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庆祝EDG夺冠,年轻人需要更多被看见

方面|庆祝EDG夺冠,年轻人需要更多被看见
文章图片

韩浩月/文11月7日 , 社交媒体分成了两拨人:中年人在晒雪景、带孩子打雪仗 , 年轻人在刷屏EDG夺冠 。 新浪微博热搜榜前十当中 , EDG相关话题占据四席 。 在前一夜 , EDG夺冠更是让高校学生深夜庆祝 , 五花八门的庆祝花样 , 引起了诸多人的关注与讨论 。
EDG是一家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名字 , 该战队获得冠军的比赛名称为“英雄联盟S11赛季全球总决赛” 。 历经持续5小时鏖战 , 中国EDG以3:2战胜卫冕冠军韩国DK 。 据报道 , 赢得这一冠军并不容易 , EDG用此战绩展示了自身的实力 。
无数年轻人(游戏玩家)为EDG夺冠彻夜狂欢 。 他们在宿舍或者社区打开窗户欢呼 , 冲进校园或者街道庆祝 , 演奏乐器并且唱歌 , 有人还通过直播实践了此前“如果EDG夺冠就怎样怎样”的诺言……对无数年轻人来说 , 这是一个不眠夜 。
他们的欢乐 , 有人表示欣赏 , 也有人给予了批评 。 欣赏者认为年轻人难得有一次集体狂欢的机会 , 他们的庆祝行为 , 让人想起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夜晚;批评者声音则集中于“制造噪音”、“骚扰他人”、“不务正业”等方面 。 一场大雪 , 一次夺冠 , 划出一道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分水岭 。 站在中间往两边看 , 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
当年庆祝申奥成功的那些年轻人 , 现在已届中年 , 但他们或能理解眼下这批庆祝EDG夺冠的年轻人 , 因为这两次庆祝活动 , 都包含有相似的动机与意义:首先有“国家荣耀”的因素在先 , 庆祝行为拥有了天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次是能够在一件事情上聚齐如此众多年轻人目光的机会很少见 , 他们的情感诉求与价值诉求可以借机得以释放;再者 , 青春总是相似的 , 激情当中哪怕掺杂了些许的不理智 , 也总会得到理解与原谅 。
对年轻人庆祝EDG夺冠表示欣赏或者保持沉默 , 便是理解与原谅的体现 。 而对他们发出批评的声音 , 则展现出保守的力量——批评者需要稳定的秩序、安宁的环境、甚至具体到“休息权”等这样的权利保障 , 让生活准确地运行于轨道之上 。 而突然杀出的庆祝者 , 破坏了生活运转轨迹的稳定性 , 这一方面说明 , 对于年轻人的“一惊一乍” , 社会公众的同理心与包容心并没有被激发 ,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 , 一种深入人心的“偏见” , 并未得到显而易见的改善 。
早在2003年 , 国家体育总局就已批准电子竞技成为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 , 电竞首次以表演赛的形式加入了亚运会项目 。 近年来希望电子竞技“入奥”的呼声也很高 。 尽管如此 , 可是在中国社会当中 , “玩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男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罪魁祸首” 。 在对低龄儿童的管理方面 , 家庭与学校都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 , 即便成为大学生 , “玩游戏”也很难得到舆论的支持 。 这次不少人批评年轻人庆祝EDG夺冠 , 根子原因并非看不惯他们的欢乐 , 而是反对电子游戏的惯有心理使然 。
电子竞技强调了“比赛”因素 , 有成绩与排名 , 获奖的话 , 还能得到更大层面的认同甚至奖励 , 这无形中给普通玩家找到了玩游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 但对于处在管理位置的家长等人来说 , 电子竞技并未改变“游戏”本质 , 反而会认为强化“比赛”因素会让玩家更加沉迷 , 这导致了普通玩家与家长之间对待电子游戏的态度 , 变得更加难以调和 。 EDG夺冠 , 为年轻人玩游戏的权利又一次竖起了胜利的大旗 , 他们的庆祝 , 不仅是情感的宣泄 , 也是一次含蓄的反抗 , 他们通过庆祝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宣言”——他们需要更多地被看见 , 被尊重 , 被欣赏 。
在社交媒体上 , 有关上一代鄙视新生代的讨论 , 总能形成焦点 , 所谓“70后鄙视80后 , 80后鄙视90后 , 90后鄙视95后与00后”这样的鄙视链条 , 其实夹杂了许多粗暴的界定与认知 。 每代人的青春 , 有相似 , 有不同 , 在价值观的传递方面 , 不好直接地对比与挪移 , 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 以友好的态度来进行沟通 , 更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 , 拥有平和的交流心态 。
大雪会慢慢融化 , EDG夺冠之后 , 年轻人的集体面孔会又一次消失于庞大的社会样貌之下 。 相比于批评与指责 , 鼓励与引导或是面对年轻人的更好态度 。 世界会因年轻人的阳光与青春而增添美好 , 放心地把舞台交给他们展示一下自己 ,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