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
81岁的刘伯突然晕倒在家
两三分钟后又自行苏醒
内心惴惴不安的他
决定到医院一查究竟
文章插图
检查发现,刘伯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约80%,植入支架即可解决冠脉狭窄这一问题。
正当他以为可以“大步槛过”的时候,接诊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下称“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样新教授却敏锐地判断,晕厥背后另有元凶,刘伯出院后可能会再次晕厥,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
为了找出真正的病因,陈样新教授在刘伯出院前为他安装了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并顺利通过这个“神器”发现了背后的真凶。
植入式心电监测仪
揪出晕厥背后元凶
上文所说的“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实为何物?
原来,刘伯入院后,动态心电图及头颅CT等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冠脉造影发现的严重冠脉狭窄问题,亦可通过植入支架来解决。
陈样新教授凭着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判断,这次晕厥并不是冠脉狭窄病变所能解释的。经多方考量,专家决定给刘伯安装植入式心电监测仪,以捕捉或鉴别晕厥是否由间歇的心律失常事件导致。
文章插图
▲出院前一天,刘伯在病房床边植入了心电监测仪,图为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及植入后影像。
一个月后,刘伯到医院复诊。陈样新教授在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同时,调取了刘伯体内心电监测仪所存储的数据记录。
果不其然,在某个凌晨,刘伯发生了一次持续长达46秒的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
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明确,刘伯再次被收治入院。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刘伯晕厥的“元凶”明确了,正是这险恶的室性心动过速。
文章插图
晕厥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40%的人一生中会有过晕厥发作,但由于晕厥发作具有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常规的检查方法常常无法明确诊断。
“研究表明,即使经过常规的无创和有创检查后,仍有近40%的晕厥患者无法明确病因,其中以心源性晕厥的概率最大。”陈样新教授进一步解释,心源性晕厥的危险性最高、预后最差,而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在明确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上发挥关键作用。
植入式心电监测仪能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自动记录,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指南和专家共识作为不明原因晕厥和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的卒中)的一线推荐。
磁共振兼容ICD
患者的“移动救护车”
为了有效预防刘伯晕厥再发,降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专家团队为刘伯植入了兼容3.0T磁共振的ICD。
文章插图
▲陈样新教授团队为刘伯成功植入兼容3.0T磁共振的ICD
陈样新教授介绍,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可在患者发生室速、室颤以及心脏停搏时,第一时间识别,并自动放电、起搏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堪称“移动救护车”。
传统ICD植入后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但是刘伯已经81岁高龄,又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未来有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可能。专家坦言,在几年前碰到这样的问题,会让临床医生陷入两难境地——不装ICD,患者将承受心源性猝死的极高风险;安装ICD,患者将失去接受磁共振检查的资格。
而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两全之策——兼容磁共振检查的ICD。陈样新教授为刘伯植入的就是最新兼容3.0T磁共振的ICD,孙逸仙纪念医院也是国内首批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医院。
文章插图
▲陈样新教授团队为刘伯成功植入兼容3.0T磁共振的ICD
据介绍,早在10余年前,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团队就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植入式心电监测仪(此前也叫植入式心电循环记录仪)技术,在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为无数患者明确了病因并给予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目前袖珍的新一代植入式心电监测仪可以使用大约3年,可以兼容3.0T磁共振,还能在床边植入,极为方便,特别适合那些偶发晕厥或隐源性卒中难以捕捉证据的患者。
采访人员 |周艳梅
编辑 |吴秋秋责编|张秀丽
【 孙逸仙|老伯晕厥的背后,竟藏有致命威胁?广东医生用神器来“排雷”】通讯员 |张阳 黄睿
- 老伯伯与太太结婚45年,如今他们却到了分离的路口
- icu|可怕!19岁女生减肥到55斤,突然晕厥,送进ICU
- 急性肾衰竭|70余岁老伯生命垂危 三次血浆置换才转危为安
- 刘老伯|一阵剧烈呛咳后,78岁刘老伯生命垂危!竟是一块猪蹄惹的祸
- 孙逸仙|心问题,新突破!广东医生用微创手术来“补心”
- 女子凌晨胃痛到晕厥,倒下前发信息让丈夫速回,丈夫秒回救了妻子一命
- 患者|缓解住院难问题!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启用日间诊疗服务中心
- 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22年护理岗位招聘启事
- 帕金森|突发晕厥怎么办?了解这些具体原因
- 厦门|厦门80岁老伯突发上腹绞痛、呕吐不止!医生:幸亏送医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