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青表示,肿瘤患者的生存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MDT团队(多学科团队)的参与。药师通过医嘱重整、药物相互作用筛查、不良反应答疑等药学服务,可以给到临床医生建议和支持,共同完成肿瘤全程规范化诊疗。
“超适应证治疗”不能简单看作过度治疗
在临床上,有时会出现“超适应证治疗”和超指南用药的情况,由此造成的一些医患纠纷也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该如何看待“超适应证治疗”问题呢?
吴一龙认为,患者和病情是千变万化的,指南只概括了整体情况、多数情况,具体到患者,需要根据指南、按照适应证来进行调整,这是合理的。
对于“超适应证治疗”,吴一龙认为用“特殊情况”这一说法更为恰当。由于监管部门的审批速度经常滞后于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专门做出了一些规定,比如,中国已经获批的药物,针对某种适应证并没有批准,但是国际上如美国FDA、欧盟EMEA等都已经批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去使用,不能说是过度治疗,也不能说是超适应证治疗;如果任何国家都没有批准某种药的适应证,但是国际上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经公布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用药也是可行的。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在用药前医生必须让患者充分知情,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患者为什么考虑用这个药、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患者接受了我们才能使用。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纠纷。”吴一龙强调。
避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 医患要充分沟通
在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的道路上,少不了来自患者自身的挑战,例如认知误区、依从性差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吴一龙说,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容易被网络信息迷惑。如果一个基因突变的患者,忽视自身的疾病分期和变异基因情况,一上来就坚持要做现在热门的免疫治疗,显然是不对的。
“临床肿瘤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非常严格的标准界定什么药适合什么样的患者,不是说哪个药最热门就适合。”吴一龙说,有些患者容易轻信网络上搜索到的治疗方法,自己给自己治疗。还有讳疾忌医的患者,得病后不愿意接受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很快进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翟青也遇到过类似的患者,不遵循医嘱,盲目相信病友群中的信息,忽视个体差异化,盲目去自行购药进行自我治疗,给用药管理带来很多风险。
张绪超表示,有一部分患者对基因检测接受度不高,还有的患者道听途说某种靶向药物有效,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靶点就自行用药,这样做害处非常大,如果不是针对这一靶点的药,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那么,该如何扭转患者的错误观念,提高依从性呢?专家们都表示,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提高依从性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跟患者充分沟通,做好科普宣教工作,患者才能理解并接受。”张绪超说。
【 诊疗|肿瘤诊疗的规范化之路】声明:仅供疾病教育时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 那些充满了矛盾感的人
- 婆媳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恋爱中,一个人不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 被背叛的一方为什么会对抗?
- 经营感情的第一层境界是什么
- 退休之后,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 背叛婚姻的人不改变,却要被背叛的一方做改变
- 为什么被背叛者会陷入神经症式的痛苦之中?
- 老伴去世后,我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牙周组织|29岁女子整口牙掉了一大半!医生一看:剩下的全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