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病例骤减原因不明日本警惕第六波疫情

病例骤减原因不明日本警惕第六波疫情
□ 本报驻日本采访人员 冀勇
进入11月后,日本国内每天新增确诊病例降至200人左右。随着疫情趋缓,日本政府逐步解除疫情防控措施,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日常。同时,鉴于疫情时紧时松和部分国家疫情再次趋紧,日本也在积极充实医疗体制,以应对可能的第六波疫情。
确诊病例下降
日本不久前经历的第五波疫情是去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传染高峰,在8月最严重时全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曾达25992人。进入9月后新增确诊病例迅速减少,11月后大幅下降至每天200多人。
11月1日当天,日本全国新增确诊病例86例,自去年6月以来时隔16个月单日低于100例。同一天,东京新增确诊病例9人,自去年5月以来时隔1年零5个月降至一位数。在确诊病例大幅减少的同时,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也大幅减少。11月7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为零,时隔1年零3个月首次零新增。
随着疫情放缓,日本开始逐步重启社会经济生活。8日,日本放宽入境限制,有条件允许短期商务人士和外国留学生、技能实习生等中长期居留资格人士入境,但观光游客仍被禁止入境。放宽入境限制是今年1月日本强化入境限制,仅允许日本人及其配偶、拥有在日居留资格的外国人或其他“特殊情况”人士入境后,时隔大半年部分重启入境。
在疫情防控方面,9月30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解除紧急事态宣言,10月28日东京都把新冠肺炎感染的警戒级别首次下调至最低。为推动经济重启,日本各地10月底开始取消对餐饮店采取的缩短营业时间和限制卖酒的措施,允许在采取防疫措施前提下逐步恢复日常营业。11月1日,日本政府放宽东京都等27个都道府县的大规模活动参加人数限制,取消1万人的观众上限,改为“容纳人数的50%以内”或“最多5000人”的任一项。
更改分级指标
结合疫情放缓和社会经济重启,日本政府发布了新的新冠疫情分级指标,把评估指标由重视新增确诊病例数调整到医疗系统承压程度上。
日本政府新冠肺炎对策分科会议8日公布的新指标,确定了0至4级的疫情警戒级别和相应疫情防控办法。根据新指标,0级为保持新冠确诊病例为零;1级为有确诊病例但可提供稳定医疗的状况。在这两种警戒级别下,通过采取接种疫苗等基本防疫措施以恢复日常生活;2级为确诊病例出现增长倾向但可通过增加病床进行有效应对,在此级别下需要强化保健所体制,阶段性地确保所需病床;3级为如不对常规医疗采取一定限制将无法应对新冠病患的情况,需要采取在大城市宣布紧急事态宣言,对餐饮店和大型活动采取限制措施;4级为即使大幅限制常规医疗也无法有效应对新冠病患的状态,需要跨地区协调病床,采取“灾害医疗”的应对措施。
日本原有分级制度根据新增感染人数、病床使用率等7项指标,用4个阶段来评估疫情。规定如果一周内每10万人新增感染人数达到25人以上等,则为第四阶段,需要发布紧急事态宣言。
新指标把医疗的承压程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要求根据各个地方病床使用率、居家疗养患者等指标进行评价。结合新指标的公布,分科会议要求为避免出现医疗崩溃,要求利用病床数预测工具等,在较早阶段实施紧急事态宣言等强力防疫对策。
截至11月9日,日本全国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数达到93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74%,重症和死亡人数都大幅下降。针对疫苗接种取得进展,日本开始加速社会经济生活重启,并把疫情防控重点由减少感染人数转变为向感染者提供充足医疗上。
另一方面,第五波疫情中东京等大城市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大量感染者被迫居家疗养,造成大量死亡病例,也是制订新指标的依据之一。
提醒民众防范
对9月以后新增确诊病例急剧减少,日本普通民众大多感到不可思议,纷纷用“难以置信”“不正常”甚至“感到害怕”来形容。对确诊病例急剧减少的原因,日本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部分医学专家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冠疫苗接种顺利推进。目前,日本国内完成两针接种的人数已超过70%,60岁以上老年人更是超过85%,极高的接种率不仅极大降低了感染风险,还减少了感染后的重症化和死亡率;二是人流大幅减少。在第五波疫情中,日本政府先后在东京、大阪等地长时间实施紧急事态宣言,对商场、餐饮店和大型活动地采取限制措施,极大限制了人流;三是民众配合采取防疫措施。8月后随着日本全国感染人数激增,各地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民众因担心感染后不能及时接受诊治,积极采取了减少外出和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