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陷入此种循规蹈矩之网的人应该怎样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只被赋予一次生命机遇、带着希冀和失望、悲哀和恐惧、对爱的渴求、对空虚和分离畏惧的人呢?”
“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而告终” 。
《爱的艺术》的作者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人本主义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他是上世纪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之一 。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在二战时赴美国避难,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工作 。
弗洛姆的主要作品有《逃避自由》、《自我追寻》、《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爱的艺术》被认为是当代爱的艺术理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956年首次出版书籍几天就销售一空,之后多次重印,被翻译成32种文字畅销不衰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弗洛姆的研究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他认为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与因孤独而产生的分离焦虑的对抗,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投入其中的感情,只有具备成熟健全人格的人,才能正确爱人,并得之所爱 。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完美的爱的难获得,就不去寻找 。弗洛姆在书中试图告诉读者不同爱的形式及本质,以及如何完善自己,获得真诚之爱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艾里希·弗洛姆
爱的来源,是克服分离焦虑的产物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们克服分离焦虑的产物,分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孤独 。个体有融入群体、与他人产生联结的需求 。即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 。
哈佛曾有个“成人发展研究计划”,计划从一九三八年开始,历时七十多年,跟踪研究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七百二十四位男士,关注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状态,如事业、家庭、心理健康等 。
积累大量数据表明:真正让一个人感觉幸福的,并不是财富、权力、名利,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越能和他周围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包括朋友、家人、社群等)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他就会越开心,也越长寿 。而那些长期生活得孤独疏离的人,越容易陷入沉闷抑郁的状态,身体健康和记忆力也遭受恶劣影响 。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是这项计划的第四任负责人,他还曾以此为主题举行“什么使得生命美好”的演讲,阐述了个体对孤独的恐慌、对与他人联结的需求、对爱与被爱的渴求 。
人是有情感的个体,人对自我生命的了解,对所处的人类社会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个体的无能为力,又没有可以依赖、依靠的人,这些感知让他意识到孤独 。
孤独即表示与社会的联结切断:一方面意味着他没办法行使自我的作用,不能把握世界 。另一方面意味着社会不需要他的同时也无法侵犯他,个体被隔离在自然事态之外,脱离于群体与环境 。这样既不被需要也不能占主导的地位让人陷入分离焦虑之中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他必须将自己从孤独的牢笼中拯救出来,融入群体 。那如何做才能与社会达成和谐?
其实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行动来融入群体 。例如古时的群居,除了抵挡来自于自然界的恶劣天气及野兽的侵袭外,另有对抗孤独的用处;宗教仪式,是通过信仰让人们集合在一起;再比如有人沉溺于酒精或药物,本质是他孤独,精神空虚,才借助于此寻求刺激 。
除此外,人们为了融合群体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附合众议 。因为他知道如果行为或观念与众人相悖,就会被当作另类,于是学会了掩饰观点而与他人一致,以避免被排斥 。这就形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
最后一种融合群体的方式比较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获得 。如画家、作家、工匠等 。他们通过与作品融为一体,来与世界产生联结;还有人隐居山林,似乎是与群体隔绝,但是却在与自然为伍 。他并没有被分离,仍与世界有所交集 。
以上三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了孤独,但从人际关系面来说,并没有真正克服分离焦虑,生而为人的孤独并未完全缓解 。
能够从根本上对抗孤独,克服焦虑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爱与温暖 。
弗洛姆在书中说,“人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中解脱出来” 。
于是,人们产生了对爱的渴求,这种渴求感促使人去努力、去寻找,它让家庭、种族、社会得以繁衍,它是维持人们激情的力量 。
爱,也由此而产生 。
那么,产生的途径是怎样的呢?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爱的误区,爱是一种艺术,通过给予获得弗洛姆认为,爱通过给予才能获得,想要给予成熟的爱,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首先要有完善的人格,一个具备忠诚、责任、自制这些良好品质的人,才有能力给予别人健康的爱,而这些品德如此难能可贵不易拥有,所以,注定获得完美的爱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其次,还要认识到爱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对应的知识,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投入的感情 。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爱没有可学之处,它只是一个虚妄的概念 。持此观点的人一般是陷入了几个误区:
一是认为爱只是感觉,是否遇到取决于运气 。这类人将爱单纯地看作是被爱 。他们用既定的方式来界定被爱的条件 。比方说男性认为具备了财富和权势即会被爱;女性认为美貌及性感即会被爱 。
有以上这种认知的群体会认为自己硬性条件不达标才无追求者 。这种认知无形中阻碍了自己获得爱的途径 。
二是把爱设想为是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 。这类人会认为没有遇到可以爱的人,那怎么会有爱呢?他们不懂自己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去爱 。
他们衡量是否可以爱一个人,是介于自身的价值 。
“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 。
如果他遇到和自身价值最相匹配的对象时,爱情便发生了 。
即在他们看来,爱情发生的本质就是等价交换 。
虽然弗洛姆不认可这种爱,但承认它的存在,“在一种交易盛行和奉物质财富为首要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爱的关系遵循统治商品交换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同规律,这是毫不奇怪的 。”
这类爱因为价值匹配在一起,当价值与利益消失,爱的持续会很困难 。
三是将开始的激情与持久的爱相混淆 。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的人会产生强烈的爱慕感觉 。但时光易逝激情难再,两人终会厌倦 。于是他们认为彼此没有爱了 。
于是争吵、分手随之而来 。
以上是人们在两性关系中,对爱的看法的几种误区 。这几种误区无一例外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将爱看作一种感觉,而忽视了爱的本质是给予,你通过给予而获得 。但给予并不是一味奉献,而介于你自己的心甘情愿,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行为 。
那么这种给予具备是指什么呢?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爱的真谛,爱是给予,通过给予而获得这里的给予不是施舍不是丧失,是可以帮助他人的能力,通过给予意识到自己的强大与财富、存在的价值及功能,以及对自我充沛的生命力的认可,是一种让人倍感愉悦的体验 。
给予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
在物质领域的给予意味着富裕,“并不是拥有很多财物的人就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 。通过给予,他意识到自己被需要,是一个可以为他人提供方便的人 。
然而,物质领域的给予仅是小方面,有意义的给予属于人的领域,是精神层面的 。他把自身好的特质传递给他人,如知识、爱好、情绪等,别人因他而复活 。他的博学激发了他人的求知欲;他的乐观激发了消极的人对生活的热情;他的责任感激发了别人的关爱心等 。因为他,对方有了充沛的生命力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这是最高级的给予 。
那么对于他自己的回报是什么?是对方反馈过来的被激活的东西,反过来给予他的正向回报 。他无形中也在接受,他成了获得者,而另一个人,无意中又成了奉献者 。
双方在给予的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物质,他们享受共同创造的生活,达到了精神上的同频,心灵上的共鸣 。
即“爱是创造爱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 。不过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具备完善人格的人,能够给予爱的人 。而对方也是一位因被给予而成长,懂得这份给予并能够回馈的人 。
因为给予而获得,因为获得而回馈 。
如同马克思所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 。如果你在恋爱,但是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 。
不只在爱情关系中,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例如老师教学生,让学生成为有学识的人;创作者创作作品,使阅读者有收获;演员表演,受到观众的称赞;父母孕育孩童,得到孩子的依赖与信任,等等 。
他们的爱都不只是给予,更是在给予的同时获得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
爱包含其他因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爱通过给予而获得 。除此外,爱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如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
关心:爱是对所爱对象的关心 。爱会激发人奋斗的力量,你为所爱之人或之物努力 。你爱你为之努力的对象,同样你为你所爱的对象而努力 。如果人或物无法激发你的关心和努力的动力,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爱 。
责任:这是一种自愿行为,不管对方有没有表达需求,你都会有所反应并行动起来 。如父母对子女的爱中,责任指对孩子成长状态的负责;成年人的爱中,责任是指关注对方的精神需求 。
尊重:是责任的基础,我们不能用责任的名义去绑架他人,而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应该顺应他自身的规律与意志,而不必屈从于任何人 。
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尊重,是对孩子的成长方向作引导,而不是将孩子作为完成自己未尽的人生理想的工具;伴侣间的尊爱,是认清对方是独立的个体,有爱好追求,而不是服从于你的意志,没有自我主张的附庸 。
能够尊重别人的人都是懂得个人意志的可贵,承认自身的价值,并维护自身尊严的人,他们推已及人,善待他人,处之令人如沐春风 。
了解:尊重他人的前提是在了解的基础之上,了解建立在关心的基础之上 。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一个人,才会深入了解对方 。
最打动人心的了解是什么样的?你只起了一个势,我就知道你在想什么了;你并没有明显表露出情绪,我便知道你不开心了 。
关心、责任、尊重、了解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互为基础 。只有成熟的人、成熟的爱,才会将这几种特质融合到一起 。
健康正向的爱让我们对抗孤独与分离,去除人与人之间的屏障,产生与他人联结的能力 。只有两个人都从自身存在出发,给予对方充沛的能量,爱才会发生且持久 。这种发自内核的积极的能量流动是爱存在的基础,它让我们携手努力、前进、对抗悲哀与喜悦、荒谬与无知,认识到生存的本质及生命的意义,它也让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因为对方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







提出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成熟势力说心理学家)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