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爷爷|睡觉不老实可能是“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李爷爷|睡觉不老实可能是“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文章插图
李爷爷|睡觉不老实可能是“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有些人睡眠中会大声喊叫,手足乱动,好像在梦里与人搏斗,有时会打伤同睡的人或者自伤,甚至掉落下床。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天生的睡觉不老实,其实这种睡眠异常其实是一种病,医学上称之为“快速动眼时期睡眠障碍”(RBD)。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睡眠行为障碍可能是将来发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状”,最常见的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
RBD青睐50岁以上男性
市民李大爷向来是一个待人温和、举止文雅的老实人,但是每到晚上睡觉,就像变了个人,说梦话、尖叫、手舞足蹈、拳打脚踢,老伴经常被他的梦话惊醒,甚至被打伤,无奈夫妻二人只能分床睡,但李大爷自己在一个房间时老伴儿仍然经常听到他大声地呼喊及梦话。十几年过去了,夫妻二人都把这当成“睡觉不老实”,直到李爷爷从床上跌落、差点骨折,夫妻二人才觉得是“病”,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林永忠主任了解情况后,认为李爷爷很可能是患上了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林永忠主任介绍,RBD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行为和(或)发声的异态睡眠。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多见,约为女性4倍,甚至更多。RBD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梦境演绎行为。通俗地说,就是指夜晚睡眠中出现的各种与梦中一致的暴力、复杂的动作和言语,好像“梦境被演绎出来”一样。
RBD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
林永忠主任介绍,RBD的夜间言语的声音往往很大,可为大声喊叫、发笑、咒骂等,与清醒时患者的轻声细语相矛盾,甚至“判若两人”。RBD的动作多种多样,从微小的手部动作到更具戏剧性、暴力性、看似有目的的动作,如打斗、踢腿、抓取、坠床等行为,可对自己或床伴造成伤害,如擦伤、扭伤、骨折、脑硬膜下血肿等。RBD的夜间异常行为持续时间通常很短,醒后多数患者对生动的梦境记忆深刻,可以保留数天至数周,但对自己睡眠中“暴力行为”浑然不知。
RBD未来有哪些疾病风险?林永忠主任介绍,临床上多数RBD可能是将来发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状”,最常见的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RBD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诊断的金标准是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如果睡眠中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在做好睡眠期间安全防护的同时及时到医院检查。目前,RBD治疗的目标是减少梦境演绎行为的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确保患者和床伴的安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半岛晨报、39度视频采访人员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