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我们先来看一个肀(yù)字,这个字古同“聿” 。在《说文解字》中“肀”并非部首,其实应该立为部首,我们看甲骨文拓片图一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一:甲骨文合集822正
如果将甲骨文和金文并列,如图二,就是手执笔书写之形,应为笔的本字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二:甲骨金文中的“肀”字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三:帇的异体字
还写作疌(见图四),相当于“捷” 。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部首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四:帇的异体字
《说文解字》:帇,手之疌巧也 。从又持巾 。凡(篆书见图五)之属皆从(见图五) 。按许慎的解释,字形象以手持巾,劳作之形 。我们认为下部并非从巾,只是加上了一横,指事在其上书写的材料,比如:竹简、木牍,丝帛等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五:《说文解字》中的帇部
聿(yù):所以书也 。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从一声 。凡聿之属皆从聿 。聿,本来就是笔,后来被借用作语气词,这才加的竹字头,造出笔字 。我们认为“聿”也是笔的本字,也就是说肀、帇、聿都是笔的本字 。
由聿孳乳为书画字,书画繁体字作書畫 。
書:《说文解字》:箸也,从聿者声 。就是用笔书写之意 。
畫:《说文解字》:界也 。象田四界 。聿,所以畫之 。凡畫之属皆从畫 。就是用笔划分田界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六:甲骨文合集正的画字
肃,繁体字作肅 。《说文解字》:肅,持事振敬也 。从聿在(即淵,简体字作渊,渊本字,指回旋的水流)上,战战兢兢也 。执笔写字是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加之处于深渊之上,更应小心翼翼,分外谨慎了 。
一般认为笔是由蒙恬所造,《太平御览》引《博物志》:“蒙恬造笔 。”
据晋代崔豹《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 。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 。蒙恬造笔,卽秦笔耳 。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 。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 。”
1959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49号东汉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芯出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裼色的毛,笔杆上刻有隶书“白马作”三字,印证了崔豹的说法 。


说文解字作者(生僻字)

文章插图
图七:文房四宝之一:墨
刘熙《释名》中说:笔,述也 。述事而书之也 。也就说把口语经过加工记录下来就是 。
不过,考古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上挖掘的15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书写工具,有铜削、竹片、小竹筒,包括一支完整的毛笔,笔毛是围绕在笔杆一端,用丝线缠住,外面再涂上漆 。
最早的笔,并不是用毛蘸墨书写的 。元末学者陶宗仪《辍耕录》就说: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 。竹挺笔,就是将细竹子尖部锤砸出丝,然后漆用以书写 。其实,从考古发现来看,墨在商代已经用于甲骨玉石之上了 。1957年在湖北一座秦墓出土了三支竹杆毛笔,证明秦朝时的毛笔是将竹管下端挖空,填入兽毛的制成 。
对于传说中的的蒙恬造笔,清代学者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笔不始于蒙恬明矣 。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 。”
需要注意的是隶字,并非从肀,与笔无关 。《说文解字》:隶,及也 。从又,从?省 。又,持?者,从後及之也 。凡隶之屬皆从隶 。字形象有手从后抓住尾巴之形,就是“逮”的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