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随后 , 任冬生回忆着自己小时候那个没有屏幕的时代 , “在我小时候 , 没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 , 我现在竟然都想不起来是如何度过的 , 但时候依旧是温暖单纯而美好的 。 因为我现在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 , 我可能没办法支付、打车、社交……我突然发现 , 电子产品对我们的控制其实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 我们到底能不能在一个没有电子产品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 我自己都不知道 , 所以就产生了做这个作品的冲动 。 ”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 , 有关于科技与人性的讨论层出不穷 , 就像畅销书《克拉拉与太阳》中探讨机器与人类情感一样 , 《人间、空间、时间和人》这件作品就是给观众留下了这样的问题 。 站在作品下方 , 抬头看着不断变化的屏幕 , 在新的面孔被传送的那一刻 , 问题便随之而来 。
文章图片
对话
Q:作品在创作或是在布展的时候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A:在布展之前 , 我们已经在一个工厂中进行了整个矩阵的吊装 , 以及影像传输实验、形象变化实验等等 。 其实 , 整个装置最后的难点在于我们把人脸传输上去以后 , 怎么保证它不产生一种数据的积累 。 就是说 , 多少位观众的脸传输上去以后 , 之前的观众就会被顶掉 , 以此来保持更新的速率 。
其二就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思考 。 当观众的脸传输进去以后 , 通过软件需要变化为一种什么形象 。 这个很重要 , 因为它是我们表达的核心内容 。 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大概20种不同的变化 , 既有数字化形象 , 也有真实形象 , 也有变化脸谱的形象等 。
Q:我们知道您有很丰富的舞台设计经验 , 这些经验会对这个装置作品有什么助力吗?
A:当然 , 因为这个装置是建立在我们对于舞台美术或者舞台视觉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创作 。 这个装置 , 除了没有长时间的演员的表演外 , 其实 , 它很像一个舞台装置的一部分 。 舞台的艺术创作给了我更多的基础和接触各种门类的科技艺术材料的条件 , 所以 , 我可以选择的媒介就不是相对单一的元素 。 我觉得 , 舞台设计者本来就是一位杂家 , 需要了解影像、灯光、机械、表演等等 , 所有元素交互在一起去完成一个作品 。
Q:您布置一个舞台 , 以及把您的想法变成一个装置参加这种艺博会 , 您觉得这两个行为有什么不同?
A:舞台是一个集体的创作 , 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 也需要以导演为核心 , 同时还有剧本的限制 。 那么装置艺术的创作则更加的个体化 , 你可以更加自我的表达一种诉求或者想象 。
Q:您觉得 , 艺博会的举办对艺术家或者是观众来讲会有怎样的意义?
A:我觉得特别好 , 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艺博会 , 也是受到这次的北京当代艺术总监鲍栋的邀请 , 第一次参加这个全新的数置单元 , 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能辜负他的所托吧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尽量把这个作品做的更加完善 。 同时我觉得 , 通过这些年的举办 , 艺博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我记得当时问了鲍栋一句话 , 我说 , 在现场的人流量有多少?因为我要设置上传装置的人脸数量 , 以及设置的屏幕数量 。 他跟我说人流量每天2万 。 说实话 , 我当时有点懵 , 顿时就觉得压力很大 , 考虑到不能影响观众的这种体验性 , 我们团队一直在仔细研究计算 。 但目前来看体验性还是挺好的 , 我觉得挺开心的 。 (笑)
王志鸥
科技之美是最动人的故事
进入农展馆3号厅的中厅 , 大型艺术装置《PROTOTYPEII》放置在显著的中央位置 。 由固态陨石至液化的虚拟世界 , 再到象征大地的真实世界 。 360度环绕观看这个装置 , 仿佛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受 。
这是艺术家王志鸥参与此次艺博会“数置”单元的作品 。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科技美学领域 , 参与了众多讲述中国故事的大型项目 。 这次的艺术展示对他来讲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 , “实际上 , 这些作品的共同语言都是用科技艺术去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 ”王志鸥如是说 。
文章图片
王志鸥在“数置”单元作品效果图
《PROTOTYPEII》
镜面装置/影像
尺寸可变
2021
艺术装置《PROTOTYPEII》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次创作 。 在艺术家王志鸥的想法中 , 他希望在这个空间用科技艺术的形式来解构一个维度 。 “目前展示的这个空间是一个紧凑的空间 , 而且旁边有很多传统艺术品 , 我希望这个作品带给大家一种维度转化的感受 。 ”
稿源:(北京青年周刊)
【】网址:/a/2021/1017/101G1a0512021.html
标题:北京当代艺博会2021:不仅盛大,而且崭新(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