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为患者提供合理就诊参考”

2020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
“为患者提供合理就诊参考”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金振娅
患者就诊去哪家医院更对症?医院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医学院校应该如何培养医学人才?
“我们希望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简称STEM)能够起到一个导向性作用,为医院和医学院校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体系,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就诊参考。”10月3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辰院士在2020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发布会上指出。
医学科技创新能推动医学进步,更事关百姓健康福祉。对全国1634家三级医院,以及对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进行评价,这把标尺包含哪些标准?这一科技评价体系是否能引导医学机构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质量、绩效、贡献是评价导向的核心
在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评价发挥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
王辰在解读《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报告》和《2020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时指出,作为国家医学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前期 “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研究基础上,2018年首次提出STEM评价体系,着重体现科技创新水平与方向,促进医学机构高质量发展。目前主要针对医院、医学院校作出评价。
“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监察专员刘登峰强调,作为科技评价的对象,医院和医学院是医学创新的主导者、科学研究的实施者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者,科技评价对医院和医学院的科技管理与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对此,王辰指出,相对于往年的评价体系,今年提高了科技产出的直接指标权重,强调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同时,注重临床科技成果,促进临床研究与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工作协同。
“今年的指标体系有三级,科技产出是三个一级指标之一,包括期刊论文及引用,专利、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指南等,今年加到了60分,相较去年的46分,整整提高了14分。”王辰指出,真正对医院科技进步起良性作用是今年的评价重点。
患者|“为患者提供合理就诊参考”】中国医院科技评价结果2014年至2020年连续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度中国医院STEM沿用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从科技产出、学术影响和科技条件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
医院是医教研一体,是医学研究的主力军,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医院具有不同的特点。王辰解释,更具体地说,医院既是临床研究的始端,也是应用研究方面的终端,因此对医院的问题怎么引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王辰举例说,某个医院的科技产出去年被评了28分,今年是25分,参照STEM就能够了解问题出在了哪里。“我们现在不做评判,我们只做标准,指标是按照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标准做出来的。”
淡化人才称号与科技任职
“人才称号、奖项等二级指标是基于一级指标的。”王辰强调,今年的评价突出了标志性成果质量,加大发明专利转化权重,促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加大高质量期刊论文及代表性论文权重,推动科技成果质量提升。
据介绍,STEM体系自2019年开始对中国医学院校的科技能力进行年度评价。2020年度综合分值位列前10位的医学院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
近年来,中国医院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国际顶级刊物发布数从2018年42篇提高到2020年80篇;发明专利数从2018年2417件提高到2020年3989件,发明专利转化数从2018年122项提高到现在248项等。
“比较欣喜地看到,我国这些数据在稳步提升。但这是自身对比,如果横向对比还是有差距的。”王辰坦言,数据显示,我国医学论文的发表情况目前位列世界第二,这些年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但是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处在中等水平,在国际顶级期刊刊发论文情况和一些发达国家有距离。
据王辰介绍,相较去年,今年把论文引用从18分提高到23分;专利标准从18分提高到27分。而在学术影响上,科技奖项、人才称号、学术任职今年从30分降到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