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

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正式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做好大雪养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为来年的良好身体机能做好储备工作。那么,大雪节气应该如何养生呢?

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
文章插图
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上篇)
防寒保暖
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
文章插图

进入大雪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适宜进补
古曰:「秋冬养阴。」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
文章插图

由于地理环境各异,人们进补的食物是不同的。冬季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温热之品;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吃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冬季食补应供给身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现在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可常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的时候吃火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阳虚病人秋冬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注重养阴,补充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
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热之感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3. 因人而异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寒冷,合理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抵抗寒冷,但“进补”要因人而异。
一般体质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宜“慢补”,可适当吃些羊肉,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体质较好的人要以平补为主,少吃太过油腻的食物,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
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
文章插图

阳虚体质的人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心悸胸闷、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食补|大雪将至,如何养生防病(下篇)】若是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则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