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章起了这个名字,并不是为了做一个标题党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是危言耸听的吓唬大家,是因为最近身边好多朋友看了网上澳大利亚《那就是生活》杂志的一篇报道,具体内容是说一名女性,她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先是听力出现问题,接着出现了颅内感染,最终生命受到威胁,而导致这一可怕后果的罪魁祸首竟然就是掏耳朵的棉纤维。身边朋友都很关注这个问题,纷纷问我真的那么可怕吗?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掏耳朵这回事,在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耳朵里的耵聍。
耵聍的作用有哪些?一是抗菌:耵聍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表面筑起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下,可起到轻度抗菌作用,保护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温、保湿:耵聍可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让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三是防异物入侵:耳道皮肤的细毛被耵聍中的油脂滋润,可阻挡外界灰尘、防止异物和小昆虫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聍的存在客观上缓冲了传入耳中的声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剧烈的声响所震伤。
耳朵到底应不应该掏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不要随便自行掏耳朵!!!正常情况下,耳屎可以缓慢地从耳道内向道口移动,在人体进行咀嚼或者张口运动时自行排出。而人体无法自行排出的耳屎一般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耳屎推入到耳道的更深处,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闲来无事就喜欢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 甚至自己的小拇指,动不动就给自己或是家人掏掏耳朵,过一把瘾,却忽略了由此可能引起的大麻烦。其实,丁点耳屎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的听力,我们可以不用管它的。
清洁不当可致颅内感染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可以缓慢向耳道口移动,在人咀嚼或张嘴时自行排出。而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一般都比较坚硬或所处位置较深,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耵聍推入耳道更深处,结果是引发耵聍栓塞,以及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甚至对耳道造成永久损伤。因此,经常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 甚至自己的小手指掏耳朵的行为,并不科学。
掏耳朵为何会引发感染,能导致哪些疾病?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当它划伤皮肤时,细菌便会趁机侵入引起流脓或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掏耳朵时发现棉签上有血丝,却不太在意。但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相当于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不仅会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发炎、粗糙增厚,还会增加耵聍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湿疹等疾病。其实,看似洁白的棉签上滋生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未经消毒掏耳朵,在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引发感染。
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患上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对大脑来说就是风险,临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这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女士棉签掏耳后,引发颅内感染的原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掏耳朵本身就是一个危险行为。此时,如果旁人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的鼓膜可能就直接被捅破了。小的穿孔还好,大多数人可以自愈,大的穿孔则需要手术修补鼓膜。这样的病例门诊中并不少见。
顽固分泌物建议就医取出【 耳屎|嘿,不要再掏你的耳朵,小心引起颅内感染】如何正确清理耵聍呢?准确地说,其实没有必要清理耵聍,可以等它自行排出。当然,我们也可能遇到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比如,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用专业办法将栓塞的叮咛取出。对于耵聍栓塞,一般用3%至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3-4天后由医生在耳内镜下将耵聍冲洗干净即可。
另外,医生建议大家在游泳、洗澡时尽量避免耳朵进水,若不慎进水,可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后适当跳几下,帮助水流出。切忌不要粗鲁地用手掌密闭外耳道口,再借着压力向外拉,这样可能导致鼓膜损伤。游泳时戴上耳塞也是保护耳朵的一种好方法。
本文由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奎吉进行科学性把关。
参考文献
黄健.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
- 科普|【健康科普】“送烟=送危害”,过年了,我们要年味,不要烟味!
- 呼吸系统|送烟等于送危害,要年味不要烟味!
- 用情不专的人,还是不要挽回了
- 九言|愿你多多遭遇善意,永远不要身陷险恶
- 不要让“别人”毁了你
- 不要总是向异性朋友诉说自己婚姻不幸
- 袁进|VR视觉健康标准在穗发布 专家:VR使用不要超过45分钟
- 人老了,不管多有钱,都不要对这几个人太大方
- 过年了,我们要年味,不要烟味!|【巴东疾控】送烟=送危害 | 二手烟
- 结婚之后,我到底要不要贴补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