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架起“健康天路”四位藏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手术( 二 )


旦木真回忆,今年年初村民们一听说青岛的援藏医生来了,都纷纷去医院病房让医生们听诊心脏、检查身体,有的即使问完了诊、看完了病,也“舍不得”走,就远远地站在旁边看着医生们给其他病人讲解病情。“援藏医生们还亲自到各个村子里义诊,我的腿现在终于好了。”旦木真心怀感恩。
接力帮扶 为了藏族同胞的健康
青岛市市立医院自1975年开展援藏医疗工作,40多年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接力帮扶、情洒高原。
心内科博士延荣强作为青岛市第九批“组团式”援藏专业技术人才,于今年2月赴日喀则桑珠孜区人民医院进行一年半的帮扶,刚到日喀则时的感受记忆犹新:“没想到我这样一名健康的医生也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77-83%左右,心率117次/分;夜间失眠,即便是在吸氧和口服镇静药物的情况下,初来时睡眠时间也只有1-2小时,每晚的头痛和鼻出血是必然的,腹胀和恶心等肠胃反应接踵而来。”他克服身体不适,来到日喀则的第4天,就前往海拔4200米的东嘎乡,看望贫困户家庭,为他们查体诊病,制定进一步对桑珠孜区贫困户进行健康筛查的计划,开展骨关节病、白内障、失聪等藏民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做好日喀则桑珠孜区医疗卫生人才到青岛的进修和培训;做好先心病患儿和失聪患者的筛查和救治;做好高原常见病的救治;做好区域内12所卫生院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延荣强牢牢记得他前来援藏的使命和任务。
今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牵头带队6名青岛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骨干再次奔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市立医院一批批援藏医生接过医疗援藏的接力棒,在这里救死扶伤,帮扶带教,播撒爱和希望的种子。
藏青山海情 持续探索医疗援藏新路径
据了解,对于这次救治,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杨九龙表示将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全力做好藏民同胞的救治工作,加强对藏民患者的跟踪服务和关心关爱力度。
西藏|架起“健康天路”四位藏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手术
文章插图

总院长管军表示一定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下一步医院还将继续探索丰富的医疗援藏新路径,将更多先进医疗资源带进西藏,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维护西藏同胞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增进鲁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
石镜明代表桑珠孜区人民政府及党委对青岛市市立医院有序有力、高效完善、细致入微的救治工作表示感谢,“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援藏专家凭借自身过硬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受到了藏区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此次身临其境,更是切身感受到医院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技术实力。”
延伸:
从“输血西藏”到“造血西藏”
青岛市市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指定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从1975年开始就选派医生到西藏,至今已累计选派32名专家赴藏开展“组团式”帮扶,覆盖检验、呼吸、神经内、妇科、产科、超声、护理、管理等多个专业,已诊疗患者6825人次,填补刷新区域医疗技术空白50余项,成功实施难度系数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153台次。他们在服务藏民健康、挽救生命的同时开展会诊、带教查房、学术讲座、技术培训,并把市立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当地,帮助他们制定新制度40余项,还以远程会诊和网络授课的方式,借助医院的优势医学资源,快速提高日喀则桑珠孜区医疗水平;从学科技术、管理服务、资金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和民生帮扶等方面对桑珠孜区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帮扶,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从“输血西藏”到“造血西藏”,始终践行着“鲁藏一家亲,藏青山海情”。
西藏|架起“健康天路”四位藏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手术西藏|架起“健康天路”四位藏胞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成功手术
文章插图

2020年在青岛市援藏干部组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市立医院发起成立了首支由援藏人员组成的活跃在青藏高原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青岛援藏“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义诊足迹走遍了日喀则桑珠孜区所有12个乡(办),累计义诊五千余人,诊疗各类疾患500余例,同时进行健康和新冠疫情防控宣教,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也推动了当地基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5月,桑珠孜区选派优秀的医疗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前来青岛进行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学习青岛市市立医院的诊疗模式、青岛医联体的运作模式、青岛市社区医院的运营模式、医院院感及疫情防控等医院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高原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青岛市市立医院将继续用好“组团”帮扶和远程会诊两种形式,继续为藏区医院提供疾病诊治技术支持,为藏区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