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纠偏:“为母则刚”固然感人 科普正确的医疗知识更重要 10月17日,一条“为母则刚!孩子发烧抽搐妈妈塞手指防咬舌”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然而评论区中出现大型翻车,网友指出妈妈的这种方式其实是错误的,科普正确的医疗知识更重要。著名健康医疗博主“急诊夜鹰”表示,无论是热性惊厥抽搐还是癫痫发作抽搐,舌咬伤是很少发生的,在国内外的急救指南中,都把“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作为第一条原则,否则反而会让患者陷入危险中,给施救者也造成伤害。“妈妈塞手指防舌咬”上热搜 这段10多秒的视频新闻,发生在10月15日天津某医院走廊中,一位年轻母亲为了防止发烧抽搐的孩子咬伤舌头,将手指塞在孩子的嘴中。视频画面中母亲的表情痛苦,疼到忍不住大叫,但是手指并未离开。视频配上《只是太爱你》的背景音乐,传递着“为母则刚”的正能量。 10月17下午,这则视频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截至18日上午10时,该内容已经产生了1.6亿的阅读量。这其中包括“科普中国”(中国科协官方微博)在内的不少官微也进行了转发。
文章插图
【 科普|“孩子发烧抽搐妈妈塞手指防舌咬”上热搜,评论区翻车了】网友:科普正确医疗知识更重要 然而翻看评论区,采访人员发现,网友并未对“为母则刚”形成聚焦,点赞较多的评论多是指出,母亲塞手指的操作实际是错误的,网友认为科普正确的医疗知识比简单的提取“正能量”更重要。 网友“鲸鱼本鲸-”:不要总宣传为母则刚,好好科普行吗?“心脏修复师HMM”:又搞愚蠢的感动!不需要塞任何东西!“csuling512”:很讨厌这样用词,压根不需要塞东西,塞了如果不小心吞咽了还增加风险。 采访人员注意到,在评论区中也有不少健康医疗博主发声,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塞手指防咬舌”是错误操作。“塞手指防咬舌”的错误操作多有发生 采访人员以“塞手指防咬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这类内容,包括大连本地也有发生。在今年6月,在大连工作的黄先生在与朋友的聚餐中,遇到一位家长抱着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的孩子求助,在送医的路上,他担心孩子咬舌,让孩子咬自己的手指。 在今年1月,江苏宜兴一名3岁男孩因为高热惊厥出现手脚抽搐,担心孩子咬伤舌头,母亲条件反射般将自己的手指塞进孩子嘴里,结果导致自己的手指被咬伤撕裂,经过抢救才被拔出来。 去年10月,在黑龙江大庆,一女子在车站内突然晕倒抽搐,路过的一名大二医学生上前跪地施救,她把手伸进女子嘴里防止咬舌,等到急救人员来时手上多处被咬破。专业纠偏正确的方法您了解一下 三甲医院资深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诊培训主任导师、著名健康医疗自媒体博主“急诊夜鹰”表示,无论是癫痫发作抽搐还是热性惊厥抽搐,在国内外的急救指南中,都把“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作为第一条原则。这是因为大部分都是一过性的,数分钟内就会终止,很多人会担心患者咬到舌头,但其实舌咬伤很少发生,即使咬伤也多为轻微,咬伤多发生在抽搐的初始,也无法预防。 而“为了防止舌咬伤而塞东西”这个“执念”,反而会让患者陷入生命危险,给施救者也造成伤害,因为在撬开患者嘴巴时有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甚至误吸、塞的物品被咬碎误吸去气管、戳破口腔黏膜出血导致误吸、手指被咬伤以及手指被咬伤血液流入患者口腔可能传播疾病等。 “急诊夜鹰”表示,在面对热性惊厥抽搐和癫痫发作抽搐时,现场急救可以遵循“让他安全安静地抽一会儿”的原则。所谓“安全地抽”是指确保周边环境安全,挪开一些尖锐的物体,防止给患者带来伤害、疏散围观者、在患者头下垫一个软垫等。所谓“安静地抽”是指除了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外,还要避免掐人中、呼喊、摇晃、约束按压患者肢体等举动。在患者抽搐结束后,若呼吸正常,将其侧卧等待完全苏醒,若没有呼吸,才开始心肺复苏。“急诊夜鹰”同时提醒,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拨打急救电话: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第一次发生癫痫的患者、抽搐停止后仍有呼吸困难或者难以唤醒的、患者短时间内再次发生抽搐等情况。 采访人员注意到,面对众多网友的纠偏,18日上午9时36分,主持该话题的博主已经在评论下方置顶了正确的处理方法,“科普中国”也删除了之前的转发。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采访人员于雅坤文/图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