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院|图文留存记忆 养老院为老人搭建“记忆通道”】
文章插图
老人是时代的记忆,更是历史的见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衰退,老人们亲身经历的那些故事可能随时离我们而去。采访人员从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今天(周四)下午召开的重阳节活动上获悉,为了留存珍贵历史和宝贵经历,养护中心为已入住的5000多位老人开启“您说我听”记忆通道,为老人搭建网络、杂志、图书等平台,留存曾经的珍贵记忆。
“我们在跟老人聊天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位老人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令人钦佩的经历。”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李海燕告诉采访人员,虽然燕达国际健康城的金色年华养护中心位于河北燕郊,但自2016年被列为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以来,受到了大量京籍老人的欢迎。截至目前已有近5000老人入住养老院,其中95%为京籍老人。在这些京籍老人中,他们不仅来自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而且在各自行业里建树颇丰,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重要岗位的亲历者。这其中,有87岁的安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他长期从事矿井瓦斯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有1950年入党的钱皋韵,他曾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当研究生,1955年因国内发展需要,放弃论文答辩,回国从事中子物理和热核反应研究......
文章插图
从2019年开始,燕达养护中心采写了部分入住老人的精彩故事,出版成回忆录,截至目前已有48位老人的故事收录在三本回忆录中。在今天的活动上,第三本新书《金色年华 往事如歌》也正式发行。正值建党一百周年、建国七十二周年,这本回忆录用朴实的文字和珍贵的老照片,记录追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共产主义先驱们为祖国建设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凝聚了养护中心传承的文化财富和中华儿女学习发扬的精神宝藏。
文章插图
“毕竟能收录在正式发行的图书中的老人故事有限,而燕达有丰富故事的老人很多,为此,我们开通‘您说我听’记忆通道,通过多媒体方式留存老人的历史和记忆。”养护中心副总经理李东辉告诉采访人员,未来,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兼职“收听员”,在为老人提供日常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聊天等形式打开老人“话匣子”,收集老人故事。与此同时,养护中心还会收集老人提交上来的回忆录、好线索,整理成文字后通过微信、杂志等形式推广,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能够传递出去、留存下去。
此外,为了庆祝重阳节的到来,燕达养护中心还邀请了100多名北京老人组成的爱心志愿者,他们带着满满的节日祝福来到燕达养护中心慰问演出,将来自北京老家的温暖带给异地养老的伙伴们。另外,燕达养护中心还专门在阳光种植房摆放了千盆菊花,共老人们欣赏;组织了百名老人进行健步走活动,双方老人欢聚重阳,共同品尝着特制的重阳糕,共谱一曲情暖夕阳红。
据了解,燕达养护中心于2010年开始运营,依托同属燕达国际健康城的三甲燕达医院的医疗、康复支持,建立了“医养康相结合”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可满足老人自理、半自理、非自理等不同养老养护需求;独创家居式和宾馆式的养老居所,打造了绿地率超过60%的园区环境,并投入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已经吸引了近5000名京籍老人入住,占整个养护中心入住老人的95%,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地区的养老压力,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燕达养护中心积极弘扬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养老助老,积极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有效配置,引导落实北京老人津冀养老,既可以有效解决北京的养老需求,又能带动津冀老龄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文明社会开辟道路。(中国日报北京采访人员站)
- 老爷子,你去这个养老院不行吗?
- 老人晚年,让儿女照顾?去养老院?保姆照顾?
- 褥疮|生命活水医疗集团到福利院开展“情系养老院,关爱暖人心”健康义诊活动
- 75岁退休大爷直言:去养老院养老就是一场“无止境”的金钱交易
- 养老院|恩泽互联网医院“搬进”养老院 满足老人就医“刚需”
- “虚拟养老院”兴起,不去养老院也能实现养老?
- 农残|如何有效去除留存在水果上的农残?
- “新型养老”方式成主流,不去养老院不麻烦子女,老人舒心还幸福
- 奶奶住进养老院,儿子儿媳都不愿意回去
- 72岁老人:宁愿高薪请保姆,也绝不去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