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以匠人之心,传承岐黄之术( 二 )


这些优势在张洪春团队所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课题《中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细菌和病毒感染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流感病毒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探讨中医不同治法方药的治疗作用机制》中,都有翔实数据佐证。
治疗呼吸道非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则表现在疾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以哮喘为例,对于急性期患者,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于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还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等。从1988年开始,团队根据“风哮”理论,采用“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平喘”的治疗方法,对“黄龙舒喘颗粒”剂,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 “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平喘”法治疗哮喘急性期的优势。2009年~2011年,团队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证实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哮喘发作,辨证治疗组在肺功能及炎性指标改善上有一定优势。
而在缓解期,中医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急则制其标”,更体现在“缓则治其本”。临床联合中药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也兼调理其他脏器功能(主要是脾肾)。从整体上标本兼治,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从而延缓肺功能下降,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洪春团队开展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调补肺肾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优势。研究结果显示:调补肺肾胶囊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炎性指标、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认为慢阻肺的发生发展有一个从肺到脾到肾的过程,一旦伤及脾,便是中度肺功能损伤,到肾则可能发展为重度肺功能损伤。”如何阻止病程的进展?第一阶段是肺脾同治,采用国医大师晁恩祥的经验方——固本止咳方。第二个阶段是肺肾同调,采用国医大师晁恩祥的经验方——调补肺肾方。“这两个方子都是扶正固本,标本兼治的,目标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西医|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以匠人之心,传承岐黄之术】有人觉得中医理论复杂,有些难以理解,在张洪春的讲述下,这些复杂的理论变成了清晰可见的脉络,引人入胜。
传承是青出于蓝 而非照葫芦画瓢在学中医的同时,张洪春也深入学习了西医,“我学习西医的目的是为中医服务,而不是改变中医。”在他看来,中医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要深入探索,寻找出一套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方法。中医与西医本身是两套不同的体系,文化根基不同,就像中西方文化可以交融,但不可互相替代那样。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不能照搬混用。张洪春认为,目前将西医疾病疗效标准、指标、方法,照搬来评价基于症状、证候为特点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是不适宜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非常有必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多次提出类似的建议,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下,中医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中医药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百姓热衷,群众呼声很高。“目前两头热,我们的工作距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上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以乡镇地区为例,张洪春表示,乡镇地区的中医药应用仍处于一种很朴实的状态,中医师的医疗经验及医学水平都有待继续提高。“他们对现代科学知识以及中医药知识的掌握都不如大城市中的医生,学习、进修提高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
“中药有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等突出优势,在乡镇地区颇受慢性病患者和疑难杂症患者欢迎。”他认为,除了加强培训,提高基层中医师的自身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在乡镇地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面的工作,帮助患者获益,同时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作为中医人手中的治病“法宝”,中药材的生产源头令人担忧。小作坊式的中药生产企业很多,难成规模,导致生产出来的中药材差异性太大。“有的药材好的特别好,差的就极其差。”从种子到种植,再到采集、加工、上市,中药质量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农业部、林业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需多方统筹协调,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医的发展,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