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号脉号出专业医生胃息肉

中医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职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特别是切,也就是把脉,又称号脉,看起来十分厉害,在一些影视剧中,还有“悬丝诊脉”,让人感觉很神奇。中医讲究科班、讲究代代相传,但是凭着恒心和悟性,有人可以自学医术,得悟一二。今天我们不妨听听小熊的故事。
1986年出生的小熊,在机关单位工作。2015年年初,小熊的父亲突然患病不能行走,而且病情发展很快,头一天还能正常走路,第二天就只能坐轮椅了。去了不少大医院就诊,各种检查,查腿、腰,都没查出原因。于是,他就根据父亲的症状上网搜,搜到一种脊椎型颈椎病,主要症状是突然间不会走路,走路脚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这种症状就跟他父亲的症状一样。然后,小熊就到医院让骨科医生给他爸开一个颈部的核磁共振 。刚做完,他就赶紧问医生:“我爸的颈椎怎么样?”医生说很差。医生这么说,他反而放心了,终于找到病根了。
作为一个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没有学过医药,他的许多同学却都活跃在医药一线。于是,他就托在济南、上海等医院工作的同学打听。西医权威给出的建议是必须做颈椎手术,成功率是80%左右,如果失败就有20%高位截瘫的风险。但如果不做,病情发展最终还是会瘫痪。考虑到手术风险很大,父亲也才60岁,他又向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打听,“你们学校有没有真会治病的、家里是祖传的中医世家的老师?”
同学告诉他还真有一个,老师的名字叫张静远,出自中医世家,自幼习医,后师从伤寒专家、孟河医派周春祥,给人看病效果非常好。得知这个消息后,小熊就用轮椅推着带着护颈的父亲去南京找张医生。张静远给小熊父亲号脉后,告诉他:“问题不大,可治。先开两副药,试一试。”那时,小熊爸爸的病已经发展到不能躺下,只能坐着,无法进食。张医生只开了三副药,小熊说来南京不易,想请他多开几副药,张医生特地说:“你爸病特别重,一下不能开太多,要看吃后反应再做调整。”回到家,第一副药吃下去两小时后,父亲就能吃饭了。中医的神奇,让小熊坚定了给父亲中医治疗的方案。
此后,每次他去换方子,只需把父亲的状况告诉张医生,张医生再调整药方。换方的间隔,从三天,七天,半个月,慢慢变成一个月。不间断喝了八个月汤药后,差点瘫痪的父亲竟然能拄着拐杖自己上下4楼,走两三公里。亲历奇迹,小熊笃定,中医真能治病。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小熊心想,为了父亲,不如自己学中医。于是,每次去换方子,他就早早地去,默默地站在诊室里观摩,看张医生怎么给人号脉,怎么给学生讲解。去得多了,张静远知道他想学中医后,建议他好好看看《伤寒论》,把《伤寒论》弄懂弄通。还说,如果《伤寒论》学好了,治他爸的病就没问题了。在张医生的指导下,他加入了一个中医学习群。自此,开启了他的自学中医之路。
他从网上买来中医药本科生的课程教材,学完了中医药大学本科的所有课程,如中医内科、骨伤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号脉、针灸、拔罐、艾灸、刮痧、正骨等每一样也都用心学习。
自学号脉的时候,小熊对着号脉定位图找脉,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熟悉。然后先从自己开始,再反复拿家人的脉象比较。他说,最早能找到颈椎病的脉,就是摸他爸的脉摸出来的。为练习号脉,小熊还曾到金山公园门口练摊,挂上“中医号脉,分文不取”的牌子。找他把脉的人很多,脉号准了非要他开方子的人也不少,仅去了两天,老被人盯着求医,他就再也不去了。
小熊几乎把业余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中医学习上。工作得闲,还时常拿同事朋友号脉实践,找感觉。渐渐地,小熊单位同事都知道了他会号脉,时常主动来找他切脉。有一次,江滨医院一位医生朋友也体验了一下。小熊摸完脉后建议他赶紧去做个胃镜,胃里长了个大息肉。因为没什么感觉,这位医生也没当一回事。过了大半年后,他做了一次胃镜,发现胃里的确有一个不小的息肉,赶紧就进行了手术切除。
医生|号脉号出专业医生胃息肉】 当初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小熊还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要读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四本医学经典。真正开始学习后,才发现中医的理论深奥而广博,要想学懂弄通必须精读。一本《伤寒论》,无论篇幅大小、无论段落长短,他都坚持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细读,而且反复地读。小熊说,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只有细细琢磨,才能举一反三。他说:“一本《伤寒论》,看完一遍,花了我三年多时间。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就查历代的中医名家的注解,一二十个字,花一两个星期学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