订购新型服务,自动对我们的电子书进行更新,添加其他读者的评论意见和修改内容 。
图书未来研究所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中心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该研究所的本·弗什波夫(Ben Vershbow)说:“书中很快就会出现关于本书的讨论,这些讨论既有现场交谈,也有通过批注形式进行的非同步交流 。你将可以看到还有谁在读这本书,并且可以向他们发起对话 。”
科普作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一篇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中甚至提出,我们将会在网上举行剪贴聚会 。我们会对旧书进行一些零碎的修补,使之成为新书 。他写道,“图书一旦实现了数字化,就可以分拆成单独的页面,或者进一步缩减为一页当中的许多片段 。这些片段可以重新组合,成为重新编排的新书”,而这些新书随后又可以“出版发行,在公众之间相互交换” 。
上述这种场景可能会出现,也可能不会出现 。但是,网络把所有传媒都转变为社会化传媒的趋势看来是无法避免的,这种趋势将会对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进而也会对语言本身产生深远影响 。
与默读习惯相适应,书的形式也会发生转变,一个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私人化写作的发展 。作者可以假定全神贯注的读者在理智和情感上都能深深地沉浸在书中,这样的读者“最终一定会来的,而且会对他们心存感激”,他们很快就摆脱了社会性语言的固有限制,开始探索独特的文学形式,其中一些形式只能存在于书页之中 。
我们已经看到,私人作家获得的新自由带来了写作试验的大爆发,这些试验扩大了词汇量,拓展了语法边界,并且在一般意义上提高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既然阅读背景又一次面临转变,要从私人化的书页转移到公共性的屏幕,作者必将再一次做出适应性改变 。他们会越来越刻意地加工自己的作品,使之适应评论家凯莱布·克雷恩(Caleb Crain)所说的“群体化”阅读环境 。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寻求归属感”,而不是为了获得启迪和乐趣 。随着人们对阅读活动社会性的关注全面超越对文学性的兴趣,作家必定会舍弃文学创作的艺术鉴赏要求和大胆试验做法,转而钟情于四平八稳、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 。写作将会变成一种记录聊天内容的手段 。
电子文本具有临时性的本质属性,这种性质必然也会对写作风格造成影响 。印刷图书是一件已经完工的精美物品,油墨一旦印到纸上,书中的词句就无法抹掉了 。对那些最优秀、最负责的作家和编辑而言,以尽善尽美的作品作为出版活动的最终结果,这是长期渗透于他们内心的热切愿望,甚至是焦急渴望—以追求传世不朽的眼光和态度写作 。而电子文本是暂时性的 。
因此在数字化市场上,出版发行变成了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断断续续的事件,电子书的修订可以无限制地进行 。即便是在把一本电子书下载到联网设备之后,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动更新——就像今天软件程序的自动更新一样,这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
写作过程宣告结束的感觉没有了,这很快就会改变作者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 。力求完美的压力即将消失,一起消失的还有这种压力带来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严苛要求 。作家设想情境和写作态度发生的小小变化,最终怎么会对作品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只要看一下书信发展史就会明白 。比如,19世纪的私人信函跟我们今天所写的私人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迥然不同 。我们习惯于非正式的直白表达,从而造成了表达方式的日趋萎缩,也导致了修辞技巧的不断丧失 。
毫无疑问,电子书具有的连通性及其他特点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就像凯利所说的那样,我们甚至可以把数字化看成一场解放运动,这是一种把文本从书页中解放出来的方式 。不过,这种解放的代价是孤独的作者和孤独的读者之间私密的智力联系的进一步弱化——如果这种联系不是彻底终结的话 。
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唤醒了人们,深度阅读随之成为普遍流行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寂静是书中含义的一部分,寂静是读者思想的一部分” 。今后,深度阅读将会持续式微,完全有可能变成规模越来越小的少数知识精英群体的专属活动 。换言之,我们将要回归历史的常态 。
本文编辑整理自《浅薄》一书
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上市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点击下方 蓝字 阅读文章
▼点击阅读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