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们|把医学的“蝴蝶结”扎好

_原题为:把医学的“蝴蝶结”扎好
患儿们|把医学的“蝴蝶结”扎好
文章插图

特约采访人员 郑艺姝
通讯员 江小千
一年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中心,福建省儿童医院正式揭牌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福建结束了没有省级儿童医院的历史。
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业务骨干,“80后”副主任医师吉炜被选派为该院首批常驻福建的专家,担任福建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
患儿们|把医学的“蝴蝶结”扎好】在福建的医护同事们看来,吉炜谦逊、细致,工作非常投入,力求尽善尽美。
十几年前,小儿心血管专业还是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工作中,吉炜观察到,积极开展小儿心血管方面的诊疗能够极大改善患儿的预后,乃至影响他们的人生。之后,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医学的追求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一天晚上,一名遭遇外伤、需要急诊手术的小姑娘被送到医院,当天值二线班的院内知名专家亲自为她进行了手术。术后醒来,小姑娘指着固定绷带打成的结对查房医生说:“这个像我绑头发的蝴蝶结一样漂亮。”这句话引发了吉炜的思考:“若能把日常工作都做得像那个蝴蝶结一样扎实而富有美感该多好,既为患者治病,又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吉炜说,能够像大专家那样攀至医学高峰是许多年轻医生的梦想,但即便一时实现不了这个梦想,也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
吉炜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这个阶段,他开始明白,面对疾病,不仅需要单兵“作战”能力,更需要高效协同的“作战”素养。“医学是科学和实践的结合体,要始终保持对临床现象的好奇,通过深入的临床实践,快速高效地将知识点转化为技能。同时,医生要有担当,综合考量病情、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吉炜说。
对吉炜来说,对自己医学之路影响最大的人是恩师李奋教授。“老师经常叮嘱大家,评价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手术做得好不好,还要看其思维能力的高低。”这句话,吉炜一直铭记在心,并时刻提醒自己。
心脏病学领域有一些看起来似乎是“悖论”的诊疗思维。比如,为心衰患者使用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beta受体阻滞剂,作为抗心衰治疗药物;因过缓的心率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反而会使用增快心率的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吉炜介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临床决策常常充满挑战,而他也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儿童心脏起搏电生理,并开展对儿童心脏节律异常与心功能方面的诊疗和基础研究。
2020年,吉炜作为第一作者,将儿童左束支起搏治疗的先进经验发表在国际心脏起搏治疗领域权威期刊《欧洲起搏》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吉炜介绍,儿童左束支起搏是儿童心力衰竭最先进的器械植入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生理性起搏方式之一。该治疗手段在成人心脏领域的应用开始于2017年,此后逐渐应用于儿童心衰领域。吉炜希望,通过成功的实践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让更多具备该手术适应证的患儿获得适宜的治疗,也为相关临床研究带来启发。
今年2月,吉炜开始常驻福建省儿童医院。他希望,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儿童心脏病方面先进的诊疗理念带到福建,造福该省及周边省市患儿。同时,引进该学科规范化培训模式,为福建培养一批高水准的儿童心脏专科医生。
根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和福建省儿童医院的定位,吉炜规划,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能开展心脏介入诊疗的儿童心脏内科,进而有能力常规性开展儿童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儿童先心病介入诊疗、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技术。
目前,吉炜已在福建省儿童医院工作了9个多月。他和团队完成了国内首台低龄婴儿肝静脉填塞术,福建省首台儿童左束支主干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术。此外,他们完成的低龄婴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与低龄婴儿心脏射频消融术均创下福建省手术患儿最低年龄及最低体重记录。
今年“六一”,吉炜专门来到病房,为患儿们庆祝儿童节。“想起那天吉炜主任拿着气球和小礼物走进病房,蹲着与患儿们聊天的场景,就觉得特别温暖。”福建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护士长黄颖说。
通过一次次挽救孩子的生命,吉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学使命和梦想。他常说:“我们守护着人口数量占比五分之一的儿童。而他们,却是祖国百分之一百的未来!”
医学是在理性中融入善良和温情。这是吉炜的座右铭,也是他一辈子努力追求的方向。
(福建省儿童医院 供图)(郑艺姝 江小千)
责任编辑: 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