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道教作为我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它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身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道教和道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先秦道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则是东汉年间初具规模的一种宗教 。即便一个是哲学流派,一个是宗教门派,但是两者渊源颇深,道教的众多理论起源于道家 。道教建立者封老子为教主,将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经典著作,并将其定为门徒们必须研习的功课 。
历史上有不胜枚举的文人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但是却都以修仙为目的 。可以说人的伟大之处即是在有限中求无限 。古人亦是如此,古人热衷于修仙,这就是一种需求超越生命之局限的理想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中自有一番波浪壮阔的气势在 。
道教便是在古人追求这种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成仙是道教徒的最终目标,他们坚信达成此目标之后便可以实现长生 。
道教中提出的成仙理念被许多唐朝文人所接受,李白便在其中 。他有着谪仙人的称号,由此也能看出他受道教的影响颇深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谪仙”就是由天上的神仙世界因罪被流放到尘世的仙人,在人间谪仙只能算是暂时的寄居,当在人间经历够足够的磨难之后,就可以重新回到天上继续当神仙 。李白的“谪仙”之名是贺知章提出来的,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同一年的秋天李白和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会面 。
这次的相见,两人都对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白在自己的《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详细描叙了当时会面的情形“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
贺知章赋予李白的“谪仙人”称号既符合李白慕道求仙的精神追求,又深深契合了他傲岸不谐的个性 。自此以后李白便以“谪仙”为人生定位其心性行为、诗歌创作等诸方面都有意识地开始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仙风 。
对于“谪仙人”的赞誉,李白是深以为然的 。此后李白在作品中便经常以“谪仙”自诩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根据道教理念,人在不断修行之后便有成仙的机会,凡人羽化登仙之后不仅可以长生不老,更可以飞天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仙人飞翔的神话记载 。道教体系的神仙吸收了道家中神人和至人的翱翔天空的特征 。他们也将凡人成仙的过程称为羽化,因此羽人或者羽客便是仙人的别称 。
唐诗中的羽化者也是仙人之意 。唐代的诗人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也追求仙人飞天,他们也有一个飞天梦,李白这位诗人的飞天梦更是从未断过 。
蜀地多仙山,这里不但是李白的故居,还曾是道教的发源地 。天然封闭的地理环境,极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使得道教在这一宝地迅速扩展 。
从小生活在道教氛围浓郁的蜀中,李白自然免不了接触道教知识的洗礼 。他度过青少年时期的昌明县县西南四十里的紫云山就是道教胜地 。這樣一個環境對青少年李白影響很大,使李白從小就瞭解並接受了道家道教思想,他曾表示自己五歲就能誦「六甲」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除了受故乡的影响,李白醉心于道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存在着不得不细说的联系 。
为实现飞天梦,古人想出了多种办法 。李白这位唐朝诗人原也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却仕途不顺,道家体系的恰满足合他对摆脱现实的需要,他便将自己的理想转到修道生活中去 。
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将成仙的修炼之法转化为实践,到了唐朝各种修炼之法更是呈喷涌之势出现 。
葛洪将服食金液和丹药当作修成仙的最根本途径,其《抱朴子内篇》也成为道教外丹修炼的的重要理论著作 。由于葛洪的影响力较大,自此百年间,炼丹之术一直有继承者,并且在唐朝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
早在初唐,人们就十分推崇炼丹之术,这其中离不开外丹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的缘故 。这个时期,人们在炼制金丹和服用金丹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唐玄宗就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崇道者 。玄宗公开表示自己梦到过道教的重要人物——老子 。他会有这种行为,除了自己本身尊崇道教,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背后的政治目标 。宗教历来都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控制普通百姓的重要工具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玄宗也想通过神化老子为自己的李唐王朝找到一个有力的保护神,利用道教教主老子控制人心,为的就是巩固其统治制造政治舆论 。于是玄宗不断追封老子封号,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至尊地位 。
在他看来,道教中的《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对治理国家大有用处,是“以道化人”的重要工具 。这些著作推广下去,可以让让民“不争”,形成淳朴的民风,这样一来想要实现长久的统治也就是一件易事了 。
同时他认为可以借用道教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道教所具有的这一功能是玄宗乐于推广道教的又一重要原因 。
为了使道教思想更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去,玄宗对道教的主要传播者——道士和修士们礼遇有加,道士张果便深得唐玄宗的宠信,玄宗甚至一度想将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张果为妻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唐玄宗将道教抬高到皇家宗教的地位,道教更是凭借皇室特权一跃成为李唐国教 。道士甚至享有犯法不受俗制处罚的特权 。
皇帝亲自召见道士、封官赐物、亲授法篆,以道士为师,册封正一派的张陵为太师和茅山宗陶弘景为太保,将《老子》作为科举的重要考察书目,这也就以为着将崇道纳入了教育体系 。皇帝还亲自注解《道德经》以颁示天下,掀起全国上下大学《道德经》及《庄子》、《列子》等四经的热潮,并把《道德经》奉为诸经之首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崇道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风潮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仍旧热衷于炼丹修行 。事实上,除了唐玄宗,唐高宗在晚年也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服食丹药 。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在初唐时期,道风浓郁,物质条件丰盛的情况下,又有帝王的热衷和推崇,此时的文人们自然也会紧跟时代风尚,李白也不例外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唐代诗人中与道教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李白,炼丹和服食丹药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之时,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一般文人都不同程度地倾心丹药的情况下,寻仙炼丹也成为李白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为其诗歌创作增添了特殊的题材和内容 。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名山道观、遍访有道高士、金丹炼师,始终对炼丹服食抱有浓厚的兴趣,而道教的成仙之学也成为李白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独特主题 。
蜀中时期的李白即己有了求仙访道的实际生活但李白蜀中时期的游仙访道活动主要集中在漫游名山、隐居学道和结交道士、仙人等方面 。这个时期的李白还没有接触丹药,所以李白此期的诗文也很少涉及到炼丹服食 。
李白在政治抱负落空后,无颜回家,于是东游梁宋访道篙山,在篙山期间,李白访道求仙的热情空前高涨,此期他曾去寻访过开元年间的那位著名女道士焦炼师 。这位焦炼师 。在当时颇具盛名,有着超高的修为,被很多人尊为“女神” 。李白想拜其为师,可惜却无缘与之相见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开元二十年冬李白的两位道友元丹丘和元演来访李白,随后三人一起去随州拜访了胡紫阳 。
胡紫阳也是唐代的著名道士,曾被朝廷召为道门威仪和天下采经使 。他九岁出家,师从当时著名道士李含光,为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后来元丹丘即正式拜胡紫阳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 。在这个过程之中,李白不仅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道友,而且还从名师胡紫阳那学到了许多求仙的知识 。正如李白自己所说“欲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 。
天宝三年入京还不满三年的李白便被玄宗赐金放还了 。不难预想离开长安的李白会是何等的幽愤和痛苦 。
李白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在朝堂之上施展拳脚,却未曾料想到政治生活的黑暗 。仕途的险恶程度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李白的从政之路走得很辛苦,正当自己怀凌云壮志之心渴望做出点实质行动之际,却被现实情况打击到一败涂地 。仕途上的不如意,使李白产生了鄙弃世俗,渴望离开尘世、隐居遁世的思想 。
最终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正式成为了一个道士,从此对道教的痴迷更甚从前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李白醉心道教,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他追求享乐人生,倡导及时行乐,这主要表现在他的饮酒诗中 。李白嗜酒,已是千古闻名,他在诗中反复申述饮酒之乐 。
以《将进酒》为例,这首诗将一把豪放不羁的气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尔同销万古愁”一句,指出酒具有“销万古愁”的重要作用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转瞬即逝,人生苦短,所以才需要在“得意”之时“须尽欢” 。李白沉溺饮酒的同时,更对自己的“才”相当自信,总以为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 。
李白喜酒,喝到高潮酒意正浓之时,就伴之以舞蹈助兴 。在他的脑海中,曾无数次地幻想过神仙世界跳舞歌唱的画面 。神仙生活之所以舒适惬意、羡煞旁人,视觉观感的声色享受是不可忽视的 。“出舞两没人,飘若云仙 。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中对现实歌舞的描写,正是对天上神仙娱乐生活的遐想 。
到了晚年,李白依旧没有减弱自己对炼丹修仙的热情 。在《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一诗中写下了“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的句子,表达了自己想要炼丹的心情 。
李白通过大胆的夸张和飘逸的浪漫,将现实的人生表现得惊天地、泣鬼神、撼山岳、震江河 。道教使李白整个人和诗都携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豪气和仙气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李白游仙诗中往往将关注点放在自身能否成仙如何成仙等修炼的实际问题 。李白对神仙道教的渴望从未断绝,为求仙学道他一生不懈地踏访名山、炼丹服药,而其于学道求仙过程中创作那些游仙诗中便经常会体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自我仙化意识 。
李白把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转而寄托到他所向往的神仙世界中去,企图通过游仙这一形式发泄愤慈、追求解放 。但是积极入世始终是李白游仙诗中的主流思想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他的才能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于是他才想象理想中的仙人是会爱戴他的 。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些诗句都明显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意义,发泄了自己的愤滋 。道教为李白留出了一片安乐的精神净土 。
李白的一系列文学创作都将道教思想和自身性格化为一体,表现出壮阔、飘逸、雄浑、辽远的诗歌境界 。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谪仙人”李白与道教的渊源

文章插图
李白对于神仙自由生活的渴望,对于仙界的向往和对于金丹之事的信奉热情始终不减 。所有这些都是以李白道家道教思想的全面接受和对于现实生活的苦闷为基础的 。李白一生都在做着神仙梦 。
有学者认为,道教神仙思想绝不仅仅体现在李白的游仙诗等著作中,更重要的是他吸取道教的某些观念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不顾一切冲破尘世对自己的束缚、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与肯定等等表现都和道教有着间接的联系 。总的来说,李白在艺术上是将道教思想广泛、深刻地向积极方面发挥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