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EDG夺冠背后:青训生涯如“行尸走肉”,月薪6000元,有人最终被迫转代练( 二 )


付明的代练生涯至今已经两个年头 , 想起以前青训的日子 , 他说:“不后悔放弃 , 职业这条路太难走了 。 ”
而付明也只是众多青训生的缩影 ,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年龄不大的青训生奔赴自己的梦想 , 然后再离开 。
虽然和明星选手动辄几千万的身价相比 , 青训生几千块的工资并不高 , 但在电竞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李东看来 , 这属于正常现象 , “以青训生普遍18、19岁的年龄来说 , 相比同龄人 , 6000元的月薪算少吗?”他说 ,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 优质的资源总是会聚集在头部的几个人身上 , 而剩下的人 , 才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 而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 ”
不过 , 仍有一些青训生 , 他们坚持完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 , 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 但终其职业生涯 , 也未能取得成绩 , 没有受到过关注 。 他们有的转型主播 , 有的转型赛事解说 , 还有一部分人进入俱乐部成为管理或教练 , 但大部分人 , 最终还是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 。
俱乐部赔钱赚吆喝
无论如何 , 由于游戏在大众中得普及度逐年增高 , 电竞赛事无疑已经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竞技赛事 。 除了不少年轻人希望成为竞技选手 , 还有无数人因为热爱玩游戏而关注这些赛事 , 整个电竞行业正成为焦点 。
然而 , 作为一个行业存在 , 如果背后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 , 依然难以为继 。
数据显示 ,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开始前 , 微博平台上带有EDG的多个词条冲上热搜榜 , 而EDG能否夺冠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过亿 。 赛事平台的数据显示 , B站的最高观看人次超过了4亿 。 除了线上观看渠道外 , 也有不少观众选择广场、酒吧等线下观赛渠道 。
然而 , 英雄联盟赛事虽受到广泛关注 , 但有不少人认为 , 电竞赛事的流量与变现能力并不成正比 , 盈利模式相对单一 。
“可以将赛事当成一档综艺节目来看 , 综艺节目怎么变现 , 它就怎么变现 。 ”某游戏公司从业人员季礼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LPL如今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赞助商以及转播权费用 , 基本玩法和NBA、CBA没太大区别 , 其实就是按照综艺的方式 , 通过高流量让广告商进行赞助 , “主营收就是一些很传统的东西 。 ”
据新京报报道 , 2020夏季赛季后赛12个赛区的数据统计显示 , 62个赛事赞助商中 , LPL赛区赞助商数量从2016年的6家增加至2020年的14家 。 同时 , 赞助金额也有上涨趋势 。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耐克 , 在2019年2月以4年2.4亿元的赞助价格成为LPL赛区独家服装合作伙伴 , 而2020年6月 , 苏宁易购成为LPL赛区官方合作电商平台 , 赞助金额为数千万元 。
同时 , 每一年的全球总决赛更是吸引众多品牌赞助 。 2020年S10全球总决赛赞助商数量达12家 , 包括光明莫斯利安、娃哈哈、战马、KFC、OPPO等 。 而2021年全球总决赛 , 由于地点由深圳变更至冰岛 , 一些赞助商选择退出 , 最后共计10家赞助商 。
虽赛事吸金能力近些年呈上升趋势 , 但对于俱乐部来说 , 能够持续盈利的并不多 。 “明星选手的转会费、薪资占俱乐部日常经营的大头 , 成绩好的俱乐部有赞助商支持 , 成绩不好的俱乐部基本维持不了几年 。 ”季礼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据虎扑、微博等多方消息 , 2020年首次进入LPL的Estar俱乐部 , 因未取得较好的成绩以及高层纠纷 , 2021年将LPL席位转让至能兴集团 , 改名UP电子竞技俱乐部 。 而多年来 , 有包括SNAKE在内的不少俱乐部纷纷退出了LPL 。
不过 , EDG与之相反 。 有不少网友戏称 , EDG培养人才再交易至其他俱乐部 , 每年转会期都赚的盆满钵满 。 EDG俱乐部经理阿布就曾在直播中表示 , “整个联盟只有EDG俱乐部是赚钱的 。 ”
但在李东看来 , 只有EDG一家俱乐部盈利的说法有些夸张 , “不可能一家吃肉 , 剩下的连汤都喝不上 , 这不符合联赛健康发展的理念 。 如果都亏损 , 那支撑那么多年的俱乐部还有打比赛、培养选手的动力吗?”
不可否认的是 , 相较于2011年初的电竞产业荒芜年代 , 电竞产业已走入正轨 。 最初的电竞行业 , 几个富二代凭借着满腔热血 , 就可以组建战队进入参加比赛 , 王思聪一手创办的IG就是如此 。 而随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 , 已经有大量资本进入电竞赛道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LPL共有17支战队 , 其中大多为资本旗下的俱乐部 , 如京东电子竞技俱乐部(JDG)、苏宁电子竞技俱乐部(SN)、李宁电子竞技俱乐部(LNG)、滔博电子竞技俱乐部(TES)、哔哩哔哩电子竞技俱乐部(BLG)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