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甲|体验别人的人生会带来快感?“剧本杀”为什么吸引年轻人

邱宇甲|体验别人的人生会带来快感?“剧本杀”为什么吸引年轻人
文章图片

3月22日 , 西安市一处“剧本杀”门店内 , 玩家们通过设计好的剧本 , 在几个小时内化身不同角色 , 共同经历一段故事 , 开启一段“假面”人生 。 视觉中国供图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 , 有没有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 有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 许多“剧本杀”的玩家 , 因为在游戏中共度了几个小时的美妙时光而互生好感 , 从游戏回归现实后 , 仍然会保持联系 , 以剧中角色互相称呼 , 并且会相约组队一起玩下一个剧本 。 从这个角度 , 可以说“剧本杀”为很多玩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 但若选择剧本不当 , 也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
——————————
一个经常玩“剧本杀”的网友表示 , 在“剧本杀”游戏中 , 可以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 剧本杀是一个像“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地方 , 你可以是任何人 , 在他人的故事里 , 短暂地忘却自己 , 度过另外一种人生 。 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 在剧本中体验别人的人生 , 也能给自己带来快感 。 在“剧本杀”的世界里 , 玩家需要将自己代入剧中角色 , 以第一视角进入游戏情境 , 理解自己扮演角色的每个抉择背后的动机 。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 , 超过70%的“剧本杀”玩家年龄在30岁以下 , 其中超过40%的人每周会玩一次以上 。
为什么体验别人的人生会给自己带来快感?为什么“烧脑”的游戏会受到人们的青睐?自带社交功能的“剧本杀” , 其真正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 , 采访人员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治医师邱宇甲 。
“剧本杀”:成年人的“过家家”
“剧本杀”起源于欧美资产阶级家庭聚会中一个非常流行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 , 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 , 根据搜索案发现场的证据和与其他人的讨论交流 , 推理破案 , 找出真凶 。
传到国内的“剧本杀”游戏最初是以推理破案为主 , 玩家追求的是寻求真相过程中的“烧脑”刺激 。 随着市场的扩大 , “剧本杀”的剧本类型也更加丰富 , 出现了以演绎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的情感类剧本 , 在这类“剧本杀”游戏中 , 玩家追求的是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 剧情吸引人、“好哭”的剧本会吸引更多玩家 。
邱宇甲认为 ,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 , 所有吸引人的东西 , 都可以调动大脑多巴胺分泌 , 比如好吃的食物、美丽的风景、好看的书或电影 。 推理类的“剧本杀” , 需要玩家运用缜密的逻辑进行分析推理 , 拨开层层迷雾 , 解开谜团 , 这个过程能够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奖赏系统 , 导致多巴胺升高 , 从而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
在情感类的“剧本杀”中 , 玩家通过对剧本的演绎 , 可以主导自己扮演角色的人生 , 这种掌控感会让人产生成就感 。 同时 , 玩家通过在角色中体验别样的人生 , 感受不同的生命历程 , 会产生一种“实现自我”的感受 , 而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类高等级的心理需求 。
邱宇甲指出 , 无论是需要“烧脑”的破案类剧本 , 还是情感类剧本 , “剧本杀”游戏的场景设置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中 , 玩家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掌控感 , 跟其他玩家的互动也遵照一定的逻辑 , 有迹可循 。 它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冲突 , 也没有未知的风险 , 既满足了人类的“猎奇”心理 , 又提供了无利益冲突、安全、可掌控的新型社交模式 。
在邱宇甲看来 , 成年人玩“剧本杀”其实和小孩子玩“过家家”如出一辙 , 只是“剧本杀”需要更高级的智力储备 , 是与成年人智力相匹配的社交游戏 。
【邱宇甲|体验别人的人生会带来快感?“剧本杀”为什么吸引年轻人】然而 ,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从“剧本杀”的游戏中获得快感 , 那些“社恐人士”就很难乐在其中 。 邱宇甲解释说 , 什么样的刺激会让哪些人产生快乐的感觉 , 这是由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决定的 , 同时 , 也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身心状态相关 , 例如密室逃脱游戏 , 会让很多人“上头” , 但是对于幽闭恐惧症患者来说就会难以忍受 。
“剧本杀”与心理剧疗法
如果玩家选择的剧本与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某些事件比较贴近 , 玩家在角色扮演中能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与周边人的人际关系等有所反思 , 得到启发 , 能把内心的情绪或者在过去事件中堆积的情感通过扮演的角色表达出来 , 达到情感宣泄的效果 , 那么玩家在“剧本杀”游戏中获得的不仅是快感 , 还有心理成长 , 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心理剧疗法”的效果 。